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画这幅画的时间,约在明正德十年,即1515年左右。也就是他四十六岁前后画的。画上工整细劲的线条与周围背景的树木、怪石、芭蕉还有座榻、屏风等相映成趣。这幅画的题材来自一则历史故事。
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夹杂着的这么一个历史时期。北宋是公元960年创立的,此前的五十四年间,中原地带更替了五个朝代,所以称五代。在这五朝之外,南方还有十个国家。南唐在这十国当中地域比较大。
五代十国末期,中原大地开始由分裂转为统一。五代的最后一朝后周,当时的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是个大有作为的皇帝,他要扫荡十国,统一天下。在荡平几个国家之后,将矛头指向了南唐。
南唐一共传了三代皇帝,李昪、李璟、李煜。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被后人誉为“词帝”的李煜,虽然这祖孙三代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日”字,但可惜这三位都没有使南唐蒸蒸日上,而是江河日下。只是当时处于中主李璟统治的时期。南唐国内还相对稳定,所以后周皇帝柴世宗还不敢轻举妄动。
南唐当时地跨东南苏皖赣闽湘,地区、、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
为了打探南唐的虚实,公元958年后周派出了当时的文坛名流翰林院大学士陶谷陶承旨前往南唐。名为研习六朝碑帖,研习书法,实为打探国情、军情。
据宋史载:陶谷“宋初转礼部尚书,依前翰林承旨。”是名副其实的中枢大臣。
南唐人不是白痴,自然知道陶谷来的目的。无奈相比之下,南唐比后周国力弱,不敢得罪,只好硬着头皮接待。
这位陶大学精通经史,佛学、道学、诸子百家,无所不览。又喜欢收藏书画。
陶谷自恃才高,一般人不放在眼里。尤其是作为大国的使臣,更要拿出一点儿派头来。
南唐中主李璟设宴为之接风。席间,吴歌越舞,美不胜收。谁知道这位陶大人“容色凛然,崖岸高峻”,眯着眼睛撇着嘴角,还不时地摇着头嘴里不知嘟囔些什么,一幅不屑一顾的样子。
唐伯虎作品《陶谷赠词图》
在座的南唐君臣,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席中一位大臣名叫韩熙载,就是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人公。他看到陶谷一脸道貌岸然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此人性情豁达,最痛恨这种装腔作势之人,他几次要发作,都被李璟眼色制止了。
这个韩熙载可不一般。他本来是北方人,由于战乱,来到江南。因他出身豪族,熟悉礼法和典章制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深的南唐君主的信任和宠幸。韩熙载不拘礼教,生活放荡不羁,蓄养许多家伎。《南唐旧事》载:“韩熙载放旷不羁,所得俸钱,即为诸姬分去,乃着衲衣负筐,命门生舒雅执手版,于诸姬院乞食,以为笑乐。作诗云:‘我本江北人,去作江南客。舟到江北来,举目无相识。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陶谷的样子是对南唐君臣的蔑视。韩熙载当然咽不下这口恶气。
这个陶大人被安排在驿馆住下以后,就开始了他的工作。书法、碑帖临摹了不少,也收集了不少书籍。但他的主要任务,刺探南唐的国情。却始终一无所获,好像南唐人早就商量好了对他有所提防。
陶谷开始郁闷了,烦心上火了。来到南唐时间不短了,辛辛苦苦,任务还没有完成,憋在这儿。于是就再临临书法,哼个南唐学来的小曲儿,也随便漫不经心地写点什么。但也孤馆夜长,寂寞难耐。
驿馆给他打扫房间的人,对他写过扔了,揉了的字都偷拣藏,送给长官。长官又送给韩熙载。不久,韩熙载的手上就有了陶谷的作品,其中一首诗“西川犬,百姓眼,虎扑儿,御厨饭”引起了他的注意。
一日,陶谷正在驿馆看书,忽觉得窗前有一倩影,美丽的身影一闪。他心一动,走到窗前探身向外望去,一位女子的背影走远了。咦!身材好迷人哪!又回来写点什么吧,忽然那女子又在窗前出现了。他迅速走过去,那女子一见陶谷脸一下子红了,看了陶谷一眼低下头去,又一缕儿烟似的飘走了。这女子年纪也就十七八岁,衣服虽有些破旧,但面如桃花。犹其是临去时那秋波一转,撩人心魄。陶大学士呆住了,半晌没动。心里在想,我陶谷来南唐这么久了,好辛苦好孤独,在这馆里近两个月了怎么竟没发现有这等佳人,若得这美人相伴,别说两月,就是呆上两年,三年,也是极其滋润的了。
薛林兴作品
凑巧天助人愿。一日黄昏,那美人正在洒扫庭院,突然风雨大作,她只好躲到廊下避雨。当她刚从头上取下被雨濡湿的青帕,用手梳理着又黑又亮的散乱鬓发时,便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她扭头一看,竟是陶谷!
一连多日想从正面窥视美人儿的陶谷,惊喜地感到此刻真是天赐良机。他停下脚步,贪婪地打量着她的姿色,内心不禁暗叫:真乃貂蝉转世,倾国倾城。遗憾的是,眉宇之间隐含几分淡淡的哀愁,略有红颜薄命之嫌。随之他产生了恻隐之心,想到如此年轻美丽的女子,竟然终日为客馆琐事所累,实在是明珠投暗,可惜而又可怜。进而又想,假如我能将她纳为小妾,带回汴梁,晚年娱老,岂不两全其美!于是,他便有意上前同她搭讪,探问她的身世。
那女子见问不卑不亢,彬彬有礼地回答陶谷:她是客馆驿卒的女儿,名叫阿仙。自幼虽然粗通文墨,但苦于家境贫寒,无力深造;听了她的诉说,陶谷顺势用甜言蜜语对她大加赞赏和宽慰,既表示了同情之心,又流露出爱慕之情,感动得美人儿热泪盈眶。陶谷对她也更加心心念念,企企盼盼。
及至晚上,陶谷正欲解衣入睡。忽然房门“吱”的一响,开了一半。侧身进来一个人,正是白天那位女子。只见她低着头面含羞色叫了声“陶大人”。陶谷顿时像触了电一样,浑身都酥了。张着嘴,不知道说什么好。半晌说了一句“你这是?”
“小女子,见大人仪表堂堂,文质彬彬,早就有意相投,又恐大人见轻,不敢惊动大人。今日唐突,望大人不要见怪”
这陶谷一听这话,早就忘了自己的身份了。如急不可耐的馋猫见了腥一样,那里还控制得住,伸手就将阿仙搂在怀里。
薛林兴作品
阿仙说:“大人别急。”
这位陶大人如久旱逢甘雨,能不急嘛,不由分说就把阿仙揽入帐中,行云拔雨起来。
事后,陶谷想真是天上掉馅饼,我陶某人何时修来的艳福。有这一夜值了。如能将她带走,陪伴我的后半生,越想越美。看看阿仙睡着了,悄悄下床,点着蜡烛提笔写了一首词:“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他的词里,当了一夜的神仙,还要续断弦,就还想要她呗。写完,复上床搂着美人继续做美梦。
天将破晓,那女子趁陶谷还在酣睡,便悄然起身开门离去。待陶谷醒来,已是日上三杆。他睁开惺忪的双眼,见美人儿不在身边,心中自感怅惘。他想,不知这一夜因缘是好还是坏?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明媒正娶,正式纳她为妾?整整一个白天,陶谷被这飞来飞去的艳福搅得心神不安。转而一想,她不辞而别,也许是怕吵醒我。早早离开一是怕她父亲发现,再也怕给我造成不良影响。这女子太懂事了。她肯定还会来的。
陶谷吃过早点,觉得有点疲乏就想上床再补一觉。这时有人送来一张请柬。他打开一看,南唐国主李璟又设宴请他。虽然老大不愿意,但也不好不去。只得重新调整衣冠,乘着为他备好的轿子来到了宫中。李璟和文武百官早已恭候多时。陶谷一见众人,又板起了面孔,端起了大国使臣不可一世的牛劲。但这次,所有的人都不生气了。落座后,韩熙载向国主李璟点了点头,李璟对陶谷说“大人,上次敝国的歌舞不合您的口味,有污君耳,今有一美人弹唱根据一位上国高人写的歌词,由太子李煜谱的曲。请大人赏脸”
陶谷说“哼,上国高人?我倒要看看高在哪里?”
韩熙载将手一拍,眼前出现了一位美女。怀中抱着琵琶,坐下后静了静神,轻挥玉指便弹了起来。随着优美的旋律,轻启红唇,开始唱了起来。
咦,这唱词怎么这么熟悉。坏了,上当了。这不正是自己昨夜写的《风光好》吗?“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昨夜陪自己的阿仙竟是一位间谍。我中了他们的美人计了。顿时,这位不可一世的目中无人的陶大人,陶承旨大学士,像个撒了气的皮球,再也装不起来了。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身子直晃如坐针毡。但他还是强作镇静,假装用心欣赏。连说“弹的不错,写的很好很好”陶谷定睛一看,这女子正是阿仙。
等这位阿仙演奏完退场之后,紧接着是舞蹈。十几位如花似玉的美女,穿着透明的绿纱,伴着曼妙的乐曲,缓慢轻盈的舞姿如仙女下凡一般。忽而,又出现了一位身着粉红纱裙的舞女,轻移莲步,飘到了陶谷的面前。斟满了一大杯酒,递到他嘴边,说道:“谢谢陶大人赠的词”
陶谷心中暗暗叫苦,心想姑奶奶,饶了我吧。被逼着连饮了几大杯,再也支持不住了,强忍着没有吐出来。
这时,韩熙载哈哈大笑。陶谷屁股底下像有个刺猬,更坐不住了连说“不胜酒力,不胜酒力”
李璟一看,目的达到也不好使这位陶大学士太难堪了,于是命人送陶谷回了驿馆。陶谷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个和自己春风一度的女子,正是韩熙载的家妓秦若兰。自己中了南唐的“美人计”了,使自己颜面丧尽,国格丧尽。
事后太子李煜问韩熙载怎么知道陶谷能中计呢?韩熙载拿出了那幅字“西川犬,百姓眼,虎扑儿,御厨饭”。李煜不解其意。
薛林兴作品
韩熙载说“西川是蜀,蜀加犬是独。百姓眼,百姓是民,眼是目,合起来是眠。虎扑儿,用爪子,是孤,朝廷是官,饭是食。朝廷的饭就是馆。四个字连起来就是独眠孤馆。其意思不言而喻,老臣此计是对症下药哇。”
这位陶大人一不小心,露出了破绽被人抓住了尾巴。没几天,就收拾行装走了。不久,后周的国都开封唱起了陶谷写的这首词。
我们把注意力转回到这幅画上来,看看画面中,陶谷陶承旨的形象,却是一位文质彬彬的正人君子形象,他坐于榻上。右手像是合着音乐的旋律在打着拍子,身体左侧榻上放着稿纸,暗示他要写词。右边稍居中位置的女子面部白净,可以说是雪肤花貌,在专心弹奏琵琶,一点儿也没有勾引人的意思。
画家并没有在形象上贬低陶谷。但在题的诗中却给予这位大学士辛辣的讽刺。“一宿姻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第一句将陶谷偷腥的事抖落出来,第二句是你写的词就是事情败露的证据(泥鸿,大雁留下的脚印)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纸里包不住火。既然做了,就勇敢地承认好了,好汉做事好汉当嘛,何必还遮着掩着,结果还是脸发红吧!
唐伯虎风流才子,在风情场中十个陶谷也不及。唐自称“龙虎榜上第一名,烟花队里醉千场” 虽然他的玩世不恭、放浪不羁是性情使然,,不能排除他有一种报复的情绪。他的遭遇值得同情,但这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也并不值得赞赏。但他不掩饰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勇敢地坦白承认。他的坦诚,率真。真性情中人的所作所为还为世人所称道。
如果陶谷在南唐君臣面前开始不那么端架子,一幅假装清高的伪君子嘴脸,也就不会受到戏弄和嘲讽了;也就不能被事隔五百多年后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给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这种自己打自己耳光的伪君子在社会上屡见不鲜。
薛林兴在创作
一个外国电影中一组镜头。美术展览会的展厅里,观众聚精会神地欣赏一位大师的绘画,突然一连串尖叫:“哎呀,这是什么画啊?太低俗了。不堪入目呀,这个女人在脱衣服。你们看,那个男的色眯眯地盯着她看,有伤风化啊!”
众人都楞了,这个女人很胖,很臃肿,嘴抹得很红,身上珠光宝气,是位女贵族。
这时旁边过来了一位头戴礼帽,细边眼镜,很短的胡须,个子很矮、很瘦,像个侏儒。手中拄个拐棍,一派绅士风范。他说:“这位女士,画中的女子是个模特儿,那位男子是画家,那不是色眯眯的,而是在欣赏这位女子美好的身材。是出于对出于对美的崇拜和敬仰的眼神。你的心灵是扭曲的,肮脏的,所以你的眼睛是混浊的。你不配看我的画,请你出去!”这个女人带着一脸难看的尴尬表情灰溜溜的逃走了。随后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为这位画家的精彩反击拍掌叫好。
这是100多年前的法国大画家劳特累克,他是个残疾人。小的时候,摔断了腿,没有恢复好。
现在让我们的话题和视线重新回到这幅《陶谷赠词图》上来。
画面里的故事我们清楚了,再看画面中的一枝蜡烛,我们却不能轻易忽略过去。为什么?它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有!非常重要!
蜡烛起什么作用啊?当然是用来照明的。下面跟大家讲讲光的作用跟技巧。
在座的诸位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我,这是因为在你们的上方有好多灯的光照在我身上。没有一点光影,这光源是顺着你们看我的同一方向打过来的,所以叫顺光。如果把灯放在我背后照着我,那么我们脸面大家就看不清了。逆着大家看我的方向,主体形象暗,背景亮,这叫逆光。如果把全场灯光都灭了,只把一个灯放在我左侧或右侧那么只能照着我的侧面,我的形象就会一半明一半暗,这叫侧光。
我们看看画面上,这枝蜡烛左侧的陶谷的脸上身上有一半明一半暗的效果吗?没有!再看看右边弹琵琶的美人儿,在她身上有一半明一半暗的光影效果吗?也没有!是一枝蜡烛光的强度不够吗?也不是的。
这幅画,有芭蕉、假山石,还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树梢上的树叶清楚的很,芭蕉树的叶脉也能看清,天空整个背景都明如白昼一般,要想达到这个亮度,需要几千瓦的灯光照明才行吧,一枝小小的蜡烛哪里胜任的了啊!画家用其高超的智慧,超出了大自然的物理现象使每一位观赏者都心明眼亮,看黑夜如同白昼。既然烛光胜任不了画面采光的强度,那么它的作用只是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黑夜,并且是室内,所以有蜡烛。但是,画面上的树、石、芭蕉又俨然是在室外花园里,那么有人要问,房子哪里去了呢?。
另外,夜里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一个演奏一个在听,为了情节生动好看,并且文雅一些,所以就改换了情节。如果按真实的情节岂不就成了春宫画了?
这里讲到全光法了。
薛林兴在创作
你为什么能看到我?我为什么能看到你?我们为什么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只因为有光,自然之光是太阳、火光、月光、人造灯光。
夜里没有月亮,则会黑暗一片,室内不点灯和蜡,就会伸手不见五指。
摄影师主要技术指标是用光,没有了光便什么也拍不出来。
《韩熙载夜宴图》,每一个人的体态、表情、服饰、胡须、眉毛、眼神,所有这些都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但是我们见到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光照的呢?有灯光吗?有蜡烛吗?
《洛神赋图》中曹植静坐在河边,夜耿耿而不寐,我们看到夜晚的黑了吗?
作者以超人的胆识、智慧,敢于无视自然规律,再造自然,摒弃了自然之光,人造之光,创造了智慧的光法,使每一位观者都换上夜光眼,如同猫头鹰的眼睛,室内没有黑暗,野外没有黑夜,使每一位观者都心明眼亮。
这种全光法在戏剧《三岔口》中表现的更好,舞台上灯光通明,但通过演员的表演令观众感觉伸手不见五指。
上面我讲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其杰出的艺术性,但它的思想主题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迪呢?唐寅身负屈案,家破人亡,他心里对这个社会充满失望和愤恨,才玩世不恭,在玩世不恭中却是那么率真,真诚。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不知道那些又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伪君子不知要高尚多少倍。《巴黎圣母院》中的主教大人一心想占有艾丝美拉达,人前却表现得道貌岸然,这和陶谷不是同出一辙吗?
好,这一讲就到这里,请听下一讲。
图片采集于雅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