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国光专稿:读画录】箫雨:多情最是溪边月

【国光专稿:读画录】箫雨:多情最是溪边月

2020-10-28 01:33:46

读如莲指画到痴迷,因一个“拙”字,拙到无纸笔的结绳记事之前,拙到眼中只有山林落霞,所有的人迹雕琢都散去了,扫干净了,只留下灵性原本的馨香,如此,一指墨痕便洇出千秋莽古,再一指墨痕写出烟火世情。

“远山如墨,岸柳生烟,明月含笑,劳人久眠”。画境心境,都放在这几个字组成的题跋里;对人生的回忆和对人间圆满的愿望,也都收在这一帧薄薄的画纸上。

不知为何,画里的山影,水影,云影,竟唤起缕缕乡愁,在心中烟云凝集,温暖素净,细致真切到一盏油灯,一件蓑衣,一截土墙,一袭晚风。记忆里无限挚爱的一树一屋,放在哪里都不稳妥,都是负累和牵挂,似乎只适合放在一纸乡愁里,而这浓如宿墨的乡愁,连月光和时光也晕它不开。

秋里的树是枯瘦的,秋里的水岸是幽静的,渔人的舟子该藏在俯水的苇丛下才稳妥。茅屋也不过三两间,多了,就嫌市井喧闹了。一个夜归人,提着纸灯走在水边的野径上,他抬头看看那山在,水在,明月在,村人的鼾声在,虫歌也在,便对明月青山会心莞尔。薄云漫走,明月笑答,世上人间的永世和合,是一幅画,也是一句诗。

历来文者写山野夜景的不计其数,或者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天涯寂寞,或者有“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的安宁绮丽,文人钟情的清雅趣味被携诗入画,以为永传,而如莲这幅“夜村”,除气韵高古清逸,又充满人间烟火的温暖安宁。

无独有偶,乐天晚年隐居村野,曾作七言诗《村夜》,与如莲画意蕴相应:“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霜草虫歌对明月,衬着野田如雪的荞麦花,正是一派清宁安寂、俗世静好的欢喜。《唐宋诗醇》称此诗为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这句点评用在如莲画上同样贴切。

两位不同时代的大家,越过千载光阴,借山月野村的亘古风物怡然对答,或许他们想说:世有万象,明月关情,孤轮朗然下,一山一村树、一水一田花的素朴稳妥,才最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