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蝉是悲凉-现代文学史讲义(一)

蝉是悲凉-现代文学史讲义(一)

2020-08-08 23:04:48




泛古代时期文学体裁的重要度(流行度)为:诗,文,戏剧,小说。,受众,传播媒体有相关性,。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排名变更为:小说,散文,诗,戏剧。除了文,其他三大文体都产生了变化。


古代文学以诗经开篇,为我国人文学审美之启蒙。一曲《关雎》,刺世或情爱,是我们与这个世界最初的对话。古体诗作为文人的象征,具备严格的规范,格律,字数,平仄,声韵,用典,对仗。做诗的人和读诗的人都需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创作和欣赏的门槛。由祭祀宴会的正体歌谣和民间歌谣起源,后期文人逐渐参与创作,到唐朝繁荣一时。之后时代的创作虽亮点少,但已经成为文学的图腾。也因此,当留日留欧留美的新文学干将们掀起新文学革命的时候首从诗界革命下手,最不容易被白话的诗。由胡适《尝试集》始,新诗兴。再无写古体诗的人被称为诗人,古体诗变成文人们私底下取乐消遣的文字游戏。


近代物质文明的发展,出现很多新事物,新概念。但古体诗会一直停在时间慢的冷兵器时代,那个时代里只有小轩窗,没有摩天楼,只有乌篷船,没有游艇,只有纸鸢,没有飞机,只有枯树,没有电线杆,只有桃花,没有。从有诗以来,诗的语言从来没受到这么大的冲击,外部语境已经改变,而古体诗似乎独立于现代之外的世界。


创作自由度对某一体裁所能达到的创作高度的影响。当唐朝,诗人们把写诗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的时候,无事不入诗,唐诗进入全盛期。进入宋代,写诗讲理趣,被当做正事反而失了活力。转而把写词当做不正经的事,拓展词的内容的疆界和风格,玩儿似的,宋词进入全盛期。。一旦被台阁化,便陷入死气沉沉。


一首古体诗的妙处,大概有些常识都能赏识,韵押的对不对,典用的巧不巧,平仄是否正确,都有标准可考。而现代诗,似乎没有达成对审美的共识。一首现代诗的好与不好,没有标准,因此总带来争议。古诗里千百年形成的审美共识难以被替代。


文学史都是相互继承的关系,划分时代这种事情是科学的事。只能找到一些文学作品发表,流派成立,或文学运动发生的时间来作为大致的节点。古代,现代,当代。然而体裁,热点之间的切换并非立见分晓的,即使是古体诗被否定的百年后,其心理受众依旧大于现代诗。庆幸的是,语文教育没有丢掉古诗文。但凡上过小学的人随口都能来上两句唐诗。


诗是文学皇冠上的宝石,如果文学是个金字塔形的话,那诗是尖。诗一直在不断拓展意象。鸳鸯不再是鸳鸯,是爱情。芳草不再是芳草,是美人。青鸟是书信,蝉是悲凉。表达的疆界,汉字的组合,词语的勾连,句段的嵌合。我有发如雪,眉若月,凭栏,断肠。在事物与概念间寻找相通的点。


古体诗是古典文学的魂,是旧知识分子,旧士大夫的精神图腾。作为庙堂的精英的文学,传达内容有局限性,包括内容的局限,传播的局限,理解的局限,效率的局限。古体诗必将随着文化启蒙所带来的识字率提高,读者群变化,。它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而后起的文体必须经由挑战它获得更多关注度和话语权。,只是手段。


现在看来,新文学运动似乎就是多年后文化革命的预演,被口号带动起来的青年学生们喊着打倒旧的一切,不分辨,也不留余地。可是,矫枉必须过正,救亡图存,唤醒铁屋子里的人才是当时的第一任务,因此也就顾不得是不是埋雷日后了。


千百年后,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代表作会是什么?是哪首诗哪篇文会被编入文学课的教材。是制艺文,还是网络玄幻小说呢。,激进则焚书,温和则以编书之名删改古籍(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今后,只需要检索屏蔽就可以了吧。文学革命到文化革命再到网络长城,暴力的打翻一切到圈禁,之后还要在心里庆幸,古籍孤本珍品宝物都藏在别国的博物馆里,才能寻回补救断代的本国文化。一切数据化的今天,这个世界的样子,不过是一台主机的事儿,遗失了就没有实物可供参考了。以后,我们的儿子再也没有办法分辨谁撒了谎了。


我们善于创造,也善于毁灭。,盛世时被集中在皇宫的稀世字画书籍工艺品在战火中被集中毁灭消逝。想要看看唐朝的五弦琵琶,和尺八,重温盛唐的繁华,想看王羲之的《丧乱贴》,想看西魏的《菩萨处胎记》,却要去日本才能看到,是幸还是不幸的事呢。汉文化圈里,用过汉字的日韩,对汉文化的保留继承,某些方面简直做到让国人汗颜。


国家和民族既然都是想象的概念,用相同的文化记忆建构,当抬头看到月亮的时候,都会想起故乡,当看到鸿雁飞过,都会思念故人。拥有这种集体的文化想象,大概是国家形成的一种非必要但重要的条件。


新文化运动至今,,从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到明代成型,清末题材全面开花繁荣之前不入流的市井文化成为现在图书市场份额最大最被认可的文学形式。,群治即社会治理,小说是被提倡的社会治理的工具。采用白话创作,通俗易懂,便于传播启蒙,是高逼格的古体诗无法拥有的便利。


革命时期需鼓吹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解放战争时期要攻击蒋家王朝,解放初期要造势阶级斗争,,宣传口径一直再不停改变,留声机也需要不停切换唱片。反应迟钝领悟慢跟不上节奏,放错了曲的,就给你发盒饭。扫厕所或沉湖。剥夺你的表达。


文人的时代使命。当文人成为职业,变成工作后,就有了KPI。,自由创作,为艺术而艺术自然变成被攻击的第三种人。刚统一的帝国,是要书同文车同轨的,容不得任何异类。


职业作家的形成条件。印刷术的普及,报纸媒体的发展。仕进不再是文人的唯一出路。在新的时代里,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把现实主义当做救国图存的文化稻草的时候,大概谁也没有想到,这剂肾上腺素打下去,是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的战时文学后遗症。付出的代价,是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信仰和尊严。


郁达夫的创作特点。将不可言说的私生活和内心世界全然袒露,偷窥欲,意淫等人性中阴暗而确实存在的。对封建的旧文学的虚伪回避做挑战。


戏剧的殿堂化。戏剧指话剧歌剧舞台剧等西方引进剧种(不包括民族戏曲),从文明戏《茶花女》到易卜生的问题剧,从曹禺的《雷雨》到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从《白毛女》到《海瑞罢官》,从《托儿》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民国都市里的小剧场里的新式青年小姐少爷,,解放区剧团下乡汇演时围成墙的农民,观看部队文工团表演的兵士。到现在,小资文艺青年再次成为戏剧的受众。约会看个电影只需一百块钱,约会看个话剧,却是没有五百块钱不行的。


工业化的文化产品因为可重复可再现性的廉价实现而迅速占领市场,而肉嗓子的话剧因场次稀缺慢慢变得紧俏高档。放映机可以异地同时连续多场放映覆盖数亿人,而话剧只能一地一时限几百人欣赏。物以稀为贵,看上去都是经济规律。戏剧因为电视媒体的兴起而终至没落,由大众而小众,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手总在偏门,打败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统一方便面,而是美团外卖。打败电信的也不是移动联通,而是微信。)


现实主义大旗下被打入另册的武侠言情,大家到是都爱看的,一边看还一边骂人家低级。巴金和金庸的比较。是虚构和现实的比较。现实主义是对现实的模仿,有根基。武侠是幻想的再造,是空中楼阁。写作上不比现实主义小说容易。还珠楼主的《蜀山传》,青青树的《魁拔》,张番番的《三体》,都是作者凭空重新建构世界,世界虽然虚无,人物也非实在,但其所表达的依旧是人类的情感。


现实主义高明不到哪里去,权力下的现实主义终将回避现实。武侠世界里的贪官权贵却是照杀不误的。穿的就不是同一件衣服。


。《诗经》的注解,三家诗的消亡与毛诗独存,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王莽推古文经学为改制提供理论依据,康有为推古文经学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改革的阻力如此大,居然只得依靠前人背书。大概是向来都缺乏创新的勇气,缺乏独立于权威之外的自信,总要自诩继承先贤正统,拥有对晦暗不明的古籍的解释权。


郭沫若,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为稻粱谋?货与帝王家?经世治国?,奔波在赶考或贬放的路上。读那些干谒诗的时候,我仿佛看见诗人们在权贵门口低头献媚的样子,真是一点也不好看。进入权力中心的人又有几人得以施展抱负,大多数时候只是充当宴饮助兴的词臣。或许对于某些人,文学也不是目的,。


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相互关系。样板戏。八股文。延安文艺座谈。有时候理论先行,职业写手们做任务,写命题文。有时反之。理论先行的时候留在历史上的是理论,作品先行的时候留在历史上的是作品。


文学审美的形成。裹脚行为反应的小脚审美观从宋之后的发展至清时的变态,如楚王好细腰,今人好美白一般,近乎军备竞赛的女性对美的追求的攀比。八股文,样板戏算不算畸形的文学审美呢。跳出时间线来看,文学审美的趣味不断变更,只能说,他们现在是被否定了的。


文学作品带来的同理心。不同地区民族性格,心灵的表现和刻画,文化隔阂的消除。看《的葬礼》的时候理解了一个的生活,看《简爱》的时候明白了一个基督徒的人生观。不再叫他们洋鬼子,阿三,红毛,而把他们看做跟我们一样的人,不再死抱天朝上国中心论,接受远方跟我们平等的存在,打破虚无的自大狂妄,重建认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的失败,维新派洋务派的败亡,最终酝酿并招致新文学革命对旧的一切的打倒和重塑。包括知识体系的重建,诗书礼易乐,农医天算被重新分类,规范,定义。近代大学学科的建设几乎照搬西方。全盘西化导致天朝梦碎,失去了文化自信。


文学是什么:吟咏风谣,流连哀思。





 东篱君个人原创公众号

 微信号:coldcloudy721

 欢迎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