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周推】别人在故宫修文物

【周推】别人在故宫修文物

2022-04-20 03:41:47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嗯?



这周我们来谈一谈《我在故宫修文物》

 

前几天坐了一下午的公交车

换座位到车后门后面第一排的时候

被车屏幕上放的宣传片吸引住了

后来看到是cctv9的《如果国宝会说话》

让我重新燃起看纪录片的兴趣

 

然后看完三集《我修》和一集大电影

(文末附给你们bilibili的视频链接)



还是像从前那样说

你想什么 你就会看见什么

人从事物上看到的东西

往往反映也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不管被评论成“央美清美”的“招生宣传片”

或者是“近年来国产最佳纪录片”

我始终觉得 重要的不是内容

而是你的想法

 

所以我还是想强调的 就是

看一部电影或者看一本书

甚至于做一件事

你要先有自己的想法

然后才能对你所做的事

乃至于你本身 有所影响

 

(emmmmm

突然觉得自己写着写着

有股老师教书的味道

我真不是故意的)


 

整体上从纪录片来说

纪录就是 纪实和录制

一部分在于内容的真实

一部分在于剪辑的创造

 

其实影片能涵盖的内容很有限

相比于书本来说

一部影片 一两个小时

很多镜头一闪就过去了

很可能这些镜头是当初拍摄时

精挑细选才放在影片的这个位置的

但是回过来说

影片显然是当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画面留在脑海的时间 一般是比文字久的

 

 

我读高中的时候

生物老师会经常给我们放

生物有关知识的纪录片

也并没有强制要求我们看

但是影片放在那儿

声音和图像一汇集

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效果

 

后来有段时间就疯狂爱上了纪录片

因为对于我而言

我不是很喜欢看电视剧

看电影的话也看

但是选择影片太麻烦

特别像我这样不喜欢做选择的人

一般的电影 从名字并不能猜测出

它会讲述什么 以及它能带给你什么

 

但是纪录片就不一样

纪录片的名字就很直白 但不生硬

比如说《我在故宫修文物》

(《Masters in the forbidden city》)

从标题就能看出它讲的是

“故宫里修文物的人”

还可能会有一些

他们与文物之间的故事

以及“修文物”这件事对他们造成的影响

 

 

“择一事 终一生”

其实看完之后再想想这句话

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来说

应该是很难做到的



我不喜欢稳定

我所认为的 只有大人们才喜欢稳定

或许因为他们有过动荡的青春

最后还是觉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才是生活最重要的

 

我喜欢不断探索尝试

我喜欢一切陌生的新鲜的事物

 

就好比当我参加过篮球队长跑队

体育课可以自选课程时

我还是会选择了从来没有学过的

游泳和排球

然后当我把这些学会了

心里其实是有一种自豪感的

我人生前十八年是很讨厌很怕水的

到现在也不是很喜欢下雨天

因为不喜欢衣服湿湿黏黏的感觉

印象中是小时候差点差点在河里淹死

尽管外公说我很小的时候

就可以在水里憋两分钟

我也是很拒绝再学游泳这件事的

直到读大学 我觉得一定要学一下游泳了

然后逼着自己憋气 蹬边滑行

从不敢离开池壁 到可以放手游到池中间

讲真的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下一秒就会淹死

但是还是撑过了那一段时间

 

不过大概 也是得益于

去年跨年夜许的新年愿望

不过现在实现了 还是很开心的

 

 

然后说回到“稳定”这件事

我希望的是 可以从事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我觉得大学的专业

也许会是自己未来职业的方向

但是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那为什么不可以改变呢

不过要是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能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

那时候说的“稳定” 就会变一种感觉了

 


故宫里“朝八晚五”的这一群

“治疗”古文物的“医生们”

都是因为不同的原因

来到了故宫博物院

他们经历过的 眼中的世界

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周一故宫闭馆的时候

可以骑行在空无一人的太和门广场上

每天经过八扇大门

在故宫的小角落的院子里

修复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文物

他们和文物在交流

文物也通过独特的方式和他们对话

 

 

“修复”

一部分“修整” 一部分“复制”

在时间的见证下被磨损的文物

在他们的手中 有了新的生命

 

看之前我以为 所谓修文物

只有那些学了历史

对文物有一定了解的人

才能来到这样“神圣”的地方修文物

 

直到后来看到

说要综合 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

兼并美学、化学等素养

我才觉得这件工作

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钟表组的年轻人学的自动化

而修复钟表还要恢复它的演艺功能

木器组修复一件陶器或者瓷器

需要想象 要参照历史的规律

漆器组为了找寻适合修复的漆料

要跟着专业漆农在日出之前采漆

 

“修旧如旧

最小的干预

有效的保护”

 

 

拓印的老师傅的书桌上

摆着高于人的书本词典

但是这些

早就已经融在他的血液里了吧

 

每组修复师的手

代表着他们工作

青铜组手上粘着锈

漆器组手上粘着漆

裱画组手上粘着浆糊

木器组手上粘着鳔

 

修复师的价值 有时候外人看来

只是修复了一件价值不菲的文物

但是在他们本身

和一件件有生命的文物交流之后

他们能体会到的

不止止历史沉淀的价值



印象深刻的

 

木器组的小姐姐说

“陶瓷不像其他东西 它因为凝聚了很多

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出内在含义”

 

“玉有六德 以玉比君子”

 

“人在制物的过程中

总是想办法把自己融进去”

 

木匠做一把椅子

先以人的品格要求它

所谓“格物”

以自身来观物

又以物反观自身

 

 

所有要出成效 有作用的事

都是不能急着来的

时间磨去你的耐性

而往往也带给你惊喜

 

养一棵漆树

日日浇水

几年之后才能割漆

 

漆农在早晨五点之前

要完成割树和收漆的工作

“百里千刀一斤漆”

 

一个熟练缂丝的人

一天也只能织出几寸缂丝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

 

职业感和成就感

会在时间里凝聚

时间一长

它就融到你生命里去了

 

 

不同职业的人

都会想在职业生涯中留下些什么

作曲家留下后人哼唱的曲子

作家留下印在纸张上的文字

建筑师留下矗立在城市的建筑

书画家留下流传千百年的书画

......

 

但是我

或者我们

又能在世界上留下什么

 


附:

bilibili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924328/index_1.html#page=1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啦)


bilibli《我修》大电影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11936



其实看到时间显示2018

心里还是有点慌的

感觉日子一下就变得很快

但是不要紧

因为很快就会适应的



晚安 好梦

我是阿六

我们周日见


关注我们    给你一个小盒子的世界(ノ゚▽゚)ノ

一起找玫瑰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