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我们拿到的是信息,却以为是知识,最后还当智慧用了

我们拿到的是信息,却以为是知识,最后还当智慧用了

2021-03-02 19:18:55

最近和知识付费叫上劲了,前后已经写了3篇公众号的文章,说了半天,这才落到了正题上:知识。


这里有4个关键的问题,搞清楚了,我们自然就明白了我们到底需要不需要采运“知识付费”这种模式了。


一激动写的有点多,怕大家看起来太费劲,拆成2篇了。


今天先发一篇,说2个问题:

什么是知识和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知识?


说起来有点恼人的哲学意味,实质上还是很接地气的。


核心问题一:什么是知识


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知识”,可是,究竟啥叫知识呢?


先介绍一个模型。

有点枯燥,请稍微耐心一点,相信会有收获。


DIKW模型




据说,这个模型最早源于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


后人在此基础上将其演化为这么模型。


模型的横轴是understanding,理解度,沿着坐标轴的方向由浅入深。、从搜寻,到吸收,再到执行,再带交互最终至影响。


纵轴是context,语境,背景,上下文,来龙去脉。从收集片段,到联系片段,到形成整体,最终将一个个的整体汇聚在一起。


在纵横相交的地方,根据不同的程度,分为: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


让我们先分开来看看,这“四个球”分别对应着什么意思。


1、数据


在坐标系中,低理解度的片段就是数据。

翻译成人话就是,数据就是一个或一些单独的事实。

比如,19:30是一个数据。

西红柿是一个数据。

数据是对现实世界中的某个具体的点的描述。

单独来看没有什么意义。


2、信息


从数据向上,在更高理解度上对一个个片段建立联系,称之为信息。

信息是一些数据的整合,从而会有主观的介入,于是就产生了一定的意义。

我们日常所说的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事等等都属于信息范畴。

比如,昨天19:30,我在家吃了一个西红柿。

这就是一个信息。

信息的意义在于解读者。

对于其他人来说,我几点几分,吃了什么,肯定是无关紧要的。

但是,如果放在一定的背景下,也就是其他的信息下,对于某些人这个信息就是有价值的。

比如,这个西红柿是我儿子自己种的,好不容易挂果了,他很想让我和他分享他的成功。

这么,这一则信息对于他就是很有价值的,被他赋予了意义。


3、知识


从信息再向上,从理解度的角度,经过了搜寻,吸收,行动到了可以相互作用的程度;

从背景的角度,经过了收集片段,整理片段,到了形成一个整体。


这么看来,知识就是可以用于指导我们作用于外部世界的一个系统。

想知道物体运动的原理,我们得学习物理学的知识。

要知道如何飞出地球,就必须先知道需要达到的速度。

然后再依靠着其他学科的知识,就能造出宇宙飞船来。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know-how,知道如何去做。

通过学习或者是实践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于是,能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说,有哪方面的知识。


4、智慧


要说清楚什么是智慧还真的需要很大的智慧才行。

以我的道行,估计也是乱七八糟的。

我拼了命的解释,您先凑合听着。


从DIKW模型的架构上看,wisdom智慧,处于背景和理解度的最顶端。

分别对应着纵轴的:joining of wholes,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将很多和整体汇集成体系。

横轴:reflecting,字面的意思是仔细思考,表达,还有产生影响的意味。


结合到一起,就是可以将很多单独的知识体系,通过仔细的思考进行整合,并且可以对现实产生正向的影响。


比如,我们学习了很多独立的知识体系,经济学,物理学,概率论等等,那么,智慧的意思可能就是可以将这些独立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构建成一个新的整体。比如,通过博弈论来进行一些经济学的判断。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营销分析等等的吧。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上看,智慧就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事情,知道取舍标准,知道选择的依据。


上面是拆开来看的,现在,我们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1、时间


模型的中间45度左右的地方,还有一条斜线,上面写着experience,经验。是的,由数据整理为信息,由信息构建为知识,这个过程建立在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上。

当面对未来的时候,当面对部分未知的时候,当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智慧。需要智慧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应该去做什么。


2、行动


在上面的图表当中,最下方,横轴,在understanding下面,有一行:

researching(研究)

absorbing(吸收)

doing(执行,做)

interacting(相互作用)

reflecting(仔细思考,影响)。


这里面,最核心的被我们所常常忽略的是doing。


让我们在doing的位置做一条垂线,差不多正好将data,information和knowledge,wisdom分开。


做,就是这么神奇,它是转化剂,可以将平淡无奇的信息转化为知识,然后经由知识再转化为智慧。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或者明白什么而给予奖励。


从知道到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就比如,我知道了当速度达到7.9KM/S,我就能飞出地球,但是真正能造个东西将我送出地球那是另一件事情了。



核心问题二: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知识?


那么,在当下的知识付费浪潮中,我们能买到的是什么?

知识付费中的“知识”,是数据,信息,知识还是智慧?


答案是:都有。


但有的多,有的少;

有的清晰可见,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

有的是真的,有的真假难辨。


单独给你数据的很少。我们想要的是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大概率上很少有人会将西红柿和鸡蛋,油,调料和葱直接摆在你的桌面上的吧。


居多的是信息,将课程设计者认为的相关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给你。体现的是课程设计者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也有系统化的知识的,通过一段时间,将各类信息整合构建成一个体系呈现给你。比如关于理财的知识,关于经济学的知识,关于读书的内容,等等等等。


有关智慧的,很少,需要寻找,一般而言,散落在课程的中间,星星点点,需要我们自己学会识别。


但是,这都是从课程提供者的角度而言的,无论我们付费买到的是数据、信息、知识还是智慧,那都是卖家的标榜。


就像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



你买了一台路虎,可是你不会开,只能用马拉着,那么,这台路虎对你而言,充其量是个马车厢而已。

但是,你又怎么埋怨卖路虎的人卖给你的不是一台好车呢?


卖家卖的知识,是经过TA的doing(done)之后的知识,而这个doing并未发生在我们身上。


从买家的角度,无论我们买到是什么,从我们自己的角度上看,都是信息而已。


为什么?


这是因为,没有经过:doing!


还记得上面的模型吗?在信息和知识之间的,横轴上的,那个doing。


这是最关键的地方!

没有经过我们自己doing的东西,不管是以什么面貌出现的,对我们自己而言,只是信息而已。


实际上,我们拿到的是信息,却以为是知识,最后还当智慧用了。


那,为了将这些买来的信息内化为知识,我们该怎么做呢?


核心在于:输出!


1、哪怕是作为谈资


万维刚说,这是一个谈资重于名牌包包的年代。

人们早已不再根据别人用外在堆砌起来的盔甲进行判断了。谈资与见识才是才是这个时代的LV。

不信你看看朋友圈,是晒奢侈品的多还是晒旅游与经历的多?


知识付费,其中有一部分很好的满足了这个需求。

可以让人们在短时间内,知道很多领域内的有趣有料的知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而且还是以相对有趣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告知的。

多么贴心的服务啊,极其方便我们得瑟得瑟。

而且,复述,是一个很好的记忆和内化的过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尝试着践行


如果真的想有所改变,那,只有这一个方式了:笃定的践行。如果你相信你所购买的课程的内容,那么,需要的就是行动。

这才是将你购买的课程(对你而言)转化为知识的必经之路。


听说这个时代写作能力很重要,于是你买了一门写作的课程。

每天上下班路上一直在听,知道了很多的写作技巧,比如如何起个抓人眼球的好标题。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你一直太忙,没有时间动笔写。

你告诉自己说,嗯,我知道怎么写,只要我一开始写,哪些学过的写作原则我就能用上了。


可实际上呢,就算你开始写了,哪些别人经过多次实践来的经验,你想要复制,也是需要过程的。


按照课程教你的方式,给一个文章起个好题目,也得试个十几二十次,或许更多,你才能找到一点感觉。

但是,当你找到了这些感觉,和学到的知识建立起了真正的连接,这些东西,就真的变成了你的知识了。


被内化了,是你自己的了,真正的。

就像学会了骑自行车,忘不了了。


输出,是知识之旅转化过程中的核心中的核心。


如果当年孔子没有游学四方,没有“开坛讲经”,哪有其作为圣人流传千古?


马斯克有大智慧,当他和我们说要开创一个新的星际殖民的时代的时候,我们将其惊为天人。如果他没有创建SPACEX呢,且一次次的发射火箭,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那别说天人了,充其量大家会认为他是个痴人。


所以,最终,不管你想干什么,从哪些课程中想得到什么,关键在“doing”。


以上。




公众号:mustgrowth




如果想了解我对知识付费这个话题的想法由来,请参考之前的几篇文章:

1、好大的一场盛宴,"知识付费"的食物链

2、罗振宇及其背后的女人和男人们

3、你有病-焦虑;我有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