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里,那些姑娘弹的都是什么曲子?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里,那些姑娘弹的都是什么曲子?

2020-07-19 18:16:38

大国学问

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韬光养晦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而图中所绘乐器与福建南音乐器构成、形制及演奏方法惊人的一致。特别是该图中的琵琶和南音琵琶如出一辙,皆为横抱曲项,与当前通行的竖抱琵琶迥然不同。


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南音也称“泉州南音”,是用泉腔演唱,广泛流行于闽南泉州等地的乐种。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小调、地方语言相融合,形成了这一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的唱法因此也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2006年,南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晋、唐时期,这里成为中原人口躲避战乱的迁徙目的地。中原移民带来了中原文化。当时许多中原的士族、皇族先后举族南迁定居泉州,他们把来自中原的音乐也带入泉州,并逐渐流入民间。

 


南音在泉州落地生根后,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绵延不绝,也得益于这个地方千百年来的繁荣与稳定。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这里是东方第一大港,中外客商南来北往,出现了“井市十洲人”的盛况。


古朴优雅


许多专家认为,南音的源头与古代宫廷、贵族音乐密切相关。南音的乐器主要有横抱曲颈琵琶、十目九节洞箫,以及二弦、三弦、拍板等十多种。弦管演奏时,右侧琵琶、三弦,左侧洞箫、二弦,和谐地合奏古曲,或为居中执拍板而歌者伴奏,尽显古朴优雅。

 


数百年来,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泉州人外出的足迹,南音传播至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区。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南音的曲谱、语言、乐器都是一样的。不同社团的人只要站在一起,马上就可以同台演出。因为南音特别强调传承正统,不可随意改动,因此演唱严格按照古代发音。正是这样严格的一脉相承,使得南音在经历千百年的洗礼之后,成为音乐“活化石”

 


古人不重视记谱,许多音乐连乐谱都没有留下,这也是不少古乐消逝的重要原因。而南音却十分重视记谱,弦管曲谱用“乂工六思一”五个简明表音汉字记音,对应宫商角徵羽五音,填入曲词,配上琵琶指法和撩拍符号而自成体系,有效地把各种乐音记录下来,加上南音乐人竭诚地“口传心授”,使得南音的曲目于今仍保存三千多首。(图片文章均来源于网络)



学问君有话说:

以前看这画只看画面,没想到这画外之音竟有如此的学问。





经典文章

推荐阅读

九一八诗歌祭,毋忘国耻!我是中国人!

吟诵之美,美的不仅是吟诵,是文化精神

《那年花开》北京周边被遗忘的深宅大院,藏着消失百年的商业帝国


关注公众号,解锁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