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小琴童 陈奕好---2016浦东康桥杯琵琶邀请赛获奖选手采访录

小琴童 陈奕好---2016浦东康桥杯琵琶邀请赛获奖选手采访录

2020-11-07 04:28:37

点击上方蓝字华音网关注更多民族音乐资讯

继第一篇小琴童的采访文,今天要分享的是200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随池玲珑老师学习琵琶,现为小学六年级学生,并在比赛中获得非专业C组金奖--陈奕好。她虽然年纪不大却是各琵琶比赛中的常客,因为成绩优异获得多次演出的机会。她的演奏充满自信,舞台表演经验丰富,“台风”成熟。对于她的学习经历,不免让人好奇起来。




   与大部分孩子的经历相似,6岁的时候妈妈觉得我该学习一门乐器了,经常有意的带我看一些器乐节目的演出。一次偶然,我看到了电视节目上有人弹奏吉他,就被吸引了,就一直误以为这是琵琶。于是当酷爱民乐的妈妈问我要不要学琵琶时,我欣然答应了。直到去老师家上课时才知道琵琶并不是我以为的那个琵琶,但在听了老师的演奏后,我被它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音色吸引了。从此,我开始了我的琵琶学习之路。

    初学琵琶时,我的左手基本功进步的比较慢,尤其是左手换把,回课时老师说:这周没什么进步。于是那天晚上回家后,好强的我便苦练换把练习曲。憋着这股劲儿,那一晚我练了四个多小时,而我的换把技术也终于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五年级时,。在宾馆的小餐厅排练时,我刚弹完一首《春江花月夜》,正要放琴,旁边用餐的两个外国人拦住了我,他们竖着大拇指,对我说:“中国的音乐太美妙了!”我听了十分自豪,在接下来的排练和演出中更认真了,决心要把最美妙的中国民族音乐送给大家。

    在学习琵琶的第一节课开始,我的老师就告诉我学琵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繁复的技巧需要你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和提升。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老师的话都会让我警醒,她说:“学器乐,贵在持之以恒的练习。练习的时间不是论天算的,而是论分秒算的。最终的成功是你一分一秒的认真练习积攒起来的。”




   为了有个目标来不断的激励我前进,妈妈带我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每一次的比赛不管是在备赛过程中,还是在比赛过程中,我都会收获很多经验。当然每一次比赛我都会紧张,这种紧张在比赛前几天就会出现。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情绪,作为吃货的我,做好的排压方式就是“吃”。就是在比赛前,我都会给自己塞上几口巧克力,并不断地告诉自己:演奏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就好。

    这一次的比赛在赛前我看到了组委会发的宣传册,专业、强大的评委阵容一度让我很紧张。在比赛现场的候场室里,看到其他参赛选手的演奏水平更让我知道这次比赛的难度。在得知自己幸运的得到金奖的那一刻,我尖叫着从床上蹦了起来,太兴奋了。兴奋过后,我更清楚,这个奖不是从天而降的,是平时的认真刻苦练习、不断提升自我才有机会获得的,也更加清楚的让我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4年8月荣获2014年第二届“敦煌杯”全国琵琶比赛非职业C组金奖

2015年荣获第二届“辽源杯”全国琵琶演奏大赛非职业儿童组金奖

2015年荣获 “音中杯”上海市首届琵琶传统曲目演奏大赛非专业C组金奖

2016年荣获“青乐杯”第四届香港国际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非专业少年1组金奖



写在采访之后

学习过乐器的朋友,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学琴之初的快乐在日常的练习中被一点点消磨。在实际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练习的枯燥,取代了初遇时的好奇之心和探索之心。殊不知,学习之路上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者。

年纪尚幼的我们,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也总是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却很少耐下性子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快乐,如何正确的指引让学习变得有趣,老师和家长的努力显得更为关键。

在这些获奖的小朋友中,坚持,是他们学习之路的主旋律。而这样的坚持,少不了父母家人的坚持。分享他们的学习故事,希望读者、听者能感知到小编想传达的正能量。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虽然懂得,却难于实践。

音乐给学习者带来的不仅仅是勤奋之中的汗水和成绩,当你随心而奏时,它是无形的传达,是无需发声却胜似言语的一种语言。

另外,在前一篇采访发布后,小编收到了读者留言,内容褒贬不一。如果有好的建议和提议,可以留言指正。


往期回顾:

浦东康桥杯琵琶邀请赛系列采访:

小琴童 | 黄忆北---记康桥琵琶邀请赛获奖选手采访

*给小编私信留言“小琴童”,回看往期采访。


音乐会宣传 | 乐迷撰文 | 视频音频分享

投稿&建议 请联系↓ 

E-mail:huaineditor@163.com

Tel:      0571-87799632

总编室微信:    1805815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