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活力清水河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活力清水河”关注我们。
文/谢荣霄
夜黑了下来,整个村落已是灯火通明。其实,除去那些竖于村路上的路灯,农家院里的灯光,往住看不到。它们被高高的红砖院墙围拢起来。但从虚掩或半启半闭的院门里,那些漂亮的大正房中,明晃晃的灯光,透过洁净的窗玻璃,弥漫到院子的每个角落。,摆着一个小台子,上面摆放着切成小牙子的红瓤西瓜、混糖或提浆月饼,以及槟果等拜月之物。而在正房亮如白昼的灯光中,屋里的人们似乎正在聚餐……
乡村的中秋节,好像永远比城里的节日气氛浓烈许多,人们对过节的心气也是格外充沛。那些年,我家老屋被拆除之后,我曾经在城西的那座村子做了四年的房客。每逢中秋节,村子里便显得比平时要热闹许多,品尝月饼、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等。不过一些村民说,如今的中秋节气氛,比起从前淡了许多。就拿月饼来说,人们早已放弃了自家烙月饼的习惯,而是上街去购买市面上的月饼。不过一些习俗依旧保留着,比如喜欢吃混糖月饼,当然还会买购买一些印有嫦娥等图案的提浆面饼,以及祭拜月神、赏月,等等。
其实曾经在城里,中秋节的气氛也是颇为浓烈的。节目的重头戏自然是自家烙混糖月饼。中秋节的脚步声步步走来,旧城人过节的心气如浪花翻卷般地高涨。国营粮站挤满购买素油和白面的市民。旧城深处的穷街陋巷,烙月饼的香味,随处闻得到。大杂院,家家户户都在烙月饼。闲置许久的铁制大饼铛成了“香饽饽”,各家都抢着借。灶间跳跃着金色和蓝色的火焰,丝丝火舌舔着饼铛漆黑的底部。从饼铛的锅盖里,月饼半生半熟的香味溢满老屋。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焦急等待中,饼铛里飘出月饼熟透的香味,酥香的月饼终于出炉了。
在乡下,老乡们那时同样会自家烙月饼。某年中秋节的前夕,妹妹奶爸从小厂库伦村来我家,给我们送月饼,顺便还带来几个又面又甜的红番瓜。这些月饼是用当年的新白面和新胡麻油做的。除了圆形月饼,还有兔形、老寿星形月饼,上面都用梳子按上了梳齿印,并点上了红点。它们用农家大灶上的大号铁饼铛烙出,口感酥脆,味道纯正。如果现吃,其味道绝佳。即使放上几天,其口感,于酥脆中多了些松软,同样好吃。但我只吃过一次这样的农家月饼。后来再也见不到这样的月饼了。
中秋节这天,城乡之间,邻里之间,人们相互之间似乎变得比平日亲热许多。在我们大院,一些人家会互送自家烙的月饼,以及饺子。中秋节也许本是一个人们相互传递感情的节目。当一轮明月爬上大院大阁楼的瓦顶,皎洁的月光已经透过伫立于院子的大榆树,在破损的青砖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月亮愈升愈高了,它轻柔的月光,像一双温暖的手,抚摸着院子里甚至全旧城人的心。于是,人们忆起了在外乡飘泊的亲人,渴望全家人能在节日里团聚并互诉衷肠。那么,就让月亮捎去这份思念吧。也可以写封书信,以慰思念之苦。
但人们那时极少写信。譬如我家,春节前夕,才会收到舅舅或姨姨从河北老家寄来的一封信。一年到头,也就这么一封信。信的内容十分简单,除去几句问候话,其余的便是说,家里人都惦着你(指我母亲),希望你能回老家来看看,等等。可谓惜墨如金,断不像某些小说家把一篇短篇小说拉长为中篇甚至更长。收到老家的信,我们会给他们回封信,内容同样十分简单。在中秋节,双方则互不通信,但日子也就那么一天天地过着。
而对于某些“文青”来说,或许会用一种比较“风雅”的方式过中秋节。某个中秋节的夜晚,我和外甥黄涛去人民公园(今青城公园)赏月。在通往公园北头假山的拱桥上,我俩倚着桥栏杆,眺望着东天那轮缓缓升起的圆月。啊,月亮升起来了。天空中,紫黑缎子般滑爽的云朵在流动,月亮时隐时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在忽明忽暗的月光下,我俩久久沉默着。
阵阵箫声忽然从湖面传来。仿佛生怕打破眼前的寂静似地,黄涛轻声说:“有人在吹箫。”循着那如诉如泣的洞箫声,我俩朝湖面望去。借着朦胧的月光,终于看清楚了。一艘小木船上坐着三个人,一个小伙子在划船,另一个小伙子在船头坐着,一个姑娘正在吹箫。此情此景,使人油然想起苏轼某首词中*的意境。——月明之夜,泛舟湖上,美人吹箫,多么风雅和浪漫。我沉醉在仿若从幽谷中传来的洞箫声中。一阵凉风像是从深深的湖底刮来,我不由打了个冷战。
突然我有些意趣索然。偌大个公园,除了我俩和船上的人,再没有看到别的人。月光似惨白寒凉的水,把公园映照的格外凄清。而在旧城,这时人们正在家中,围在炕桌旁吃月饼或饺子吧。世俗生活浓浓的烟火气,总是叫人那么地留恋。月亮愈升愈高,整个旧城乃至土默川平原被月光所笼罩。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农家院里,人们把月饼、西瓜摆在供台上供月神。简朴农舍里,一大家子人其围坐在大炕上的饭桌上,吃饺子、谈收成……
时光如流水。在我寓居的那座村庄,中秋节,我住的那个农家院,身材壮硕的女主人,和她的小儿子一起过节。她的丈夫和大儿子则在南方卖保健品。除去春节,平日是不回来的。那些房客们,建筑工地打工的,收购废品的,搞家庭室內装修的,跑残疾人出租车的,卖羊头或水果的,对于他们,是没有假期一说的。况且对卖水果的房客来说,中秋节,正是销售旺季,又岂肯错过?不过他们也会买些月饼,吃点好的,也算是过节了。
中国月亮里盛满浓浓的乡情,这种乡情通过月饼等物传递到人间。居住于广寒宫里的嫦娥,昼夜遥望和思念着故乡。而在中秋节的晚上,她会收到来自故乡的人们的问候以及月饼吗?而大概在10年多前,我听说黄涛去了上海打工。中秋月圆之夜,他站在黄浦江边,遥望土默川平原的明月吗? 月是故乡明。在村里做房客时,我曾看到一轮大的出奇的红月亮。或许在土默川平原的旷野,才会看到这样圆圆的红月亮吧。无论是否中秋,只要看到这轮明月,思念之情便涌入心扉,乡情、亲倩、友情,连同那月饼的香味,在心头弥散,久久地,一轮月亮在朝人们微笑,那是你或我抑或他……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围观“活力清水河”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