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021-06-25 23:34:14

1982年10月,40个10~12岁的小朋友在北方昆曲剧院学员班入学。这群孩子常被称作“82班”,他们其中,就有现在活跃在昆曲舞台上的魏春荣,以及调入中国戏曲学院的王振义。这40个孩子,行当齐全,功底扎实,经过6年的专业训练,于1988年进入北方昆曲剧院正式工作。

改革开放的浪潮恰好席卷了这一代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折,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仿佛一夜之间此起彼伏。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低迷,让这一代昆曲人纷纷离开剧团,自谋生路。

82学员班女生合影

魏春荣留下来了,她说她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懒”,她从没有想过新的开始。10岁开始学昆曲,离开了舞台,她不知道还能干什么。“那你迷茫过吗?毕竟同学们都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从来没有”。

82学员班男生合影

振义则说,他彷徨过,也做过许多新鲜的尝试。但也许是尝试过才知道,昆曲才是他的挚爱。并且由于蔡瑶铣老师的出现,也大大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而蔡瑶铣老师也成为日后振义和春荣合作的关键人物,这且是后话。


今生唯在戏中活

2007年10月23日,新编昆剧《关汉卿》在北大首演。振义饰演剧作无数的风流才子关汉卿,春荣饰演他的红颜知己,勾栏女子珠帘秀。

关汉卿眠花宿柳,内心中却总是牵记于她;珠帘秀身陷囹圄,梦想中也总是承载着他。他打本子她唱戏,她拔头筹他欢喜。一纸脱籍文书下,总算还了珠帘秀一个自由身,似乎,一个比翼双飞的圆满结局就要出现了。然而珠帘秀前思后想,撕了它。她唱道:“我若不唱戏,老天生我做什么,珠帘秀今生唯在戏中活”。眷侣难成,打本子的继续打本子,唱戏的继续唱戏。

春荣很喜欢这出戏,她说她心疼珠帘秀,心疼她所处的大环境,也心疼她对舞台的执著。她演珠帘秀,也是演自己。虽然艺术环境改变了,但做艺的人,心境还是一样的。

振义很适合关汉卿,除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表演,他自身那种风流倜傥的气质,是无可替代的。舞台上他拿着酒葫芦,玩世不恭地唱一支【不伏老】,唱自己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继而奋笔疾书,纸花漫天飞舞,他却终得不到心中所念。


鸳鸯已入牢笼计

《玉簪记》应该是春荣和振义合作次数最多的大戏。说到这个戏,就一定要说说蔡瑶铣老师。蔡老师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她所在的班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昆大班”。1979年,蔡老师在南方从事了二十多年昆曲后,调入北方昆曲剧院。

由于种种原因,等82班正式入团的时候,北昆与蔡老师同辈的小生演员尽数离开了舞台。这就意味着,蔡老师没有搭档,王振义没有老师。于是蔡老师带着振义,边演边教,振义的许多戏就是蔡老师这样手把手带出来的,《玉簪记》便是。

春荣在一次看了蔡老师和振义合作的《玉簪记·偷诗》之后,喜欢上了这戏。于是她找到蔡老师,表达了自己想学的意愿,蔡老师特别开心,便首先把《偷诗》传授给了她。接着是《琴挑》,再到《问病》、《秋江》。一出完整的《玉簪记》就这样传给了他俩,而在日后的演出过程中,蔡老师还在不断地为他俩抠戏。直到2005年,蔡老师去世。

振义说,蔡老师是唱旦角儿的,但她永远是我的恩师。春荣说,我从来没拜过蔡老师,但她永远是我的恩师。

《玉簪记》这个戏,除了艺术本身的魅力,对于春荣和振义来说,因此更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于是在振义获得梅花奖的剧目中,有《偷诗》,彼时的陈妙常是蔡老师饰演;春荣在争夺梅花奖的专场演出中,演出了《玉簪记》,而此时的潘必正,是王振义。


伯劳东去燕西飞

2009年5月30日,长安大戏院,大都版《西厢记》(下本)。《长亭》一折末,张生欲行,莺莺拼尽全力喊一声“张生”,继而扑通一跪,伴唱的【收尾】响起,戏像往常一样落幕。

后台,春荣彩裤的膝盖部位,渗出殷殷血迹。春荣笑笑,“今天喊猛了,跪得也有点猛”。此时的振义,已离开北方昆曲剧院,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今后将越来越远离舞台,以另一种方式传承昆曲。

《西厢记》,是他俩合作的最后一部大戏。从2008年11月11日首演到2013年12月11日最后一次演出,从两本到一本,红娘的扮演者从倪泓到王瑾,演出场地从蓝天剧场、保利、北大、长安、梅大到苏州、香港……

五年,多少改变?不变的永远是振义那热烈透着孩子气的张生,春荣那惊艳透着女儿心的莺莺。佛殿相遇,所有的美好,都在“临去秋波那一转”。

这个戏,承载了北京一些老戏迷太多的思念。尽管刚演出的时候,大家也都质疑过服饰、舞美、编排,然而时间涤尽这一切外在的东西,留给我们的,是王实甫“本色”和“文采”兼具的唱词;是叶堂清丽婉转的谱曲;是春荣和振义精湛的演绎以及在舞台上挥洒的真情实感。

《咏月》唱道:悄悄冥冥,潜潜等等。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李煜说,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金风玉露一相逢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春荣和振义的生旦对子戏,只有这三部大戏。另外还合作有《连环计》中的吕布和貂蝉,《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和牛小姐,《续琵琶》中的蔡文姬和董祀,《奇双会》中的李桂枝和李保童(姐弟),以及如《惊梦》、《小宴》等折子戏。

但大家总喜欢把他俩当做CP来说,振义调入戏曲学院后,大家念念不忘的,总是《关汉卿》、《玉簪记》、《西厢记》。大概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太喜欢大团圆,太喜欢甜甜蜜蜜,而春荣和振义,给了你能想象的所有圆满。

生活中人们常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人”,其实舞台上也一样,一个好的搭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昆曲以生旦戏居多,尤其如此。

春荣和振义坐科时是同窗,工作后是同事,从82年至今,35年。他们彼此了解,不仅了解生活中的个性,更了解舞台上的表演。他们对艺术的感悟能力相当,对剧目的剖析程度相近,对角色的投入情感相同。戏曲是如此综合的艺术,只有在各方面都保持一致的两个人,在舞台上才能互相理解,互相绽放。

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像是在飙戏,但不洒、不火,他们飙在剧情里,他们飙在情感里。他们在飙戏,但他们的身上,又全是人物;他们的眼里,又全是对方。他们不是什么金童玉女,不是什么王者归来,也不是什么艺术大师。他们就是最普通最真挚的演员,他们是昆曲舞台上的搭档,他们是红尘故事中的知己。

2017年12月16日19:00

春荣、振义将在郎园上演

串折典藏版《牡丹亭》

《游园惊梦》《寻梦》

《离魂》《拾画叫画》

2017年12月10日15:00

郎园·昆曲艺术沙龙

继去年7月《玉簪记》后,他们再度携手

与北京戏迷来一场甜蜜的柳杜之约

那么,我们不见不散


眼睛里的昆曲世界

长按关注

欢迎和昆曲演员魏春荣

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