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大悲呪}·(十二)~《大悲咒》也称《大悲心陀罗尼》(梵文陀罗尼即“咒”或“真言”之音译)、《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这是讲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内证功德之根本咒》
今天学习84句《大悲咒》第12:namo narakindi南无那啰谨墀(持咒得自由身·归命,贤善顺教心)。这里讲的“自由身”是~自在,佛法就是让我们离苦得乐拥有~“自在”。一个人有贪·嗔·痴(三毒)就不可能自在。不少人的灾难与厄运来自“贪”得无厌,由此而上当受骗,陷入恶人的陷阱…。也因“嗔”,自私、自我,不知反省,永远是在怨人怨天……,身心不得安宁。“痴”是无明,不听圣贤教导,不听良师益友规劝,自作聪明,这种无明,让自己永远在黑暗、阴冷的地狱之中……。今天《大悲咒》让我们开智慧,用大爱奉献去消除~“贪”,用慈悲去消除~“嗔”,用智慧去消除~“痴”。才能拥有尊严的自由身,一个人拥有了~“贤善顺教心”就不会有灾难。一切都是因果,一个人不承认自己曾种下的恶因,就不可能去忏悔,更不可能有智慧!
能融教材 上官影萱整理
《读宫本長二郎、{平城京奈良}古代的都市计划与建筑·笔记·摘录·(一)~奈良是日本最具文化深度的古都。来奈良市观光客1年约1400万人,一天平均约3万6千至4万人,占了奈良市目前32万4千人口的一成以上》
“美哉青瓦丹柱 奈良之都 如繁花之争芳吐艳 风华正盛”。早在1200多年前,和歌《萬葉集》歌人即曾对当时的奈良都城有过如上的歌咏颂赞。吟诵着这首和歌,那些在浓绿山峦映衬下的宫殿、寺院和神社,以及各条大路和市场的热闹景象,尽皆跃然纸上,仿佛在邀请我们一同回到平城京(奈良时代都城)的时代。现今奈良市的市中心(旧奈良町)一带,为古代平城京东边突出的一区(见图片),恰位于若草山及御盖山山麓的高台上。至今仍然存留着平城京时代的道路遗迹,看到棋盘式土地规画的方格状街区。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元興寺等奈良时代以来的神社寺院皆坐落此区,成为奈良观光的起点。
能融教材 上官影萱整理
《读宫本長二郎、{平城京奈良}古代的都市计划与建筑·笔记·摘录·(二)~奈良是日本最具文化深度的古都。来奈良市观光客1年约1400万人,一天平均约3万6千至4万人,占了奈良市目前32万4千人口的一成以上》
由市中心往西南方望去所见到的平原地带,为从前平城京的右京及左京,如今则有以大安寺、西大寺、藥師寺、唐招提寺、法華寺等为中心的村落散布其间。尽管这里每一间寺院的占地都较奈良时代有所缩小,但都竭力保存着堂塔及佛像等寺宝,静静的矗立了千百年,让后人得以一窥天平文化的精粹。即便后来国都从平城京迁移至長岡京(京都,后来又迁至江户,现在的東京))时,也因为这些大规模的寺院拥有的势力实在太强,,不得已只好让这些寺院留在奈良。如果当时寺院也跟着迁到長岡京,奈良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了。
能融教材 上官影萱整理
《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
是西班牙作曲家F·Tarrga专为古典吉他写的作品。他使用A同名大小调来写的,前半部分a小调描写了宫殿的内部精美的结构。后半部分A大调描写了宫殿外部的雄伟气势。用琵琶与吉他第一次合作是:当时YAMAHA公司邀请吉他大师铃木一郎来上海举办独奏音乐会时尝试的。琵琶清丽的音色与吉他温馨的柔美音色是一个完美的结合。这次是我与我的吉他弟子程斌的排练实况,再次感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李院长为我们拿音响话筒(因为一时找不到话筒架子)。
马志敏于2018.3.31
《读香取忠彦{奈良大佛}笔记·摘录·(一)世界最大的铸造佛,历时9年,动员260万人次举世首见铜柱佛像》
天平12年(公历740年)二月某日,圣武天皇行经河内国(大阪)的知識寺时,在此遇见了一尊卢舍那佛像(即~毗卢舍那佛,意译,大日如来),具有光明遍照的意义。,因为在《华严经》中详加说明:即使释迦肉身不在,他的教诲也不会消灭,永远能照耀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圣武天皇深深被知識寺的卢舍那佛的庄严尊贵形象所打动,于是他下定了决心:“既然是能够将宇宙所有角落遍照无遗的佛,佛像当然也是越大越好,我们要用铜来铸造气势雄伟不下于唐国的大佛像,建一尊能留给日本后世的镇国佛像”。
能融教材 上官影萱整理
《读香取忠彦{奈良大佛}笔记·摘录·(二)世界最大的铸造佛,历时9年,动员260万人次举世首见铜柱佛像》
穿越中国西部的塔拉玛干沙漠,继续往西前行,就能到达昔称“犍陀罗”(Gandhara)的区域,位于现在西北边的附近,大约公历一世纪前后,人类在这里制作了有史以来第一尊佛像。,卷曲的螺发束起来、脸庞的轮廓很深,这是一尊自然而人性化的佛像,在此之前(公元前326年),犍陀罗曾遭受亚历山大大帝领军攻打,所以佛像的制作也受到当时盛行的希腊罗马艺术风格影响,这时期的当地雕刻就称为“犍陀罗雕刻”。
能融教材,上官影萱整理
《读香取忠彦{奈良大佛}笔记·摘录·(三)世界最大的铸造佛,历时9年,动员260万人次举世首见铜柱佛像》
大约同一时期,住在恒河流域中游附近的人们也开始制作佛像。当地佛像继承了纯粹艺术的传统,因此称为“秣菟罗(Mathura)雕刻”。,但是他舍弃了皇家优越的生活,历经漫长的苦练修行,终于找到真正能为众生带来幸福的真理,开悟而成为(佛·觉悟真理者),他所教诲的这些道理就成为。:“人世间一切苦厄,都来自贪欲爱染之心,若要避苦得乐,必须先消除爱欲之心,端正其行,端正其心”。,,就成了经典。、舍利塔),受大众顶礼膜拜。
能融教材 上官影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