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深度好文丨【大卫,不可以!】说了一万遍,且听一位妈妈反弹琵琶,【大卫妈妈,别!】

深度好文丨【大卫,不可以!】说了一万遍,且听一位妈妈反弹琵琶,【大卫妈妈,别!】

2022-07-29 21:44:01


犯错,有时是一种资本。


by陈蕾

每到开学时,刷遍朋友圈的就是“孩子们将要开学了!让我们再读一遍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段话……”而亲爱的朋友们,同样的开学伊始,我更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却是一本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大卫,不可以》。

无论是绘本馆还是书店,不仅有这一本书,这一系列的书,而且还总会把他们放在最显眼,最触手可及的地方。正因如此,我常常会在绘本馆或书店,看到一些妈妈,把《大卫,不可以》当作指导孩子的行为准则,或是和颜悦色,或是义正言辞,在共读中反复强调的却是——“大卫不可以做的事,你也不可以做,你没看见大卫妈妈都批评他了?”

这一幕,让我内心翻涌。因为我细读这一本书时心里最强烈的感受,其实是:“大卫妈妈,不可以!”


首先,大卫妈妈,你不可以有那么多的不可以。


大卫很无辜。。。。哈哈,因为我们都是大卫。

大卫妈妈无论是基于自己内心的判断还是整个社会的文明准则,她喋喋不休地对大卫说着各种各样的不可以。可是,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不可以”吧,真的全都那么的不可以吗?

如果生活只是眼前的苟且,那吃饭无非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但是有诗意的生活,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也可以成为有趣的艺术品。



这些创意美食曾被无数妈妈模仿用来给自家宝贝做爱心早餐。可是,你们还记得这是大卫玩儿剩下的吗?

正解,鸡腿的诱惑么哈哈哈!

但是,很遗憾的是,大卫妈妈说的是“不可以”。

一代厨神给埋没了。

如果大猫老师来当大卫妈妈,她会怎么做呢?

一定会“玩儿性大发”吧,我想在她上一次《用生活启迪写作灵感的》微课中,大家已经获得了答案。

再来看看这里。

一看到这幅图,我的耳朵都在嗡嗡作响,我对这种尖锐的声音特别敏感,甚至可以说害怕。但是,这并不代表不可以这样做。

比起对一种声音的敏感,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创造力更为敏感,不是吗?大卫妈妈,是不是该像这位妈妈学习呢?

这位大叔便是没有被“不可以”扼杀的大卫,老有所乐时仍保有幸福快乐的醉人笑容。即使弹奏不出优美的乐章,但也足够打动了乏味枯燥的日子。

当然,大卫的创意也可以高大上起来。

而大卫,远比以上各位都更有才华,因为大卫不仅可以用平底锅做乐器,戴的依仗帽也是一个奶锅的信手拈来。他陶醉自得,当然从他的内心来说,这是音乐,这是演出,这是艺术,吵可不是他的本意。

上周小娥老师分享《蚯蚓的日记》时的一处对比,我想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同样踩回泥巴,蚯蚓妈妈给他的是拥抱,大卫妈妈回他的是“不可以”。

大卫妈妈说“不可以”,可是他们的妈妈说“可以”。

因为他们深知亲近泥土是孩子与大自然最接地气的问候,是孩子最初对大自然最具趣味的探索。

比起干净的衣服,洁净的地面,孩子们亲近自然时最畅快的笑容,才是一些妈妈们更为珍视的。

还有特别为孩子们准备的让他们痛快畅玩儿的泥浆日。更跟孩子一起在泥浆中翻滚,这样的妈妈更可爱可亲。

也许大卫妈妈会很委屈地说:“我没有不让他玩儿,我是不让他把泥巴带回家里,把家弄脏。你看看他洗个澡都能把浴池弄成什么样?!”

那我忍不住要给大卫妈妈推荐另外一本绘本了。

小珍小勋相互在对方身上画画,从给对方画胡子弄脏了衣服,到想象自己是印第安酋长把整个房间都搞得乱七八糟。

这比一行泥巴印或是浴缸溢出的水带来的破坏性可大多了,甚至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还在为他们担心,不知道妈妈看到会是怎样的表情。答案终于揭晓时,妈妈的表情是这样的——

妈妈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孩子们还可以画妈妈,一家人的幸福像阳光一样洒满每一个角落,怀中的小勋,闭着眼睛倚着妈妈,是那样的安全。

房间的确很糟糕,很脏很乱,但是,他们是有价值的。当孩子们尽情玩乐的时候,那个小小的家给予孩子们的,是想象中的一个无限广大的世界。

 每一个不可以的后面,都有一个硬邦邦冷冰冰的惊叹号,大卫妈妈一定生气极了,大卫好像总在给她本就繁忙的生活不断制造着新的麻烦,但是,如果大卫妈妈能放开心中那么多的不可以,她的心也就会慢慢放松下来,就不会那样叉腰怒目声色俱厉,就没有那么怨,没有那么气,没有那么心力交瘁。

这样,她也会有更好的心情去与大卫慢慢道来那些的确不可以的事情。这就是我要说的,大卫妈妈的第二个不可以了。


其次,大卫妈妈,你不可以只说“不可以”。


孩子当然不是不可以批评的,可是我们批评孩子的初衷是什么?只是为了把他们引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吗?

我在学校当老师的时候,曾把一个高高的淘气的男孩调到了第一排的座位。那个男孩非常的失落,甚至用更消极的态度和表现来表达心中的不满与反抗。放学时,我留他帮我干点小活儿,等到就剩我们的时候,我问他:“我知道你很不开心,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坐前面?”“因为我表现差呗!”他满不在乎地歪着脑袋。

“表现差我可以不管你呀,可以把你撵出去呀,我是因为喜欢你才让你坐前面的,我想帮你呀!”当我说出“我喜欢你”的时候,他的大眼睛突然看向我,真的开心地笑出泪花来了。从此他变得特别的积极认真,当过了一段时间,我让他坐回自己原来的位置的时候,他反而不肯。那个曾经让他以为是一种羞辱的座位,因为有了“我喜欢你”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变得温暖而充满力量。所以,大卫妈妈,你怎么可以只简单粗暴地说“不可以!”?

大卫妈妈为什么说够饼干“不可以”,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关心吗?不想让他吃太多饼干是因为考虑他身体的营养均衡,不允许他踩椅子是担心他的安全怕他受伤。可是,为什么要把这些心意都藏起来,只把冷冰冰的管束倾盘托出呢?

每个小孩都是很享受妈妈的爱的,他们也都乐于为这份爱而遵守约定。比如我的儿子很喜欢看《超级飞侠》,我会告诉他我愿意让你看,可是小朋友看电视太久会伤到眼睛,像妈妈一样戴上眼镜。于是我们约定每天他可以看两集《超级飞侠》。因为有了这样的约定,虽然只有两三岁,他看电视就非常的节制,看完之后自己就会把电视关上做别的事情,因为他在母亲这里得到的是爱与尊重,而不是强行的制止。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大卫家,却是这样的结果。当我看到大卫的表情时,我的心猛揪了一下。这是个很可怕的表情。如果说“那么多不可以”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话,“只说不可以”的危害是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大卫妈妈的本意是为大卫着想,可是换来的是什么呢?大卫对他的仇视。这是多么可悲可怕的事情?

有个我很喜欢的绘本故事叫《小臭臭威尔逊》。


威尔逊是一只很脏很臭的小狼,妈妈喊很大声“快去洗澡!”外加恐吓“不然别想出去玩!

这样的恐吓对每个妈妈来说似乎都并不陌生。可是,效果如何呢?威尔逊怕了吗?没有,他甩下一句“没门!”就离家出走了!威尔逊已经脏得满身是虫了,妈妈这些年来估计也没少说“不可以”,最后呢,孩子反而更加叛逆难管。

这时一个小姑娘来了,她一出场,马上就变得香喷喷的了。为什么呢?

小姑娘是这样说的。

“我来帮你解决!”有一个字很动人,就是“帮”。

她是怎么帮的呢?帮威尔逊洗,给他浴巾,给香香的威尔逊一个吻,带威尔逊去继续玩儿脏脏的好玩儿的泥巴游戏,并告诉他这些是好的脏,是可以的,只要睡前洗干净就好啦。

多么智慧的小姑娘。小姑娘从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可她对威尔逊的不离不弃,对威尔逊的关系和爱的鼓励,以及对威尔逊的理解宽容,不都是爱的点滴吗?威尔逊之前不听妈妈的话,难道只是威尔逊的错吗?只是口头上歇斯底里地管教,不是反而把孩子推向问题的深渊了吗?

我是在帮你,我是爱你的,要让孩子在改正中真实地感受到。

虽然随后大卫妈妈也会敞开怀抱,对大卫说爱你,但我觉得,那不是最好的时机,那也不是最佳的表达爱的方式。此时的大卫,已经用他的眼神告诉你,他的心早就遍体鳞伤了。

“不可以”像紧箍咒一样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是睡前的一个拥抱一声我爱你就可以弥补的。不如就在平常的点滴小事,收起做家长的权威,把你的心诚实地交给孩子,让他更真实地感觉到你是怎样爱他的,那时,爱不仅是妈妈的语言,敞开的怀抱,还会是对孩子的理解,是对错误的温柔以待。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卫妈妈,你不可以只对大卫说不可以。

想通了其实就是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我想大卫妈妈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卫是应该犯错误的。

大卫,无论滚在泥巴里,光着屁股跑在了大街上,还是不顾生命危险踩在歪歪斜斜的椅子上拿橱顶的曲奇蛋糕,这些不都是专属小孩子这个年龄才可以做的事情吗?换作一个大人,让你滚进泥巴里,您舍得你身上的衣服吗,你不嫌脏吗?大人,让你光着屁股跑到大街上,您敢吗?大人,让你不顾安全隐患去够一块曲奇饼干,那块曲奇饼干在您的心里还有那么的好吃吗?

犯错,是一种资本。童真是有有效期的,所以,在我当老师的时候也好,在我当妈妈的时候也好,我都会反反复复告诉孩子们一件事情童年,就是应该犯错的。

我觉得,真的很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这一点,让他们可以坦坦荡荡的去做错事,因为他们是一个小孩。不要给他们莫名的负罪感,让他们不敢承认自己的错,逃避自己的错,结果一定是更糟糕的。

谢谢一直在听的妈妈们。

孩子是应该犯错的,那谁来对孩子的错误负责呢,就是我们大人。

当妈妈的四年来,我的感受是自省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解读孩子的内心,寻找行为背后的原因,需要家长的智慧、家庭的合力和不断的学习,只是一味对大卫说着不可以又怎么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为什么大卫会在家里玩儿滑板,打保龄球?大卫妈妈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带他出去玩儿?睡前,超人在疯狂的跳床,让他安静下来的,为什么不是一个睡前故事的怀抱?于是,我翻看了每一页,大卫妈妈总是在错误形成之后出现在画外音里。是不是大卫妈妈对大卫的陪伴太少了?

玩具玩儿得乱七八糟就完全沉浸在电视中了,妈妈只喊一句“把玩具收好!”大卫仍旧沉浸其中,但是妈妈人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在最初的时候帮他养成好的习惯?为什么大卫无动于衷后妈妈没有再采取任何的行动?这样的说教,只会让孩子听听而已,要付之行动才有意义不是吗?

翻开书页,我们读到的第一句就是“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为什么总是说?难道是因为大卫无可救药吗?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解读,就是长期以来说的“不可以”都还是无效的?那么,那再说下去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种教育方式并没有好的效果的时候,大卫妈妈是不是应该停下来,调整方法,自己学习,重塑家庭的环境与氛围,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

关注拙原绘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