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多少爸妈给宝宝报了早教班呢?据彼得妈观察,应该不在少数。虽然一节课只有短短30-45分钟,平均都要200元左右。所以,这课程真的有那么大价值吗?之前我写的那篇《为什么要做全职妈妈》,很多妈妈看完都表示很羡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事业与工作占我们整个生活的比重越来越大。还房贷、挣家用、给孩子存教育基金,都需立足于工作。分身乏术的父母,只好拜托老人照看孩子。但老人能给孩子的,只有最基础的照顾。一方面年事已高,体力和反应速度都大大下降了,另一方面现代育儿的理念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和赞同。加上每天买菜做饭打扫之外,还要收拾孩子撒了一地的玩具,清理孩子胡了一身的饭菜。忙了一大圈下来,也就只够力气坐在沙发上来个葛优瘫,给孙子孙女看看电视打个瞌睡了。整天这么超负荷运转,脾气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一定能儒浓软语地和你的小心肝说话。孩子就是在各种不可以,逼迫坐在椅子里,或者看电视这样无可奈何的环境下度过了黄金成长期。(看到这里,是不是想辞职回去带孩子了呢?那你去看看早教中心的报价表吧,保证你不想辞职了。)没错,我们现在就是处于这样一个严苛的育儿环境中。自己带不现实,老人带吃不消,外人带不放心。但你怎能允许自己的宝贝输在起跑线上呢?!你就想花点钱去解决问题吧,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吧!(这是咱们八零后的典型思维)于是,早教中心满地开花了。这个是家中无法提供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的环境就是为孩子设计的,孩子看到的任何东西几乎都是可以探索的、安全的。带孩子的人也能轻松一些,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一直得待在家里。虽然家里都会装上防撞角、锁上抽屉,但仍然有很多无法避免的设施,譬如马桶、垃圾桶、煤气灶、窗户,也就是说在家里,孩子的探索欲是无法得到尽情的释放的。目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也确实无可奈何。小区里打个照面,小朋友交往也是点到即止,一有点肢体接触大人就把孩子抱开了,小宝宝都没有机会去体验与其他小宝宝接触这件事情。如果我用力打了其他小朋友,他们会哭;如果我笑起来,他们也会笑起来。这些都需要在接触中体会出来的,不是天生就会明白的。你可能会说,现在不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游乐天地,去那不是也能接触到许多小朋友吗?但是游乐园里的孩子年龄差异很大,有一定危险性。对开朗的孩子也许还是不错的,如果你的孩子害羞怕生之类的估计会退缩。现代也极少有人会邀请别人带着孩子到家里做客了吧,也不会冒昧说想去别人家做客。顶多一起开车去住个酒店玩个农家乐啥滴。这些交往都不固定,玩的同伴不固定,场所也不固定,与同伴的交流不会深入。早教中心也许是个解决方案,提供场所和固定的同龄玩伴。而且没课的时候,场地一般也是可以随意玩耍的。老人带不动孩子了,就可以来让孩子自己爬爬跳跳,很安全,不操心。这是促成很多家长拥抱早教班的一个原因。让孩子认识一下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叫老师,老师会发号指令,你得听指令。这世界上除了你还有很多其他小朋友,会和你一起听老师唱歌跳舞。这些都是需要孩子去了解的情况。这一点是我觉得去早教中心最重要的价值,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早教到底是教育谁呢?与其说是教孩子不如说是教家长吧。目前三岁前的都是亲子班,也就是父母和宝宝一起上课的班级。一周也就一到两次,这45分钟的课程,估计宝宝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结束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反应速度还远远没有那么快。这么小的宝宝,学习只能靠不断的重复。而这一个小时,家长看老师怎样带领,怎样说话,怎样表达拒绝,用什么方式告诉宝宝哪个是好孩子哪个是坏孩子,用怎样的速度和表情读绘本讲故事。自己宝贝这个月龄应该玩什么样的玩具,对动物可以认识到什么程度,这些早教课,其实是在教父母。老师举个例子做个样子,家长回去照着做。所以,真正应该来上课的是平时带孩子的那位外婆外公爷爷奶奶或者妈妈,而不是一周一小时的亲子时光什么的。这是珍贵的家长学习时间。另外,在课余,一定要多和早教中心的老师们交流,如果上完课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是非常可惜的!彼得妈妈就是每周把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完课去咨询老师,特别是负责卖课的课程顾问(sales)。(这可是留给仔细看文章的妈妈们的小诀窍!一个公司一定把最佳人才放在销售部,那是公司的盈利来源。)彼得最近总是喜欢咬人,怎么办啊?彼得不爱搭积木怎样引导啊?任何问题都可以记下来问,毕竟这些老师都是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士,给出的答案很具有参考性。简言之,我觉得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可以去上个早教,给自己补补课,给宝宝多体验一下这个世界。看育儿书学习也赶不及宝宝的变化和出问题的速度,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如果你认为生了孩子就知道怎样做母亲了——这和人们相信有钢琴的人就是音乐家一样可笑,西德尼.J.哈里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家长一定一定要学习,每个阶段的发育特点,心理需求,成长要点,成熟度,理解力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得了解,你才不会对孩子有超出常规的要求,也不会不能及时发现出了问题。在面对孩子突然出现的坏行为和闹脾气面前,不至于你比宝宝先崩溃发飙。学习是为了能够平静从容地应对出现的问题,用成熟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调整自己。做父母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如果你把这么长一篇文章看完了,说明你还想挑战Hard模式,做一个好父母。那我们就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