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的文章记录的是周三的杏坛
延了两天
幼儿园家长的朋友圈太热闹了
美好的事情不需要我们着急的宣传
我倒是想看看这过了几日
留给了我们怎样的回想
我不太会唱歌
但是这几日我的耳边却常常会回荡着那些曲目
就是余音绕梁三日的意思
以至于自己边开车也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
就连给人在李花林中拍照
我的一哼唱她的动作也变得轻轻柔柔起来
于是我就想到了我们的孩子
这几日您是否有观察到他们也和我一样
咿咿呀呀地唱起了这些古诗词
——橡树
清明前后的校园有多美
清明前后的校园有多美
淡淡春光寒食天
恻恻轻寒翦翦风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万点猩红将吐萼
黄昏疏雨湿秋千
梨花淡白柳深青
叶底黄鹂一两声
幼儿园处处像是都能从诗歌里找到他的出处来
有花、有诗、还有着汉服的美人与孩童
歌声一起就是一幅中国画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一日的我是看醉了
用感动到落泪也不为过
老师们用了心思
鼓、吉他、口琴、古乐、
外援的老爷爷、翩翩起舞的少女
节目轻松、简单、明快而又活泼
像极了明媚春光里向我们走来的小女孩
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一定会是想让自己的声音和语调都优雅的
娃娃们也知道不吵不闹花下听曲就是种享受
问娃娃们喜不喜欢
看底下他们情不自禁地小声哼唱就知道了
懂得千年的心意
古诗词、清明、汉服、种树、三月的主题节约、做青团的孩子
我想无论是这里面的哪一个,都在这如画的美景里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了一个链接
穿上了汉服的孩子拉着老师问
“古代都有什么朝代?”
“这个笛子是怎么用的?”
“老师,你的衣服好漂亮。”
“这个我也会唱。”
我们不需要硬生生地把孩子带进故纸堆里
也不需要日日把孩子们关在屋子里摇头晃脑
美的环境营建好了
老师们替孩子打开一扇窗
当他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之美
传承并坚守优秀传统文化那必是自自然然的事情。
诗会让人心不老
“诗并不是很奇怪的东西,它就是把心走的路用语言说出来,每个人的心都会走路,你把你的心的走路能用语言说出来,你就是个诗人。”
这是致力于儿童古典诗词吟诵推广的叶嘉莹老先生教给我们的话
那么我们来看看紫水晶的孩子们的诗歌
“花的情绪是要波动才起波的。”(呵呵)
“我今天早晨不该带墨镜
如果不带墨镜,我就可以把那些树叶看成很多颜色了。”(孟子寻)
“天上下雨了,
小花开始长个子了。”(张晋恺)
“云朵是飘在天上的小风筝。”(毛嘉雯)
“花儿动起来了
土壤也动起来了
它们在一起做自己的事儿”(杨芷萌)
“有一棵树
长在池塘边的土地里
那个地方的土很软
就像泥巴一样
它常常想
长出手和脚
去池塘里看看”(韩欣晔)
做大自然的孩子,做紫水晶的孩子,
看得见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懂得了世间的美、人间的情
领略得到千年的诗意
这样的孩子心中怎会不充满了温暖和美好
做一个知美之人
所以我们才说这是杏坛的意义
腹有诗书气自华
和孩子一起做一个知美之人吧
一个对美无感的人,对生活富有的情节也必然是无感。
一个不能够被美激动、震荡之人在情绪上是很难体验到“忘我”的。
更深意义上说他很难跳出自我眼前的利益,去感受更宏大的价值。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于我看来,是幸福感和自信。
那么,今天紫水晶的孩子们幸福么
我想,是的。
寻得到根的孩子
未来,他们定会知道自己的来处
心中揣着诗意
骨子里流露出优雅
文化上找到自己的自信。
本文图景均拍摄于紫水晶蒙养园
欲了解入园相关信息,请点击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