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听琵琶知荣耀坐看风云,看国学懂事理笑对人生

听琵琶知荣耀坐看风云,看国学懂事理笑对人生

2020-10-16 01:03:31


琵琶演奏电视剧《大唐荣耀》主题曲

《道德经》中说 “天下至柔,驰聘于天下之至坚”。

道家“贵柔”,认为柔能克刚,柔能胜强。

“柔”究竟拥有什么美德,能让老子推崇备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是天下最柔弱的物质,不坚硬,不锋利,甚至没有固定形态,所以“天下莫柔弱于水”。就这样一种物质却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即使坚如磐石、固若金汤,也会在它的冲刷下一点点被掏空湮灭,这种过程非常缓慢,却是无坚不摧的。


老子对水的威力赞赏有加,认为“以其无以易之”,没有什么能够取代“水”特性。柔弱的水究竟拥有什么超能,能让老子推崇备至,成为道家哲学的经典教材和信仰符号?



“柔”的洒脱


水柔弱到没有固定形态,盛在圆杯里就是圆形,盛在方盂里就是方形,能够充分根据环境改变自己的形态。


柔弱的优点就是可塑性强,水没有那么多“放不下”和“忘不掉”,它可能曾是遨游万里的白云,曾是傲立千年的雪峰,但现在它只是一杯清水……过去繁华已然不在,不如安心做个平淡的自己。



“柔”的力量    


水虽然柔弱,石纵然坚硬。但只要水形成动能,不断冲刷坚石,终有一日会水滴石穿。水的威力不是摧枯拉朽,而是绵绵不断,绝不言弃。


水和人的区别在于,水没有那么多小算盘,水不会怀疑动摇,不会灰心放弃。人世很多半途而废不在于你力量微弱,而在于你计较太多。  



“柔”的生命


水的无可替代,在于它的生命力。《吕氏春秋》云“流水不腐”,因为水在不停的运动,不断的新陈代谢。


这和固化的磐石不同,坚硬本身就是一种保守,自己报团,拒绝接受新事物。水不断的流逝,在消耗自己的情况下也在补充自己。这是一种伤害也是一种滋养,想要接纳新的,不得不排除就有得。不做到这点,水就无法保持活力与清洁。这种吐故纳新的模式也为世界上各种组织所借鉴……


柔弱,是一种坚实的力量。

国学知识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吕不韦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下面选取《吕氏春秋》中的十大名句,供大家参考欣赏!




一、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季春纪·先己》)


大意:

想要战胜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没有缺陷,想要评论别人,必定要先使自身没有缺点,要想知道别人,必定要先知道自己。





二、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季春纪·诚廉》)


大意:

石头可以击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性质;朱砂可以研成末,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颜色。





三、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孟夏纪·用众》)


大意:

善于学习的人能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孝行览·义赏》)


大意:

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五、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离俗览·离俗》)


大意:

如果木材要完全合乎绳墨才取以为材,那是极少的,真那样,宫室就建不成了。





六、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不苟论·赞能》)


大意:

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利剑,不如得到善于铸剑的欧治;得到土地千里,不如得到一个圣人。





七、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 (《不苟论·自知》)


大意:

要知道平直,一定要依靠水准墨线;要知道方圆,一定要依靠圆规矩尺。





八、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慎大览·察今》)


大意:

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考察现在就可以知道古代。





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季春纪·尽数》)


大意:

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





十、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讁。(《离俗览·聚难》)


大意:

一尺长的树木一定会有节结,一寸长的玉一定会有小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