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
《故乡的原风景》,
原名《故乡の原风景》,
是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的曲目,
一首能让所有漂泊在外的游子
落泪的乐曲。
陶笛悠长而深邃的音色,
似山间清澈的溪流,
带人走进一个孤寂荒芜的世界,
体会一种远离尘嚣
疲惫苍凉的意境。
此曲也是TVB最喜欢用的
影视背景音乐之一,
《鹿鼎记》(陈小春版),
《神雕侠侣》(古天乐版)中均有出现。
宗次郎,本名野村宗次郎,
出生于1954年10月10日,
日本第一陶笛演奏者,作曲家。
他出生于群马县馆林市,
1975年有生以来
第一次听到陶笛的美妙音色、回音,
并被深深地吸引。
从那一年起,他追求着自己梦寐以求的音色,
开始正式制作陶笛并创作音乐。
宗次郎先生师从香山久先生,
学习陶笛是在栃木山的一个村庄里,
学成之后移居到栃木县东部的茂木町居住,
那里的自然风景是很美的,
那里有美丽的淡水河那珂川,
盛产鲇鱼。
宗次郎现场演奏版本
生 机
音乐响起,
思绪飞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了。
那是一个冬天的末尾,
原野上到处还是皑皑白雪,
故乡山中的树梢上还满是冰棱花;
小河虽然还被冰冻着,
但已经能够听到冰下传来的"哗哗"流水声了。
尽管这还是冬天的景象,
但春天毕竟是不可抗拒地来临了。
太阳出来了,
那万丈光芒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
小河开始解冻,
河面上开始出现一个个圆圆的洞,
冰儿不再团结成一块,
水面上不时有浮冰在飘流;
树梢上的冰棱花开始消失,
树儿露出它本来的面目,
冷藏一冬的大山
终于透露出些许的生气。
主旋律响起来了,
万物在复苏,
大地上的一切开始复活,
小鸟在歌唱,花儿在春风中
摇摆着美妙的身姿跳舞,
小鱼在水中快乐地吐着泡泡……
好一派北国之春的景象,
故乡,沉浸在春天的歌声里,
万事万物共同在谱写一曲春之恋歌。
寂 寥
瑟瑟寒风,
孤仞万重山,
天高地阔,
纵马驰奔。
一声塞外铃鼓,
摇坠长河落日圆;
夕照残阳似血,
乡关日暮是何处?
仗剑独行天涯客,
临风勒马凭高处,
不识旧时飞雁,
任高天流云飞渡。
这时的一声长笛音韵,
刺穿故乡云边的天际破空传来,
仿佛是响起来的儿时顽伴们的呼唤……
立马黄沙高岗处,
南望中原。
任男儿铁石,
不敢回看来时程,
临风无言。
解征辔,御雕鞍,
放马山野,
燃一堆篝火,
伴泉涧松风,
惆怅婆娑,烧一壶烈酒,
藏一片冰心于玉壶,
醉倒万里乡愁。
铁甲寒衣扶相拥,
望孤月,醉依松下山泉石,
梦伴山涧流水声。
魂迟奔,故园近……
故土仍在云天处。
从此胡笳柳笛声,
不带箫音过玉门。
长亭尽头更短亭,
塞外远山残雪里,
夜寒清风笛箫音,
竟成风中凝咽声,
山,孤峰,
塞外碧寒天影中,
一弯落沉下弦孤月,
竟自重复昨日梦,
且待白发征夫还,
埋骨故园慰梦魂。
挥泪处,影缈时,
一骑风沙绝尘去……
悲 凉
当小龙女跳崖的那一刻,
这首音乐的悲凉气息
被发挥到了极致,
可以说和剧情配合的天衣无缝,
幽怨的旋律刻画出了
杨过的悲伤和无奈的心情。
高耸的山峰,
瑟瑟的寒风,
无一不衬托出剧情中场面的悲凉,
加上陶笛深邃的旋律,
那种生离死别的气氛
感染着每一个观众。
往事在眼前浮现,
但已是物是人非,
此时,
只有这首音乐能够表达一切,
无需赘言……
无言胜有言
如同张若虚凭一首《春江花音乐》,
足以跻身唐诗大家一样。
宗次郎先生凭这一首《故乡的原风景》,
就堪当世界杰出音乐家之誉。
宗次郎先生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
自己制作陶笛,
并且进行耕田,种植等农作。
这种充满禅意的生活方式,
如同禅宗的“自性清净”说,
讲究的是最上之禅,
从空出有,如莲花之清净不染,
他还说过陶笛就是对空气的耕种,
这样纯净的人格与生活,
才会有这样超凡脱俗的作品诞生,
它令千万人动容!
《故乡的原风景》风景版 余光中填词
不同人有不同的故乡,
千万人对本曲有千万种感受。
我始终相信,
音乐是音乐人本身能量的延伸。
对于这首乐曲,
我看过很多版本的填词,
似乎都不能对接乐曲本身的能量。
因为乐曲的意境已经远远超过了乐曲本身,
任何填词,都会局限对其意境的延伸。
事实上,好的音乐总是这样的,
它总能承载不同年代,
不同环境下,
不同人的情感和生活。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乡,
和从故乡一路走来的独特人生,
所以才会对此曲
有着不同意义的解读和感悟。
相关阅读:
晨曲:阴暗金属《青城》,静静地散发光芒 ,每一丝流光都充满希望
晨曲:古筝曲《梅花泪》,只是冰雪还未寒透梅花蕊
晨曲:古筝版《流浪歌》——听着听着,眼泪就下来了
晨曲:古筝《爱江山更爱美人》——江山美如画,美人回眸笑
-The End-
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必删。
图文由楚乔汉林国学书院编辑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