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笛友作品】《琅琊神韵》(附俞逊发先生演奏讲解视频及林顺顺先生一篇解析文章)

【笛友作品】《琅琊神韵》(附俞逊发先生演奏讲解视频及林顺顺先生一篇解析文章)

2022-04-18 19:22:37

每天推送总第254期!2017第64期。精心编选,用心编辑。每天七点,准时送达!一切,都是为了观看管乐飞扬的您---我的朋友!


             传承国乐,学习经典


收到李卫国老师演绎的《琅琊神韵》,编发与朋友们一起欣赏。感谢李卫国老师对管乐飞扬的大力支持,欢迎朋友们惠赐佳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哦。

李卫国 1955年出身,自7岁起自学竹笛,练就了扎实的民族音乐基本功。1971年有幸得琵琶大师许关龙老师推荐拜陆春龄老师门下为徒,珍得竹笛大师若干年教诲。可惜后因种种原因中断音乐之路。直至1996年逢俞逊发老师和孔庆宝老师鼓励,在两位大师影响下又重燃民乐竹笛之情,期间又得到两位大师悉心指导至今,回顾音乐之路甘苦起伏。,同时也为小朋友授课传统民乐竹笛,望竹笛文化永得传承!


《琅琊神韵》俞逊发演奏视频



《琅琊神韵》俞逊发讲解视频


论笛曲《琅琊神韵》的演奏方法及表现特征

(林顺顺)


一代笛子大师俞逊发创作的笛子曲《琅琊神韵》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该曲创作于1983年前后,取意于北宋大儒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是作者当时在安徽滁州琅琊山采风时创作的,这首乐曲可以说代表了俞逊发笛子艺术的一个高峰。要真正演奏好这首乐曲,多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必要的。俞逊发演奏的《琅琊神韵》把吹管乐器演奏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气息,演绎到了近乎前无古人的境界,对气息的控制真正地做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演奏的意境上也充分体现了俞逊发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展示了“自然之中有深意”“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思想。笔者曾数次到过滁州琅琊山,在“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美景中,在“山水之间”的醉翁亭下,在大师曾独居山林间数月的小屋旁,追忆大师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耳畔似乎响起那神韵般的人与自然的情感对话,又一次陶醉于大师深厚宽广、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里。

《琅琊神韵》全曲约8分半钟,根据《醉翁亭记》,分成7段,依次为:一、日出而林霏开;二、苍翠拨天;三、酿泉潺潺;四、太守醉也;五、众宾欢也;六、人影散乱,夕阳在山;七、云归洞穴暝。

乐曲的引子名为“日出而林霏开”,“6-5-1---”三个长音简单地出来,仿佛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微弱地射到地面上,其实这三个长音的演奏有着很高的讲究。首先,低音弱奏的控制。众所周知,低音“6”“5”的演奏讲究的是音色浑厚、低沉,气息的力点越低越好,但很多情况下在演奏音量弱的低音时只注意音量的控制而忽略了音质、音色不能变化,高质量的长音控制无论在轻响变化还是正常音量时,其音质、音色应该都是统一的;其次,第一个“6”响起时要注意控制音头的干净程度,气息要恰到好处,多一丝少一丝都不可以;此外,还要注意三个音的音程关系,尤其要注意“6”与“1”的音准;最后,“1”的结尾渐弱消失也要做到不能有痕迹,自然消失。其实这三个长音涵盖着竹笛气息控制非常高的要求,必须以多年的长音基础,勤加练习才能做到。

随着跨越两个八度的上历音到超高音1,生动地描绘出朝阳自云海间腾空而起,日出而林霏开,描绘出一个美好的早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乐曲从超高音1直接跳转到最低音“5”,也要注意把握音色、音准的准确性,而这个低音“5”的力度是由“fff”渐变为“ppp”的,难度很高。32 31 0 31 25 0是形容清晨山林间第一声鸟叫,仿佛呼唤着大自然开始崭新的一天。

第二段标题为“苍萃拨天”,意在形容山林的苍劲挺拔,在演奏时还是要注意长音以及气息的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该段音区变换幅度较大,因此要注意气流角度的变化,当然音准和音质更不能忽视。

这句使用的技巧是俞逊发根据小号的发音原理移植过来的新技巧——唇击音。该句每个音符用唇弹奏,演奏时嘴里念“布”“扑”的音,以加强气流对笛子吹孔击发。唇击音的音色浑厚、有力,类似巨轮的汽笛声。

第三段“酿泉潺潺”。本段作者别出心裁地使用不用吹奏、单用手指击孔发音的新技巧——指击音,来模仿潺潺的山泉声。这种以手指无序击孔的声音发声并不难,难在击孔的力度,即手指弹性功力的体现。笔者曾有幸近距离观看俞逊发演奏此段,其手指的功力让人叹为观止。

第四段“太守醉也”。本段由一句上下对句引出,演奏时要体现出酒酣微醉时的感觉。全段的演奏勾勒出“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本段与下段“众宾欢也”用的是昆曲的元素。由于这两段是本曲中旋律性最强的段落,演奏时要运用昆曲的演奏手法,表现出南派昆笛的韵味、韵腔以及音色等。

第五段“众宾欢也”描写的是文士们觥筹交错的欢宴场面,演奏此段指法要极尽华丽,运指干脆利索。正如台湾林谷珍所言:“以江南丝竹的雅润之声,合以昆腔抑扬顿挫之韵,流水行云自在无疑,南笛风情尽在其中矣!”。

第六段“人影散乱,夕阳在山”。此段以两个低沉的低音“5 6 ”开始,展现天光即将逝去,自然万物即将归于寂静,人在微醉酒醒后情绪较低落。暗合欧阳修被贬,抑郁不得志之下的心情。夹杂着泛音的大跨度音程“6 - 3 - 6 - 6 -”演奏仿佛昭示着对尘世的无奈、无语,又似乎表达在此时此刻、此地此景,人与自然已融为一体,为引出下段演奏人生、演奏人性、演奏人文、演奏思想的主题意境提示了动机。

第七段“云归洞穴暝”。本段前半段作者也运用了自创的新技巧——哨笛双音。这个技巧的要点是:首先,笛子要保证放平稳,最好笛头部分搭在肩头上,将笛子的吹孔转向内侧45°左右,口风离吹孔约一厘米,然后对着吹孔吹口哨。要确保有相当部分气流灌进笛管内,这就需要多练习把这样的口哨吹响。灌进笛管的那部分气流使笛管发出轻微的响声,通过手指按孔可以变换音高,与口哨声发出和谐的音程关系。演奏时要非常注意音准。哨笛双音会使人听起来有一种缥缈之感。此外,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吹奏本段前半段哨笛双音的音准必须与后半段正常吹奏的音准严格统一,这需要一定的训练,否则演奏时会发生失控现象。

每当接触这段音乐时,笔者始终有一种非常深刻的感觉:这段旋律不能单纯地用演奏笛子、演奏音乐来理解,其更多地包含着演奏思想、演奏人生,用心去与自然对话。俞逊发曾经说过:“这个曲子我为什么比较喜欢呢?因为它的意境比较深。能够刻画人内心深处没有办法用语言讲出来的,也就是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的开始。”

俞逊发为人豁达、睿智,洞彻人世沧桑,崇尚自然,追求一种近乎于超脱的禅境。他早些年感情生活的不尽如人意,使他度过了很长一段艰难困苦的生活,这段经历不但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得他对人心、人世的看法升华为一种洒脱、一种净化,乃至一种飞升。这段音乐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感悟,对自然的感悟,对人世的理解。笔者相信,旁人演奏此曲时会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长体会也会不一样的。

如今俞逊发已驾鹤西归,但他留给我们很多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耳畔会经常响起他那听来令人神往的笛声。而每每忆起这首《琅琊神韵》,都不禁感慨他那超凡的气息功力,如聆梵音的优美笛声,还有那无迹可寻、无言可明的“道”。

文章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


音频由李卫国老师授权提供,视频文章资料来源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传承国乐  传播国乐  

               管乐飞扬  每天七点

               与您有约  不见不散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牧笛南词  |  泉水叮咚  | 卖菜 | 绿洲 | 欢乐斗地主 | 魂斗三国 纵马长歌 猪八戒背媳妇 |  御天九式 |  大笑江湖 | 牧云谣 |  杀猪刀 | 千本樱 |  迎宾曲 |  阳光照耀着帕米尔 | 沂河欢歌 | 扮仙 | 梁祝 |  江河水 |  丢丢铜仔  |  运粮忙 | 高原上的节日 | 喜讯 | G大调协奏曲 |  野蜂飞舞 | 牧民新歌 百鸟引 草原的思念 | 小放牛 | 百鸟迎春 | 姑苏行 | 三五七 | 鹧鸪飞  | 名家谈笛 学术文论 笛子教学 |  笛曲欣赏 | 笛子资料集锦 | 五梆子 | 喜相逢  | 雨碎江南 | 问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