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适合自己乐器和学习方法,就要开始学习竹笛的发声了,竹笛发声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姿势决定声音。
因竹笛的发声特点,姿势不对,很难发出正确的声音。很多教材都对持笛姿势有着非常详尽的讲解,石老师仅摘录赵松庭先生的《笛艺春秋》中的一段话为纲领。
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
拇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
六指按孔要严密,拇指放松成弧形。
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
口紧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
双臂张开四十五,青龙白虎全都行。
以此为标准,但人有高矮胖瘦,笛有粗细长短,故姿势也因人而异,大方向不变,细节自我调整。这也是为何竹笛教材讲解虽详细,想要更加规范仍需有老师指导的原因所在。
一:吹孔与风门:
第一次拿起笛子(笛膜贴好的情况下),先做好嘴型姿势,两手捧笛,将吹孔放在风门前,轻轻吐气,在不按孔的情况下把空管音吹出,熟练之后,才能再将手指放上指孔,根据指法运指,控制、调整运指,进而发出正确的声音。
这是笛子发声的第一步,关键点在于吹孔到底放在嘴唇的什么位置,石老师的经验是取中。
这个中并不是指绝对的嘴唇正中间,而是嘴型在自然的状态下做好风门,这个风门就是“中”,而这个“中”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轻轻微笑,嘴角两边拉,中间吹气,类似于吹口哨的感觉,风门就会形成。
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的左右脸是不平衡的,有的人微笑时偏左或偏右都有可能,这个是因个人习惯吃饭时那边嚼的多一些等习惯有关。这个问题成人更加明显,所以我年少学笛时,老师会告诉我们吃饭要两边平均嚼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很多人没有表情的时候,人中的位置是脸的正中,而一旦微笑就会有所偏差,所以,风门也会有些偏差,吹孔放上去的时候,就以你最自然微笑时风门所在点为“中”,以吹孔圆心所在点为“中”,两中对齐,即可发声。
当然,“中”的位置虽有偏差,但大都不会偏差太大,视觉上基本都在正中的位置,且能根据日后练习进行调整,如果风门偏到嘴角了那肯定是不对的。
所以,吹孔与风门关系是,吹孔去找风门,而不是风门去适应吹孔,最自然的就是最适合的。
二:站姿与坐姿:
竹笛到底是站着吹还是坐着吹好?
我个人是喜欢站着演奏,教学也是让学生站姿演奏居多,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年龄很小的学员,站姿演奏时扭来扭去,笛子都拿不稳,那就坐着,至少屁股离不了凳子,会老实一点,后再慢慢改为站姿。
坐姿还有一个好处,屁股有支点,气息的位置感会好一些,所以有时初学者找气息位置的时候,使用坐姿也是方法之一。
站姿演奏气息更加通畅,且有时身体可以辅助情绪的表达,那么怎么站才是理想的状态哪——自然!
以笛子吹孔在右边为例,两脚自然分开,一前一后,一般是左前右后的居多,吹孔在左边的反之。
站姿一定要脚下有根,重心不要一直放在一条腿上,身体放松,方能收放随意。
不管站姿和坐姿,身体从上到下整体必须是适度放松的,还要身正且直,不能弯腰驼背,当然更不能扭来扭去,演奏过程中可以有所动作,但不能超过一定范围,过大了就不好了。
吹奏的姿势(1)先叙至此,最自然的姿势状态,发出最正确的优美声音,竹笛的发声,虽是因人而异,仍要有规可依。
欢迎关注“笛韵箫声”,每周四定点更新,我是石老师,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