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老郑看漳州】漳州老行当—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漳州传承

【老郑看漳州】漳州老行当—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漳州传承

2022-03-10 22:09:01

小编微信:zzmxzwx QQ:630811429


《老郑看漳州》由郑德鸿原创,授权“漳州头条”发表,每周一刊出,点击文章标题下蓝色字关注“漳州头条”,你才能准时接收到老郑辛苦打造出来的漳州历史文化大餐呵!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雕塑的材料相当多种,有石、木、粘土、金属、石膏、树脂、象牙等。“雕”是在造型上把泥往下减,做减法(刻,也是同理);“塑”是把泥往上加,做加法。雕塑是雕和塑两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先民就创造了以泥为原料的各种灶、甑、水器等日用陶器,并彩绘有几何型图案或动物型花纹,史称“仰韶文化”。而秦兵马俑更是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黄守正(1970—)出身于漳浦县湖西镇赵家堡的雕塑世家,是第五代传人。12岁开始学木匠,掌握了木工的基本知识,也学会了木雕刻。,国家对宗教的政策放宽,一些寺庙重修需要雕塑神像,雕塑技术有了用武之地,黄守正便到叔叔黄华宗(第四代传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办的泉州市鑫华雕塑工艺有限公司学做雕塑。因当时公司里实行流水作业,一人只固定做一种工艺,黄氏家族里的人也大部分只做固定工种。生性好动喜欢琢磨的黄守正当时毕竟只是个孩子,对只学一种工艺不感兴趣,嫌枯燥,常常一种工艺做没多久就产生厌烦。无奈之下,叔叔就叫他打杂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做,因此对所有的工种都有接触。几年下来,在叔叔的指导下,他的雕塑技艺大有长进,学会了家族里的所有雕塑工艺。



在雕塑工艺中,最为精细的为脱胎漆器工艺,共有8道工序。1、先用泥土雕塑出原型;2、石膏倒模;3、将天然大漆与麻布一层层贴上;4、脱模;5、成型后抛光;6、漆线雕;7、贴金;8、彩绘。而且其天然大漆的配方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而改变,甚至要制造小环境的温湿度,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1996年,漳州南山寺的三世尊佛要重塑,黄守正跟随叔叔黄华宗,采用脱胎漆器工艺,用两年的时间做出了三尊高达6米的佛像,令人惊叹。2001年,在黄华宗的指导下,黄守正在瑞竹岩用脱胎漆器工艺做出了高达8米的华严三圣。而制做一尊3.8米高的木雕千手观音,雕刻就要4个月,加上组装、上漆、贴金等工艺,用时超过半年。

2010年11月30日,林前岩发现了于1978年圆寂的早前在此修行的“菜姑”陈珠的肉身舍利。为塑造肉身舍利金身,先后请了台湾、九华山、莆田的名师前来,均无功而返。最后请黄守正前往,用天然大漆与麻布一层层贴上,成功塑成金身。



2007年,黄守正在漳州市芗城区大桥路待御新村4号(酒厂宿舍)成立“鑫华雕艺”工作室。2010年7月,黄守正参加首届漳台根木雕艺术精品展评比,其创作的木雕《佛祖》荣获铜奖。2012年5月1日,第七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其创作的木雕《和谐》荣获铜奖。2011年6月,他成为漳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而黄守正在各地所做的大型雕塑,均获得极高的评价。2015年3月,黄守正搬到龙海市九湖镇长福村(百花村)苍里东93号。



雕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工艺,并且要有一定的灵性才可能做好。而且各道工艺复杂,不是短期内可以掌握的。虽然现在家族里有四五十人从事雕塑,但大多只掌握部分工艺。而脱胎漆器要用天然大漆,会使一些人皮肤过敏,没人愿学。因黄华宗不幸英年早逝,现只有黄守正一人会做脱胎漆器的全套工艺,面临失传。对于脱胎漆器这项非物质文物遗产面临的困境,黄守正忧心忡忡。现在黄守正的儿子黄思艺也跟着学雕塑,是鑫华雕艺的第六代传人,黄守正要把技艺传给儿子。

如今,黄守正仍在雕塑的路上奔走忙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门珍贵的技艺永远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郑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