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春节的尽头是开学,还不快看国宝卖萌

春节的尽头是开学,还不快看国宝卖萌

2022-01-18 04:40:59

金鸡鸣啼辞旧岁,玉犬摇尾迎新年。

2018,重新出发!读书和运动,总有一样在路上。

祝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新年好啊!狗年旺旺,万事如意!

我就是要开门红

HAPPY CHINESE NEW YEAR

    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千家万户热热闹闹过新年的时候,

大家在忙着干什么呢?是躲在被窝数红包还是打游戏?

是在外面走亲访友浪啊浪,还是乖乖看书,或准备埋在作业堆里狂补作业?


除夕

快乐


sdzfgdhg

春节的尽头,是开学。By东野小兔


But,本兔没有冒着“每逢佳节胖三斤”的危险胡吃海喝哟,而是积极践行“读书和运动,总有一样在路上”的精神,到罗浮山玩,光上山下山步行就花了九个小时,步行三十多公里(俗话说的花钱买虐,因为路痴下山走错路),第二天又到红花湖骑行十八公里(运动爽歪歪)。

还专门(shunbian)到健身房练了好多天,为的是刷免费电视(家贫买不起电视,呜呜),搜罗更优秀的影片资源,酝酿了好几天,给你们精心准备了一份大礼包哟,请尽情狂欢。

开头这么长,就想和你们套套近乎。可累死我了,如果你们觉得不好玩,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  言归正传,本兔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部优秀纪录片,是我到健身房连刷两遍看到的,真的真的很好看哟。        by 东野小兔

提到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经典的纪录片,你会想到哪些?

         是不久前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指尖上的传承》?

        是许多年前的《汉字五千年》还是《敦煌》《圆明园》?


NO,以上都不是,今天让我们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叮咚叮,你有一封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1
高萌的美学风

《如果国宝会说话》由央视纪录频道创作团队打造,每集5分钟,一共100集。入选的100件国宝标准是那些具有坐标意义,能够改变或者推进文明历史的进程的文物。它沿着中华纪年的历史梳理,第一季跨越的时间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第二季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季为唐五代宋辽金夏,第四季为元明清。

好玩、有意思、短小的特点符合当下节奏快、碎片化浏览的习惯和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目前第一季25集已经播完,不枉本兔一口气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连刷两遍。这25集风格多变,精彩纷呈,有空灵诗意、来自三千年记忆的贾湖骨笛,有自带惊悚风、又高贵优雅的莲鹤方壶,有刷新我的兔眼,大流量女主古代女战神妇好的传奇……让我们来一睹为快!

听着不徐不疾的低调男声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悦耳,看着精心拍摄制作的每一帧画面和每一行文字都是悦目。这文案也是没谁了,比肩《舌尖上的中国》啊!

甲骨文那集的结尾说:“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要比抒情哪家煽,我不服(扶)墙,就服你!

人头壶仰望星空的画面出来时,也配了一首小诗:

六千年,

仿佛刹那间,

村落成了国,

符号成了诗,

呼唤成了歌。

画面、音乐、旁白、诗行相互交融,烘托出来自遥远时空的苍茫和深邃。这一集的标题叫“最初的凝望”。是不是很有满分作文范儿呀?


25集短片熨帖本兔的每个毛孔,比小鲜肉啊还要鲜。它在豆瓣评分9.4,超过了《国家宝藏》,看来吃瓜群众不单是是喜新厌旧,更喜欢这种接地气的“高”“萌”讲述方式哟。“高”说的是它题材是古老而珍贵的文物,是历史文化精华,兼具外形美与历史文化底蕴;“萌”说的是它展演的方式居然不像一般纪录片那样庄重威严,一本正经地解说让人觉得枯燥和疏离,而是把流行文化嵌入其中,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不但降低了国宝欣赏的门槛,还让人觉得小清新和“萌萌哒”。

真正美的东西,是具有普遍性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相信观看完《国宝》之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体会到这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感觉。

当然,高兴观看的同时,本兔感受到了来自国宝的致命诱惑,分分钟想抱一个回家(这个真不敢,还是趁假期去博物馆参观);同时也觉得分分钟暴露年龄,因为气势雄伟的“后母戊鼎”在我们读书时的历史教材上,明明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呀!

比如第三集的陶鹰鼎,它的外形特征具有双重性,既体现出上古的王者之气,又体现现代审美的视角“萌萌哒”。当解说词“萌萌哒”一出,画面跟着闪了两下,仿佛是国宝跳了两跳。

再看鸮尊,它则是“高萌预警”。旁白开口画风就与其他集不同:“乍一看会觉得这是一只蹲着的狗。”还用单机游戏“愤怒的小鸟”做类比,简直是大写的不按套路出牌呀!太符合本兔的审美口味了。

更有趣的是,在刻辞骨柶中,甲骨文宝宝动起来,连成了一则短动画片,演绎了一个人的一天。你看,“人”叉上发簪变成“夫”,出“门”打猎,在森林里用“箭”“射”向“鹿”。“鹿”咀嚼的动作像羊驼,被射中还会叹气。射箭那一段的背景音乐,好像超级玛丽的BGM。这样质朴、稚拙的画风,真是返璞归真,接近先民造字之初的本心。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鸮尊,它出自曾经执导《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叶君之手。

这集的高速旁白与“央视出品”形成碰撞,满屏弹幕刷满了“萌”。最后一段解说词“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都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像一片羽毛,在观众心里轻轻地挠了一下。

2

于细微处见精神

在片中,国宝被拟人化了,一片萌萌哒。虽然我们无法真的让国宝开口说话,但至少,可以通过影像还原器物本身。

一般我们以为青铜器是青绿色的,但其实那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之后的颜色。当节目组用考古界最尖端的3D扫描技术进行质地还原后,复现了何尊当年金光夺目的原貌。解读它的价值时,节目组选取了122个字的铭文中“宅兹中国”四个字,因为这是“中国”这两个字最早的记录。

还有一些其它的地方也是。比如片头每一集的小标题,连文字的质感都会与文物相匹配。

人头壶这集,恰到好处的传递了时空的悠久和苍茫感,视效导演汪隆介绍,“其实星星闪烁的频率,星空转的速度,都经过了仔细的微调。流星划过的时候,人头壶的脸庞会微微亮起来。”

而同一集里,国外同时期的一件件展品,背景也是定制的,其中每一粒灰尘的大小,多还是少,飘动的速度都经过计算的。虽然,这些灰尘乍一看可能没那么明显。

而对解说词,节目组也是反复斟酌,常常写到20稿以上,写完后还有专家组把关,再进行文学润色。由于侧重点不同,有些集的解说词重在传递信息,有些则试图启发思考,或者将文物与今人生活进行连接。

比如陶鹰鼎中的一句话很受网友喜欢:“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又比如贾湖骨笛,是公元前7800年到9000年的先民们用骨头做的笛子,用于狩猎或欢庆。解说词直接点明其中的诗意——“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去文末搜索资源尽情观看吧!


大过年的,本兔蓬头垢面,饥肠辘辘编完容易吗,看完不求赏,求赞!

懒癌必备,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影片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