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月亮看世界的第26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其它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喜欢就关注右上角《月亮看世界》吧!
说起儿子学吹箫,还要先说一下起因。儿子五年级的暑假到瑞士旅行,http://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3MzQ5MjYyMw==&hid=1&sn=a36cac47d16923fa54f4f18a1a4e5815#wechat_redirect同行的一位妈妈过生日,她的女儿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就在我们租住民宿的客厅里偷偷的改编一个钢琴曲,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民宿主人的儿子,当即表示要跟中国孩子比一下弹奏钢琴,恰好我们同去的孩子们都会弹琴,瑞士孩子找来他的伙伴,就这样,你一首我一首的弹奏起来。一个上午,孩子们发挥的淋漓尽致,悦耳的琴声让很多人驻足聆听。回国之后,儿子跟我说,他要学一个民乐,以后再有机会出国要用中国的乐器表演。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跟儿子逛家附近的菜市场,发现了杨老师的音乐室,取名“博乐”。“博乐”两个字分别是儿子的学名和乳名中的一个字,我俩决定进去看看,就这样开始了学箫生涯。
跟杨老师学箫
学了,才知道箫非常难吹,杨老师说很多孩子三个月都吹不出声音。也许儿子有钢琴的功底,也许儿子有乐感,杨老师在叙述要领之后儿子第一次便吹出声音,杨老师当场表示收了这个学生。每天放学下了公交车(儿子学校离家较远),儿子就直接去杨老师音乐室练习吹箫,很快,六年级暑假儿子已经考出箫的十级。
六年级的寒假,随学校老师到美国访问,初生牛犊的儿子背着学了只有半年的箫,代表青岛市实验(江苏路)小学在美国的友好学校的舞台上演奏,当时的英语水平一般,没有做箫的介绍,但是一样得到中美双方师生的好评。
初中的功课不紧张,仍然能坚持每两周去学一次箫,每周能够练习两到三次。初三的暑假儿子有机会随学校老师和同学去德国访问友好学校,正赶上德国友好学校毕业典礼,儿子同样代表青岛海大附中(39中学)现场吹奏一曲,这一次用英语简单的介绍了箫,老师现场给妈妈做了微信直播,场面很轰动,德国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也非常的骄傲和激动。
高中住校后周末功课比较忙,每个月能坚持吹一到两次,假期才能跟杨老师学习。高二的寒假,儿子被耶鲁-北京全球青年学者项目录取(冬校),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儿子已经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箫,含蓄深沉的箫声,给参加项目的国内外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儿子收到了耶鲁美国全球青年学者项目(YYGS)的录取,有了耶鲁-北京项目的学习经验(分组学习),这一次儿子买了十把竖笛,
并跟杨老师精心挑选了《茉莉花》这首经典的曲目,在耶鲁夏校学习空隙,手把手的教授他们小组同学吹奏竖笛,在夏校即将结束的汇报演出中,儿子带领的他们小组,一曲中国的《茉莉花》,响彻耶鲁校园......
我想,这箫声,必将伴随儿子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