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13岁被卖入妓院,21岁成为青楼头牌,51岁获大赞,她最终在晚年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13岁被卖入妓院,21岁成为青楼头牌,51岁获大赞,她最终在晚年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2020-11-26 00:38:05

创意刊

175

| 视觉·创意·设计·家居·生活·摄影·旅行·等 |

你想得到的这里有,你想不到的这里也有

1935年,上海的天香阁,有一个艳名高帜、红中透紫的,名叫潘妃。




她体态丰盈,面孔白皙,双眸乌黑,开阔而优雅的额头,腮边的笑靥,生出许多妩媚。

她原本出身书香门第,能写能画,又弹的一手好琵琶,开口就是酥到骨子里的吴侬软语。



这朵摇曳在上海滩灯红酒绿欢场上的女人花,长袖善舞,艳名四扬,是当时很多军阀、大佬争相独占的花魁头牌



当时风尘女子一直被视为勾栏低贱物,来往的粗人数不胜数。她一介弱柳之姿,命途多舛,跟过军阀,做过爱妾,只盼着找到一位良人可堪托付,逃离风月场所。


潘妃乃“艺名”,原名潘白琴,字慧素,后因画作落款“潘素”为后人熟知。1915年出生苏州的潘素,原本是前清著名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代。



不过其父潘智合是个纨绔子弟,逐渐将家产挥霍一空。幸而其母沈桂香出身名门,为潘素聘请名师,习得女红、音律、绘画。


然而好景不长,母亲病逝后,年仅13岁的潘素被继母卖到上海,沦落风尘。


在这个混沌的时代,姿韵风流、胸怀奇才的潘妃,凭一双素手,劈开了红尘。


这一年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按例来沪查账,上海工作人员见来人是老板的公子,自然好吃好喝款待,还盛情邀请领导去有名的花花世界“放松放松”。



▲张伯驹有三房妻妾,十五岁便遵从家族安排娶妻成亲

因原配李氏不能生养,就又娶了两房夫人


家世显赫的张伯驹,衣食无虞,醉心于自己的诗词爱好,也在父亲张镇芳创办的盐业银行但任总稽核,每年到上海分行查两次账走走过场。




于是,烟花柳巷,张伯驹遇见了潘素,一眼终身!



张伯驹惊叹潘素为天女下凡,一曲幽幽琵琶后,张伯驹为潘素提笔写下一副对联:


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
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用掌中作舞的飞燕、千里和亲的明君、步步莲花的潘妃、罗袜香尘的洛神四大佳人来赞誉眼前的红颜,这位大才子活了30余载,轰然情窦初开。




这一年,张伯驹37岁,潘素20岁。

纤纤素手,一曲琵琶语,哀哀切切诉不尽半生惆怅。

千言万语不多说,潘素知道,自己过往的那些坎坷,只是为了遇到这个男人。




“留秋碧传奇,求凰一曲,最堪怜还愿,为鹣鲽不羡作神仙。”

相比其他才子恨不能将爱洒满人间,张伯驹写就的诗词中,有关情的篇章只给了这一个女子,就是潘素。



所以后人对“民国四公子”有如下定论:

选老公选张伯驹,找情人找袁克文,,做朋友溥侗当仁不让!




按说,一个妻妾成群的男人,一个欢场卖笑的女子,都不是爱情的一流人选,可就是这两位二流的人,谱写了一章一流的爱情传奇!


1937年,张伯驹与潘素正式结婚。此后,张伯驹陆陆续续遣散安置另外三位女子,只与潘素琴瑟和鸣。


▲晚年张伯驹


执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独;

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一世风霜,共你一世深情。


▲婚后潘素与张伯驹的好友妻眷携伴相游


张伯驹自比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所以自然要把潘素培养为董小宛,于是请了当时的各位名士,教授潘素古文、山水画。


潘素自幼有过学画的底子,如今21岁重拾画笔,人生揭开新的一幕,纸墨笔砚五彩颜料蜂拥而至,将过去的胭脂旧色彻底覆盖。



在张伯驹的全力培养下,潘素潜心观摩其珍藏的书画真迹,悉心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婚后夫唱妇随走遍名山胜水,终成为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


▲青绿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秋山烟霭图》


这种始创于唐代的青绿山水技法,经数代画家发展传承早已形成系统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学会容易学精极难。


但天资聪慧的潘素做到了,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



著名作家、,在《永远的潘慧素》一文中写道:、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张孟嘉学画,跟过夏仁虎学古文,家藏名迹充栋,天天用功临摹,画艺大进。”



据说,潘素曾临摹古画《雪峰图》,连造假高手张大千火眼金睛,看了也认定是一张古画,并为之题识曰:“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松阁飞瀑图》


1955年,总理在参观全国美术展览时,对潘素所画《漓江春晴》评曰:“此画颇有新气象。”



《漓江春晴》


,也常以潘素的画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曾作为礼品送给英国首相。



《临吴历雪山图》


她所临摹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


《松崖初雪图》


而在气节上,潘素跟丈夫张伯驹一般傲骨清流。“一代民国美女,更兼才华性情,内外精致也。”


解放初期,潘素与何香凝共同作画,三次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



《雪山寒林图》


潘素的画艺之精,折服了多位大师,与齐白石、何香凝、胡佩衡等书画名家均有笔墨往来。


1952年,潘素与国画大师张大千相会,欣然作画两幅,画坛为之震动。




同年,潘素还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作一本画册,敬送祝贺生日,复函并特派秘书回礼答谢。


《万里春光图》


1961年,,潘素前往吉林任省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讲师,随后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作品被选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选集》、《首都中国画展》、《桂林山水画选集》,并选送到芬兰、瑞典巡回展出。


《湖山初雪图》


好的伴侣确实能让人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潘素在画作上的成就离不了张伯驹,张伯驹搞书画收藏一掷千金也离不了潘素无条件的支持。




潘素为支持丈夫购买恭亲王府的稀世珍品——西晋陆矶的《平复帖》,不惜变卖所有的细软首饰,以4万银元的代价买下了这幅传世墨宝。后来一位外商企图以30万银元外购,被潘素断然拒绝。



张伯驹被划为“右派”后,一度家徒四壁、拮据度日,潘素无怨无悔支持丈夫收藏古画,粗茶淡饭却也举案齐眉。



传闻潘素张伯驹新婚洞房时,见夫人卸去礼服,一身洁白素衣。

张问:大喜之日,何着素装?

素答:洁白如酥,是我的本色。


《绢本仕女图》


贫贱富贵皆不离不弃,白头到老依然恩爱如初,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张伯驹临终立下遗嘱,所藏二十余幅稀世名迹“全部留给慧素,其余人不得有议”。




月下共赏之人已去,粗食布衣也活得够味,潘素要这些又有何用?




但是丈夫毕生心血,就为延留这些国之瑰宝,于是潘素将此悉数无偿捐给国家,其中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草书卷》、李白的《上阳台帖》等古代书画极品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陆矶《平复帖》


而这位“民国女公子”静心作画,了度余生。

一生一人,不怕前路苦,不惧后世孤。


▲1992年4月,潘素故于北京,终年77岁


民国女子的出现是对传统中华女子的颠覆,她们既能吟诗作对 ,又能聆唱西洋弥音,既追求小情浪漫,又对祖国一腔赤诚。


虽然岁月过了就真的过了,而她们留给我们的那个浮华社会的模糊印象,是永远都忘不了的旖旎身影。




这就是民国特有的传奇,

这,就是潘素的传奇。


图片源自Google,创意刊编辑整理

- END -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

微信公号请于文章发布转载,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底部已增添评论功能  说说你的看法)


创意刊

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这里都有

点击箭头下方【阅读原文】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