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科学、宗教、艺术——兼谈人类认知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中)

科学、宗教、艺术——兼谈人类认知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中)

2022-03-23 23:51:57

“三种不同的认识方式”


    科学、宗教、艺术,是三种平行存在的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这三者不仅出自同一源头,而且就像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一样各司其责、并行不悖,没有高下之分、尊卑之别,既不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替代。人们常说“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宗教追求的是“善”、科学追求的是“真”、艺术追求的是“美”。其实,这三者本来共是人类的三个触角,实在没有理由互相排斥和诋毁。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宗教教义都同具真与美,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都包含着善与真,而一切伟大的科学发现也都和善与美相关联、相包容。当天文学家惊叹于宏观世界的秩序和宇宙星辰的壮美时,现代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们却正在为放大了几百倍的分子和细胞的彩色照片所倾倒。人们有一段时间常常谈论“异化”的问题,岂不知,人类真正的“异化”,便是从把“真善美”分裂,把宗教、科学、艺术分裂开始的。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与艺术不但都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推动了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前进,而且对人类的整个精神世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果说是的文明奠定了现代社会的形式包括现代科技的进步的话,那么,其它宗教则在人类的历史上创造过多种文明和多种社会形式。鲁迅在谈及“中华民族的脊梁”时,也不忘提出“舍身求法的和尚”。的确,纵观整部人类史,再也没有任何一种别的力量曾促使人类做出像宗教行为这么可歌可泣、这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举动的了。在宗教感情的驱动下,人们不但可以从素食、独身这些在一般人看来很难做到的“苦行”及再也不能更简单的生活中得到悟性和乐趣,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舍生忘死,直至做出令一般人不可思议的壮举。玄奘的西游与鉴真的东渡,无论在其志向的高远上、在其困难的程度上,还是在其对人类的巨大影响上,都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长征。


    在、道教的影响下,中国的艺术家在追求生命永恒的过程中,曾创造了永恒的艺术。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人们相信“灵魂不灭”,正是由于厌倦今生和向往来世,人们才会在艺术领域根本摈弃急功近利的行为,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去创造如敦煌、云岗、龙门那些在今生不可能看到结果的伟大作品。以敦煌、云岗、龙门为代表的中国石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石窟寺,原是徒修行的场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开凿在崖壁上的寺院。徒在石窟寺中修行、膜拜、讲经、作法、生活,为了崇拜、观想和法事的需要,徒们在石窟寺中用塑(雕)像、立塔、壁画等形式重现的法身,图释的形迹和教诲,表现徒对的景仰和崇拜之情。为了最终摆脱生死轮回,求得彻底的解脱,一代又一代的徒们,怀着虔诚的宗教信念,炽热的宗教情感,以超人的毅力,完全抛弃了一切世俗的名利思想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一凿一斧的在崖畔石壁上雕塑着佛的慈容和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像。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些信仰之力与艺术天才的双重创造时,我们依然被其中所蕴含、体现的博大胸襟、慈悲情怀和庄严、宁静、超然、平和的思想之光所笼罩、所折服。这种超越时空的、永恒的艺术魅力,的确来源于宗教的力量,来源于对来世的企盼和信念。

多年前,我曾与几位朋友小聚。席间,一位知名的中年作家在酒酣耳热之时对在座的几位女士说:“假如现在来了一只老虎,你们可以跑、可以叫、可以哭,但我们不行,我们男人只能去打虎。”众女士点头称是,纷纷为打虎的英雄干杯。这时候,我说:“打虎固然英雄,但还不难,真正难的是舍身饲虎。”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佛本生中“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太子因担心母死无奶的小虎们被饿死,纵身跳下悬崖,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肉身去饲养其它生命,这是多么大的慈悲啊!太子舍身,除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即对一切生命、一切有情的悲心之外,没有任何功利,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而且,他的悲心,超越了人类而遍及众生,这是何等伟大的情怀啊!打虎需要勇气和力气,但舍身饲虎却需要更多更多的东西。故事讲完,满座唏嘘,连那位作家,也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震撼。


    艺术的作用也表现在人的精神领域并与宗教的力量类似。我在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看过英国影片《冰海沉船》的观众大概都记得这样一个镜头:当冰冷的海水即将吞没巨大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在风浪的喧嚣与人们绝望的哭号声中,几个忠诚的乐手站在倾斜的甲板上,沉着、庄重而又一丝不苟地继续着演奏。他们忘却了死神的临近,放弃了求生的努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那虔敬高尚的音乐,是“泰坦尼克”号的祷歌,是众多生灵的安魂曲,也是使他们得以在死亡面前保持尊严与勇气的精神支柱。”


    乐手们的坚毅和导演的匠心固然值得钦佩,而音乐在此时此刻所起的作用,也值得人们深思。


    音乐从诞生以来,它便是人类生活中的挚友。桑间濮上,人们用歌声寻找着爱情;队前伍后,人们用歌声统一着步伐。共同劳作时,“杭育”之声不断;冲锋陷阵处,金鼓之声齐鸣。在人类历史上,有过多少关于人和音乐的传说啊!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而肝胆相照;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因音乐的媒介而永缔佳缘。智慧的张良,靠一只洞箫、四面楚歌,瓦解了项羽的亲兵;大胆的孔明,用一张古琴、两扇城门,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放眼域外,故事也不少。从阿波罗到缪斯,从酒神酣醉的高歌到《牧神午后》的短笛。过去,人们曾大谈时,一个宫廷歌手怎样靠歌声找到了英王理查德一世;现在,人们又津津乐道伟大的爱因斯坦如何在小提琴优美的旋律中,寻觅着‘相对论’的钥匙……”


    与宗教和艺术不同,科学的作用主要是对物质世界的掌握。人类对科学的态度,在近二、三百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8世纪之前,科学还没有进入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还只是一小部分科学家和知识分子探索物质领域中未知世界的智力活动。在科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不但一般民众不知科学为何物,科学家和科学发现还常常遭到来自保守势力的残酷压迫和攻击。从19世纪开始,情况有了变化,科学发明和科学成果不但如此迅速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科学的态度。随着大工业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及,科学逐渐成为人类改造自然与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20世纪,是科学获得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人类生活自人类诞生以来进步最显著的时期。现代人今天所享受的高质量的生活,大部分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力量。当人类的足印因科学的伟力踏上月球、迈入太空时,当人类通过掌握核裂变技术从而掌握了足以使地球毁灭千百次的能量时,当如果法律允许人类甚至可以“克隆”自身时,人类不但得到了自尊心的空前满足,也不知不觉把对科学的依赖变成了一种信仰并逐渐代替了宗教。换句话说,当人们认为科学是万能的并把一切幸福都归结于它时,科学便与“上帝”一样成了人类的崇拜对象。不同的是,科学的力量和它带给人的福祸是可以在现世证实的,它的所有福祉灾害都那么的明确、那么的实际、那么的巨大、那么的不容质疑。

   

    汤因比在谈到面对传统宗教衰落的现代西方人时说:“在因此造成的精神空虚里,他们以一位女神代替了上帝的崇拜。那摧毁西方世界的对于旧神灵的不信任感和厌恶感使这位女神交了好运。这位女神不是圣母,而是技术;人们对新神灵崇拜得五体投地……技术被神话,不是西方人有意的选择,而是因为宗教与自然一样厌恶空虚。技术与技术专家因而成了晚近西方世界的罗马女神和恺撒。”  


    不同的是,当西方人已经率先把技术与技术专家视为“罗马女神和恺撒”时,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却还在为争取“德先生”与“赛先生”在中国社会的一席之地而奋争。由于整个中国近代史中的屈辱都与国势的衰败分不开,、经济落后有关,因此,在现代大部分中国人尤其是进步知识分子的眼里,走科学与民主的路是拯救古老国家的唯一途径。“五四”的进步意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思想的民族启蒙。应该说,整个20世纪是科学观念在中国生根、成长的世纪。,但随后开始的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改革开放”,却在更大范围、。现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无疑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已经从小就被教育成不同程度的科学至上主义者。

   

    于是,在正在享受科学进步所造成的“初步繁荣”的中国人的语境里——“科学”——这个似乎具有无限威力与魔力的名词,也便逐渐成了“正确”、“进步”、“至高无上”的同义词。而科学的否定式,比如“不科学”,“不够科学”,也自然成了代替“错误”、“落后”、。在科学成功的巨大光环里,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科学所取得的成功,绝大部分都是在物质世界里。迄今为止,科学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影响和探索,还根本无法和其在物质世界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但是,对科学的进步充满自豪与憧憬的人们还是不知不觉地把科学的胜利扩大了,扩大到了几乎一切领域。许多人以为有了科学,人类便有了光明的前景。但是,这个新的“宗教”却不能、也不具备针对“人心”的能力。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困惑与痛苦,对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沦丧及由于对物质的渴求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诸多严重社会问题,科学仍然束手无策。原有宗教在满足人类信仰与心灵的需求、支撑社会的道德结构及对社会不满情绪的化解等许多方面,至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阳波老师二季度全国排课早知道

4.9-11  (3天)大同《灵性财商》

4.15-17 (3天)武汉《深层沟通》

4.22-24 (3天)长治《爱与和解》

4.30-5.2(3天)宝鸡《爱中成长》


5.6-8   (3天)北京《爱与和解》

5.12-15 (4天)武汉《爱与和解》

5.20-22 (3天)银川《深层沟通》

5.26-29 (4天)蚌埠《身体智慧》


6.4-6   (3天)大同《爱与和解》

6.10-12 (3天)长治《从心开始》

6.17-19 (3天)武汉《生命奇迹》

6.25-30 (6天)武汉(导师班)

            《哲学与宗教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