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气法】——基本概念

【气法】——基本概念

2021-07-29 22:22:04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气法,先介绍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会在后续的内容中频繁出现,务必有所了解:

l  胸廓:主要由十二对肋骨与一块胸骨及其附着组织组成的框状结构。在吸气过程中,胸廓下部向两侧和后方的充分扩张是正确气法的基本动作之一。

l  横膈膜:圆顶向上,附着在胸廓周边下沿的穹窿状扁平肌肉,处于胸腔与腹腔的分界位置。除了纯粹的胸式呼吸方式外,一般的吸气动作均伴随横膈膜不同程度的下降。横膈膜充分下降时会挤压腹腔,使腹腔向下方和四周膨胀。

l  腹壁:即位于胸廓下沿与骨盆之间的腹腔前壁。腹壁是最主要的呼气肌,为人的主动呼气动作提供动力。组成腹壁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横肌等。其中最显眼的一组,是位于前腹的腹直肌,就是大家常说的“八块腹肌”。为了方便讲述,我们大多数时间把腹壁肌群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统称为腹壁。

l  气息流量:即每秒钟呼出气体的体积。“气息流量”和“风门大小”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气息压力的大小。

l  气息压力:口风在风门处产生的压强,即单位面积的压力大小,简称气压。

l  气息流速:口风离开嘴唇时的速度。简称气速。

l  音色:乐音中泛音分布状况自始至终的变化导致的综合听觉感受,即为音色。音色区别于振动能量声压造成的响度感受(音量)、基频的感受(音高)、时间持续的感受(音长),同时又与音量、音高和音长互相联系、彼此影响,成为乐音属性的第四个主要维度。

l  共鸣:外部策动力与物体固有频率非常接近或相等时,物体振动的振幅会迅速达到其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共振。共振有两个条件,一是频率非常接近或相等,二是外部策动力不断给振动系统补充能量。音乐声学中的共鸣概念,是指因共振现象产生的声音变化。共鸣时,共鸣体并没有增加振源的能量,而是将来自振动体的能量迅速地向四周扩散,振幅骤然达到可能的最大值,因而给人一种声音变大的感觉。

l  亥姆霍兹共鸣器效应19世纪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发现,在声波波长远大于共振器几何尺度的情形下,一个窄颈的大空腔会对声波产生共振现象。将共鸣器指向声源,当声源中的某一泛音频率与共鸣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共鸣器就会产生共鸣,导致声音突然变大。亥姆霍兹共鸣器效应在箫演奏法中的应用,是控制箫共鸣与音色的关键技术。

请在各大电商搜索【学箫镜铨】以获取本书,祝您学箫快乐!


?《学箫镜铨》简介


《学箫镜铨》当当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06818.html

《学箫镜铨》亚马逊链接:
https://www.amazon.cn/dp/B07894WWY9/

《学箫镜铨》京东链接:
https://item.jd.com/12262677.html

《学箫镜铨》淘宝链接:

https://s.taobao.com/search?q=%E7%AE%AB%E9%95%9C%E9%93%A8

《学箫镜铨》西电社链接:
http://www.xdup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