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老前辈们的智慧结晶、经验之谈、琵琶历史展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守的根本
———以传统琵琶流派的特征为例
林 嘉 庆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的物质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空前提高,我们用了几十年走完西方国家需要几百年的现代化路程,但是,在这一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也离传统越来越远,丢失了其他民族没有因现代化而丢失传统的诸多方面,付出了其他东西方国家没有因现代化而付出的传统文化代价,而这种代价是极其沉痛的。
针对现在已经“看不懂”传统文化的现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时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把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作为重大国策。在这一国策的指导下,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与传统音乐的其他方面相比,作为“国乐之王”的琵琶相对来说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传统琵琶流派的认识严重不足。
首先是传统琵琶流派的特征不明确,传统琵琶流派的特征本该是前人已摸索出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系统知识部分,现在却倒模糊不清了。究其原因,,以及随后打着“创新”旗号的诋毁:凡是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全盘否定前人成为艺术精英的时尚,导致琵琶知识的断层,使“国乐之王”的琵琶艺术断开了历史的脉络,失去了惜日的风采,甚至琵琶艺术专业的教学也只能凭个人的经验。
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就是要建立起能在未来引领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知识体系。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换句话说,人类为了适应各种自然环境以满足自身生活而努力的结果。文明是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文明也包括科学文化、艺术等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水平,各民族在社会实践中运用高度智慧的总成绩就形成文明。
艺术是通过生动的形象,集中反映特定民族的审美情趣、感情倾向,突出展示特定时代的文化精神,以获得与物质享受完全不同的精神愉悦。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艺术,每一种艺术的水平也代表着不同的文明程度。艺术 “破旧立新” 的扩大化,以及持续地诋毁,实际上是对中华文明的野蛮摧残,其恶果是有些艺术已难再现了,有些艺术也濒临失传。
普列汉诺夫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①这里的“生动的形象”应该包括题材内容的生动和艺术形式的生动,艺术形式的生动就是有鲜明的特征。
特征是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对特征的表达要准确、简明、严密,准确是符合实际,简明是简单清晰,严密是没有疏漏。就传统琵琶流派而言,特征就是特别出众,格外突出,与众不同,确定不变,能区别与其他琵琶艺术不一样的独特之处。表现出特殊的风格,样式和效果,形成特有的性质或品质。
传统琵琶流派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别性特征,所以才叫不同的派别。各派传承人的第一要务就是坚守自己派别的特征,使其发扬光大,培养能继承特征的接班人,宁缺毋滥。传统琵琶流派的每个特征都是前人的文化积累,都是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结晶,都是中华文明的成果,都是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谁把传统琵琶流派的特征搞乱了,搞没了,谁就是在亵渎传统文化,谁就是在自毁中华文明,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浦东派琵琶艺术两百年来,一直追寻着民族文化历史的根系,结合自身中医郎中的特点,不断挖掘传统中的精华,琢磨出一套符合民族审美情趣的琵琶艺术技巧。这一技巧的特征是:左手十宣穴部位按弦,右手四缝穴前端弹弦,琴执左腿上。这三个基本特征就是浦东派琵琶艺术演奏的内核。无论弹什么曲目,无论那一代传承人,这个特征都没有变,都坚守了这个内核。
浦东派琵琶艺术的传承人,正因为坚守了这个内核,才有第三代传人陈子敬被清廷封三品官戴,赐“天下第一琵琶”。才有第六代传人林石城首任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师。现在经国家音像权威部门的专家们用音响仪器,在民族器乐演奏的经典曲目中测量,只有浦东派传人的《十面埋伏》各项音响指标合格,其他所有被测演奏都有不同的音响缺陷。,这项编号:GB/T33665-2017 的国家标准已于2017年12月1日实施。这就意味着浦东派传人弹的《十面埋伏》成为数字音响领域的样板之一。也就意味着,继第三代传人陈子敬、第六代传人林石城之后,浦东派的第七代传人又做了一件国家级的大事。这也说明,符合浦东派的演奏特征是历代浦东派传人创造民族音乐辉煌的基础,没有浦东派演奏特征的条件,就不可能有浦东派的奇迹,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浦东派的演奏特征,传承好浦东派的演奏特征。
:“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要抢救的正是非遗中要消失的特征,所要保护的也正是非遗中突出的特征,及其背后蕴涵的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使之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标识。因此,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前提,首要任务。
琵琶艺术的根在传统琵琶流派之中,琵琶艺术的记忆也在传统琵琶流派之中,琵琶艺术的未来还是在传统琵琶流派之中。
—————————
①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浦东派琵琶艺术第七代传人 林嘉庆
2018年4月
已开通全国基层琵琶老师群,群里有“民间高手”与音乐学院专业教授和老师,你若敢录自弹遮面小视频上传虚心请教,绝对受益匪浅。长按二维码加我微信要求邀请加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