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要传承,但不能固守

要传承,但不能固守

2022-04-02 19:39:41



文 | 孟绮 韩慧慧



11月11日,来自各大专业音乐院校与师范类院校的竹笛专家、老师齐聚浙江音乐学院,参加“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成立两周年主题活动——2017中国竹笛教学专题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题立足于竹笛教学,分析阐述了竹笛教学的实际现状,大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想理念上的碰撞为竹笛教学带来一个新的前进方向。

    


从口传心授到复合型人才



研讨会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詹永明首先开讲,詹永明谈及“竹笛演奏法与教学法并存之探究”时表示,口传心授是民间传统的笛子教学方法,赵松庭将笛子教学方法规范化,方有了后来的系统化、理性化、科学化。他在赵先生的基础上剖析了“教与学”“技与法”,强调当下需要思考如何应对社会需求来培养演奏与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随后中央音乐学院客席教授侯长青介绍了乐队实践教学在竹笛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现场示范了八孔笛,介绍了乐器革新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线谱视奏与现代作品练习演奏的重要性。“在校生应该多演奏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这种积累有助于以后就业。”侯长青说。


“我们必须要注重室内乐、注重视奏。”詹永明说。上海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在读研究生吴双现身说法,从附小起就在上音学习的她,起初视唱练耳成绩很差,但是通过附小、附中长期的学习,进入本科后她终于尝到了视唱练耳成绩好带来的甜头。“视奏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自己用心,肯下功夫、肯花时间。”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刘铁男认为,当下,学生全方位音乐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从学生练琴的习惯、基础训练方法、读谱的科学性,到独立思维能力的展开,“全面”与“专业”都不可少。“学生需要提升的修养远不止技术和音色。”

江南笛文化研究院的杨强从传承传统出发,谈及当下普及和发展的方向。杨强表示,从多样性的技术,至“南北兼容”、多重风格的把握与使用都需要继承好前辈专家们留下来的宝贵经验。


浙江音乐学院教师赵琦建议同学们多听多想多练,提高练笛效率,在视奏方面勤加练习,通过学习民歌戏曲等地方性特色的课程,来丰富自己对风格性技巧的把握。



学习“匠人精神”实现教学互补



专家教授们从论述乐人出发,感慨培养新一代习笛人基础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竹笛演奏家李镇,从切身体会和长年教学经验中举一反三,在音准问题上介绍并演示了一些演奏过程中需随机应变的指法。在介绍“剁”“滑”“吐”“花”北派技巧时通过速度不同区分了不同技巧快与慢的使用,强调了历音中手指的均匀,吐音训练要从力度、弹性、重音、碎吐、反吐训练等方面加强,滑音要理解其从声腔音转化而来,演奏时的气息位置与口型不可变化。


南昌大学音乐系教授熊志音的发言立足于综合性大学,剖析列举了现在社会上考级制度的失衡,习笛急躁的心态以及如何应对缺失基础音乐素养的生源现状。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康涛从切身体会、就业角度来鼓励同学们要及时给自己“充电”,不论自己身处何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立足赵松庭的教学理念,学习“匠人精神”,实现教学互补。


太原师范学院教授任俊文提出竹笛教学要在发展中力求“提位不变形”,要保证在快速发展时仍有坚守本质本色的传承。他以“匀孔笛”、传统“二人台”戏曲为例,对“音与乐”“竹笛传承如何从非遗传承中借鉴”“尊师重教”等理念提出了新的看法与要求,表示“国乐之魂在民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曾明提出竹笛实践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学会提炼并落实到应用中来,在力求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同时,不可忘记竹笛教学的立本之源来自于传统音乐,习笛基本功的稳固离不开科学性的训练。


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吴樟华着眼于教材规范,认为坚守并普及赵松庭科学性的基本功练习方法与教学理念在当下既重要又紧急。只有将基本功稳扎稳打,才能够支撑起后期的专业学习与作品训练。


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教师邓世辉立足附中教学,提出气息为根本,长音训练不可或缺,基本功训练应当是音乐附中阶段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上饶师范学院教师刘佳用自身的教学感受来阐述自己对竹笛“教”与“学”相长、互补的理解,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的思考与尝试。


经过一天发言与研讨,在场的老师同学们思绪迸发,提问与讨论氛围热烈,大家纷纷提出自己习笛时所遇的多类问题,请现场专家解惑。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杜如松为此次竹笛教学研讨会总结:竹笛教学的基础离不开优秀的基础音乐素养,通过利用钢琴来配合十二平均律的练习,增强视唱练耳的训练是必要的。乐器的视奏是当下社会大环境中越来越受重视的部分,须融入到教学中来,而在为解决乐器不科学导致的音准、音色等问题上,要积极地将“八孔笛”等革新乐器引入进来,只要是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储备得越多越好。笛文化与笛乐演奏缺一不可,皆很重要。


此次以竹笛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从乐器、乐人、实践及展望等多方面展开话题讨论,面对当今快节奏社会环境下全面音乐素养人才稀缺的现状,针对专业音乐学府、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学院不同层次平台的实际情况以及就业压力每年递增等现实问题,深思竹笛教学在传承与发展之路中肩负的重任。


此次活动也涵盖在浙江音乐学院第二届国乐艺术节中。作为国乐系主任,杜如松告诉记者:“举办这些活动,浙音的师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我们都知道传承的重要性,但不能固守。我们该做的是吸收精华、调整方向、有效传播。”据悉,浙音成立两年多来,国乐系已将交流活动常态化。上半年的艺术周与下半年的国乐节已成为国乐系的品牌项目。此次举办竹笛教学研讨会,延续了自赵松庭竹笛国际艺术中心成立以来的一贯风格,不限定主题,南北呼应、老中青呼应,有宏观也有微观,最终目的是强调笛子的文化性。




有音乐的地方 就有音乐周报

投稿邮箱:yyzb19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