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珍贵音频】《冀南小开门》刘管乐记谱 乔宏忱 乔志忱演奏

【珍贵音频】《冀南小开门》刘管乐记谱 乔宏忱 乔志忱演奏

2021-05-30 18:58:54

总第549期!2018第028期。管乐飞扬,您的音乐世界有我更精彩!


延伸阅读:刘管乐:我演奏笛子的心得体会

二十世纪中期,舞台演出的条件和录音设备还很落后,刘管乐先生的许多优秀作品未能留下音像资料。1990年在刘管乐先生病逝前夕,委托弟子曾永清、乔志忱、乔宏忱、戴亚四人共同完成刘管乐先生十二首重点作品的录音工作,发行了《刘管乐笛子曲选》,这是流传至今唯一的刘管乐笛子流派的珍贵录音资料,供后人学习参考。

《冀南小开门》这首河北民间乐曲由刘管乐先生记谱,音频由陈大伟老师提供,今天编发的前半部分由乔宏忱、乔志忱两位老师演奏,后半部分是陈大伟老师17年5月清吹的示范,分享给朋友们。

乔志忱老师与胞弟乔宏忱老师从小一起学吹笛子,,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与哥哥乔志忱老师共同成为刘管乐先生的得意弟子。

除传承刘派风格外,兄弟二人还经常表演笛子二重奏节目,他们台风潇洒、配合默契,在同专业朋友中大家都亲昵的称哥哥为大乔,弟弟为小乔。退休后大乔(乔志忱老师)侧重葫芦丝,小乔(乔宏忱)侧重竹笛,在培养后人方面都做出了优异成绩。

乔志忱老师葫芦丝教学资料与陈大伟老师创作演奏的作品咱们管乐飞扬编发了许多了,喜欢的朋友们可以搜一下学习。

陈大伟,1958年出生于天津,现为天津广播艺术团笛子独奏员。自幼喜爱音乐,七岁起就在歌舞团当学员,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并在此期间跟随乔宏忱、王小淳老师学习笛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考上了专业的艺术学院,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并拜中国竹笛艺术大师刘管乐的门下,尽得真传又有更多创新。 

不朽的笛音

——记著名笛子演奏家刘管乐

1990年5月27日晚,72岁高龄的刘管乐先生在天津溘然长逝。从此,中国又失去了一位名扬四海的笛子演奏家。这噩耗使中国民乐界为之鸣泣,祖国各地的老朋友,同行及学生匆匆赶来,向他们所热爱、所敬重、所崇拜的这位笛子艺术大师,作最后的诀别。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舞台上那潇洒、修长的身影,又想起他那为中国笛子艺术呕心沥血的毕生。

1918年1月24日,刘管乐生于河北省安国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这个到处都充溢着音乐之声的吹歌之乡的哺育下,刘管乐从小便流露出对音乐的钟爱,特别是他对民族器乐演奏的颖悟,常使乡亲们赞叹不已。10岁起,刘管乐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学吹笛子,仅一年时间,他已能演奏多段昆曲曲牌和《打倒列强》等当时广为流传的进步歌曲了。12岁时,因加中没钱再供他上学,只能辍学赴京,在一家小店铺学徒当镟工。但他忘不了他的笛子,于是当他两年后返回家乡时,经人介绍,拜在一位还俗僧人的门下,继续学习笛子和管子、唢呐等乐器。同时,还和师父一道,过起了东奔四跑、饱尝艰辛的搭班卖艺的流浪生活。

家境的贫苦没有泯灭刘管乐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坎坷的人生更锻就了他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品性。当日寇铁蹄肆意践踏中国的时候,他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为抗日救国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使刘管乐终于可以和他最为钟爱的笛子朝夕相伴了。他先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后又被著名音乐家王莘、曹火星等发现,于1951年春天进入天津歌舞剧院的前身天津音乐工作团,担任笛子,管子和唢呐独奏演员。1953年开始,刘管乐开始专门从事笛子演奏,开始了他近四十年的专业笛子演奏生涯。 

在那个各方面条件还比较艰苦的年代,刘管乐繁忙地往复于祖国的工矿、农村和部队,用他欢快的笛音,反映人民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精神风貌。同时,他还作为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数次出国演出,让世界人民领略了中国竹笛的风采。 1951年,刘管乐随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首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的演出。1958年,又随天津歌舞剧院赴苏联、阿富汗、埃及、叙利亚等国进行访问演出。1961年,首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笛子专业教材会议在天津召开,刘管乐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了会议,并在与会专家共同参加的两场笛子独奏,重奏专场音乐会上演出,大获成功。正是在国内外大量的演奏实践中,刘管乐以其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笛子演奏史上杰出的地位,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首肯和推崇。

中国的笛子演奏艺术大体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细腻娓婉取胜,北派以火爆粗犷见长。刘管乐和冯子存一样,是音乐界公认的北派笛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笛音高亢、脆亮,坚实,极富光彩。在注重气、唇、指、舌各种技巧的娴熟自如;密切配合外,尤精于滑音,剁音、吐音、历音、花舌音和多指颤音等北派梆笛的主要演技。他还善于以笛音模拟禽鸟的呜叫声,那用高超的技巧和细微的气息控制所演奏出的百鸟竞技的生动场景,曾令观众和同行惊奇不已。

刘管乐的梆笛演奏艺术,早期受到冀中“老调梆子”的影响,后又在冀中鼓吹乐的基础上,融汇各家笛艺。正是在对民族民间音乐养份的尽情吸吮中,刘管乐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他的演奏洒脱、利落、灵巧、朴实。在一些方面,如利用休止符换气,使气息充实饱满;出乎意料但又合于情理的节奏变化等,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可以说他的演奏艺术大大丰富了中国笛子艺术的宝库, 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管乐是一位多产的笛曲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部作品专辑:《笛子独奏曲集》、《刘管乐笛子曲选》。其中1956年U月出版的《笛子独奏曲集》,是我国出版最早的个人笛曲专集。,有的还被制成唱片和盒带。作品中尤以《荫中鸟》和《卖莱》最为著名。音乐形象生动、情绪活泼、风趣诙谐,曾风行全国。由于刘管乐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素养,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作品的音调,多来自冀中吹歌、民歌与戏曲。同时,他还注意从少数民族音调和外来音调中吸取养份。然而创作中,他绝不停留在对民间素材一般意义的“形似”模拟,而是更重视对作品内容、情绪、意境的认真体察和准确把握,从而赋予民间音乐素材以新的生命力。

刘管乐还是一位乐器改革家。他深知笛子改良对笛子演奏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和天津民族乐器厂王国栋合作研制的调音插口笛,已在全国推广。这种调音插口作法在箫、巴乌等其他民族管乐器的制作中已被普遍采用。他研制的七孔,八孔、九孔笛,也受到广泛好评。

刘管乐的一生,是与笛子形影不离的一生。,在他的笛曲《卖莱》被冠以“三自一包”加以批判的时候,他也从未离开过他的笛子。他的笛音曾给他同代和后代的笛家们以很大启示和教益。如冯子存先生的《五梆子》就曾借鉴过他的剁音技法;赵松庭先生也曾向他当面请教。,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笛子演奏人才。直到晚年,在一次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的会议上,他还表达了希望培养学生的强烈愿望。就在辞世前不久,他还因教学而劳累过度引起中风。

刘管乐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笛子艺术事业,祖国和人民也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生前曾系天津市、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

刘管乐热爱民族音乐事业,对笛子艺术的前景充满信心。他曾在逝世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精湛的艺术魅力的产生,首先取决于从艺者对自身艺术的热爱和潜心的追求探索。”“我坚信新一代笛子演奏者中那批全身心地热爱并终生醉心于此的‘痴才’们,终会打破‘观众不爱听,我也不愿演;我总不演,观众更加陌生疏远’的非良性循环,多创新,多演出,使笛子艺术永葆青春,征服越来越多的新一代观众的心!”铮铮言词,感人肺腑。 

刘管乐先生的遗愿是一定会实现的!


作者:陆金山  靳学东


《冀南小开门》曲谱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传承国乐  传播国乐  

              管乐飞扬  每天七点

              与您有约  不见不散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管乐飞扬2017合集系列三:笛曲欣赏集锦  | 牧笛南词  |  泉水叮咚  | 卖菜 | 绿洲 | 欢乐斗地主 | 魂斗三国 | 纵马长歌 | 猪八戒背媳妇 |  御天九式 |  大笑江湖 | 牧云谣 |  杀猪刀 | 千本樱 |  迎宾曲 |  阳光照耀着帕米尔 | 沂河欢歌 | 扮仙 | 梁祝 |  江河水 |  丢丢铜仔  |  运粮忙 | 高原上的节日 | 喜讯 | G大调协奏曲 |  野蜂飞舞 | 牧民新歌 | 百鸟引 | 草原的思念 | 小放牛 | 百鸟迎春 | 姑苏行 | 三五七 | 鹧鸪飞  | 名家谈笛 学术文论 笛子教学 |  笛曲欣赏 | 笛子资料集锦 | 五梆子 | 喜相逢  | 雨碎江南 | 问情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任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