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 [流水行云] 是由邵铁鸿(洞箫),刘天一(古筝)二人合奏的。这首曲是约在1950-1951年灌录的。是捷利唱片公司的78转唱片。亦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珍藏品。2005年10月7日记谱。MP3音频资料由加拿大华侨李普福先生提供。
洞箫主奏广东音乐《流水行云》视频在线欣赏
资深粤乐、粤语歌曲评论家黄志华文章:
邵鐵鴻名作《流水行雲》曲意探原
做三至五十年代的粵樂、粵語歌的考古工作,經常要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關於邵鐵鴻的名曲《流水行雲》,這一兩天又「掘出」「新」資料。 ,看後即有新的發現,最大的發現是原來黎紫君戰前一直為《華僑日報》主編「今樂府」版,詳盡紀錄了很多音樂社團到ZEK電台播音的粵曲曲詞、歌者樂師照片、以至演出花絮。這簡直是個「無底洞」! 此外也發現了1941年7月17日,捷利灌片部音樂團到電台演出,「今樂府」版有事後報導演出花絮。
1941年7月23日「今樂府」版有「聆『捷利』歌後記(下)」,執筆者署名「小薇」(也許是黎紫君的化名)。文中提到:
邵鐵鴻的自譔譜《行雲流水》,取意於「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詞句裏,譔得很切題。是晚由老邵玩琵琶、崔老四(蔚林)玩洞簫。在尾聲秩序奏出。緊張處有如萬馬奔騰,恬靜處有如坐花對月,聽得人心欲醉。 大抵「小薇」應該當場問過邵鐵鴻《行雲流水》如何取意,才敢這樣報導。「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是蘇曼殊的詩句!原詩是:
契闊死生君莫問
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
縱有歡腸已似冰
詩發表於1911年,題為「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即陳獨秀)」。 詩中「行雲流水」四字應仍典出於蘇軾《答謝民師書》。表示僧人行蹤常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蘇曼殊的詩,常表現人情人欲與佛門戒律的衝突與苦悶,上述的一首,是他這類詩的代表作之一。黃霑的《忘盡心中情》歌詞,有些句意略近似。《流水行雲》原來乃取材於蘇曼殊的詩意,大出筆者意想之外!然而,既是這樣,演繹這首《流水行雲》,也就不宜弄得過於優美,何妨有點棱角,也有一點點激越之情!
⊙素材整理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