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记录·御前清客|清雅古乐未艾方兴

记录·御前清客|清雅古乐未艾方兴

2020-11-14 02:37:08


【御前清客】


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六十大寿,普天同庆,因康熙皇帝爱好管弦,四方笙歌毕集,康熙皇帝问贤相李光地曰:“素闻卿家故里泉州,号称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海滨邹鲁,人杰地灵,有什么较有特色的音乐吗?”


李光地想了一想,就向康熙皇帝介绍说:“微臣家乡南音雅乐颇值一听。”康熙帝问曰何谓南音?李光地说:“南音又叫南曲、弦管,原是晋唐时的宫廷音乐,后来中原战乱不已,晋人衣冠南渡入闽,沿江而居,那条江名就叫晋江,宋时又有皇族迁居泉州,设南外宗正司管理,所以中原古文化及宫廷音乐也就传入泉州,在泉州一府五县以及闽南一带流传,甚至随华人传到海外。”





康熙皇帝听了李光地如此介绍,颇为欢心,立刻恩准李光地召集南音入宫演奏。李光地驰书泉州府,泉州知府不敢怠慢,选出五位精通演唱和博洽音律的南音高手,即安溪的李仪、晋江的吴志、陈宁、南安的博廷、惠安的洪松等五人晋京。


五位南曲先生来到京城后,李光地就先请他们住在宰相府里。李光地做事一向认真谨慎,自己先听一下觉得好,才敢献给康熙帝。可是,他觉得南音旋律虽好,但速度慢潺潺,曲调软绵绵,以为不适合贺寿热闹场面,就暂时搁置起来。





直到有一月光夜,御花园里微风习习,月色宜人,花香扑鼻,康熙皇帝正在饮酒赏月时,李光地趁机叫南曲先生在宫外演奏南音,适值康熙皇帝雅兴正浓之际,突然听见一阵绵绵的弦管声,觉得非常悠雅,特别悦耳,真是清音袅袅,韵味无穷。


李光地看见康熙听得入神,很合意,就说这就是泉州的南音。康熙皇帝击掌叫好,下旨速速调入宫中。五位先生入宫前,得到李光地面授了一些宫廷礼节,即见皇帝要怎样走路,怎样跪拜,怎样谢恩。


次日,五位南曲先生入宫见驾,朝拜后就在御前演奏,先奏《八骏马》、《梅花操》等南曲名谱,又唱《山险峻》、《三千两金》,康熙皇帝欣赏后兴致勃勃,即下丹墀举起洞箫吹着,弹琵琶的原本是坐大位,赶紧站起来让康熙皇帝坐,从此以后,吹洞箫的就坐大位了。





康熙皇帝颇爱南音,想要将这五位南曲先生留在宫廷,但五人过不习惯宫廷生活,想要返回乡里,归心如箭,就在皇帝面前奏了一阕《归巢》,康熙听了悉知这些南曲先生的心思,于是恩准回乡,同时封赏他们为“御前清客,五少芳贤”,并赐宫灯、凉伞,让他们荣归故里。


所以,尔后凡是南音演唱,都要设置宫灯、凉伞,悬挂绣有“御前清客”文字的横彩。若是出阵,便是“宫灯凉伞阵前迎”矣!展示皇帝恩賜的尊荣。





往期精选

记录·弘扬|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记录·南戏

记录·感悟

新剧的诞生


图片|网络

文案|三娃

排版|三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