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没进过学校,也没拜过师的野生艺术家们搞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

没进过学校,也没拜过师的野生艺术家们搞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

2022-01-24 22:14:31

根据我和别人聊天的经验,几乎身边的每个人,都曾有过一个或者好几个的艺术梦。比如你想成为一个画家、你曾经想成为一个手工艺术者、曾经想学会一门乐器或者手艺、做出来这个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就拿我自己来说,至少就做过以下这几个,包括成为:一个木工艺术者、紫砂壶艺术者、装置艺术者、功夫和剑术高手、笛子和萧的艺术者。家不家的无所谓,者就行了。这种情况放在你身上成立吗?

幻想和冲动如何付诸实现?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一个爱好者能否茁壮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野生艺术家?曾经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些问题,我只知道的是,对于多数幻想我只是浅尝辄止,过段时间就彻底沦为闲置的业余爱好了。一边痛恨自己的不坚持,一边又心安理得的把它归结于实属无奈的现状,为失败找一个妥当的理由肯定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舒适。不过现在我更想知道的是,那些曾经和我一样异想天开过的人,他们后来有成功过吗?

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我出发去参观了位于大栅栏的素人艺术展。素人这个词,看过AV的人都熟悉。这是一个由那些从来没有经过艺术训练的,完全发自内心的原始冲动和感情宣泄形成的野生作品,构成的一个艺术展。也就是说,这些也是属于一群做白日梦的人,搞出来的白日梦一样的作品。



坐上去杨梅竹斜街的公交车,我出发了


展览所在的杨梅竹斜街是一条文艺和生活气息比较厚重的胡同,所幸的是,北京还有南锣和五道营这两大名胡同在前面顶着,所以目前这条胡同里文艺青年寥寥,也没那么多烦人的游客。不过一些嗅觉发达的文艺店铺也早已风闻而至、伫立梢头了。比如那家闪烁着民国范儿的模范书局,我进去翻了翻几个港版的武侠小说孤本,觉得还不错,又看到一本装修及其豪华、带独立座套的《大风》,刚要去伸手抓来一阅,店员不知道从哪里忽然闪出来说,先生,不许动!这本书是限量版的、全球只发行了200本,中国只有50本,所以特别珍贵,如果您想看的话,我可以帮您翻阅。过了一瞬间,我听明白了,我碰到了图书中的劳斯莱斯、玛莎拉蒂、卡迪拉克、兰博基尼、宾利、法拉利、迈巴赫,总之,这是一本豪书,能让人在未阅之前,先产生一种无名的景仰。如是我问,请问这里面是什么内容呢?店员答,是莫言先生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我“哦”了一声,转身走了。


杨梅竹斜街


海报和晾衣绳挂在一起


120#,素人艺术展到了

这个素人艺术展开在胡同里的平房里据说是有预谋的,因为他们是素人,所以当我进到这个所谓的展馆的时候,没有感受到一点富丽堂皇,更像是去了一个被拆迁后的民房里逛了逛。画的感觉也是如此,就像你那些粗通文墨的自封的艺术家朋友们画出来贴在墙上的一样,甚至你自己动动手都能画出一个比这个强。总之我进去之后最大的感受是,这个艺术展太接地气了。如果素人艺术站这件事本身就可以算作是一个行为艺术的话,这肯定是一个最大的成功之处了。




展厅环境和星星点点看展览的人

展厅中院


非常接地气的艺术作品,下同



就在我看着看着始料未及、也不出意料的,开始对这些原始的艺术产生了轻薄之心的时候,一个自我怀疑的念头又浮了上来,也许只有这样的笨拙才会显得质朴可爱呢,也许艺术本来是无法定义的东西,谁叫这是素人艺术展呢,你不能拿以往的标准和审美要求它们,那样就会陷入窠臼。它们出自素人之手,就像是你我这样的素人,就像是单水老师说的,她可以一天在家里画10幅,你也可以,而这就是艺术。那艺术是什么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小时候在作业本上给老师画的乌龟是不是艺术,山顶洞人在石壁上画的蘑菇算不算艺术,我的一个自称艺术家的所谓朋友用手机拍出来那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算不算是艺术?如果说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艺术的边界,那么关于艺术的界定是否就可以干脆来自自我标榜?我也可以号称自己是个木工艺术家?笛子艺术家?或者紫砂和陶艺艺术家?……这种问题想多了有点头疼,劝君算了。


在这个破旧的、简单的平房里闲逛到最后,我终于发现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作品。这张拼贴画摆在中庭的展厅,两个巩俐对着彼此凹着造型,右边巩俐的一只胸向外翻露出来了,扑面而来了一股结实的村姑气息。不同的身体部位是从杂志或海报上裁剪下来的,用胶布拼接在一起。看到这个作品,令人浮想联翩,有一种重回90年代的即视感。同时注意不要忽略了巩俐头上的花朵,那是一个时代里最明显最得意的象征。总之这个作品看上去土爆了,但又土的似乎够味儿,让你感觉到童心未泯,好像这样的作品你以前也曾经做过,只因当时太年轻,不懂也没好意思称之为艺术,不然现在也许是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了。所以做个素人艺术家的诀窍就是保持永远年轻幼稚么?


织毛衣的大卫


最后还有一件有意思的,是这件织毛衣的大卫。一开始我忽略这件作品,以为就是个石雕、雕塑什么的。直到有两个大妈跑进来评论,你说这个是织的还是勾的?一个说是织的,一个认为是勾的。一个大妈忍不住上前摸了摸,出来说,我看还是像勾的。大妈走了之后我也上前摸了摸,我认为也是勾的,机器织不出来这种效果。顺便说一句其实我觉得这个大卫还是挺酷的。


来张特写,你认为是织的还是勾的?

最后的最后,我发现了墙上的二维码,我打开微信扫了扫,是该作品的微店购买链接。如果说价格是价值的直接展现,那我认为某些作品的价值还是挺高的。而我根据某些艺术家的名字去网上搜了搜介绍,发现也并非所有都是纯粹的素人,赫然有美院毕业的,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挺扫兴的。行文至此难免有些醋意,也可以理解为我曾经想做一个艺术家而不成,对于成功艺术家的报复吧。


离开了素人艺术展,我去了琉璃厂附近找朋友玩。经过一个广场,看到了一位民间书法“艺术家”。这位大叔用不常见的粗毫,蘸水在广场的地砖上写着什么,仔细看了一会儿写的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类的。字写的怎样请看下图。

与国际艺人亲密交流,老外说,这是他今天见过最厉害的。


我想,如果用当下的互联网思维给大叔这种艺人办一个展,标签可能不止是素人这么简单,还可以是传统、民间、环保、原生、免费、O2O(地上2天上),如果从效果而言,本质上也是更接地气的乡土公共艺术。往玄乎里一点说,蘸水成诗,字干而诗不见,没有保留,这不仅是为一种意境,也是融合了自然与天然、哲学与物理、空间与时间、大气与水分循环的新式东方街头艺术。而他自己显然也没意识到那么多。


点击阅读原文可看大叔写字的视频。



少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