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提及爱情这两个字时,都用美好,浪漫,至死不渝来形容它,人们对于善始善终的爱情总是无比向往,对于那些拥有完美爱情的人也充满了羡慕。对于花季懵懵懂懂的少女而言,爱情更是神秘莫测,让人迷恋。
对于张月琴来说,学生时代遇到艾青,是她的幸运,和他相恋,更是她的小窃喜,原本是师生恋的他们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16年,原本以为相濡以沫,可以共度一生。却不曾想在她33岁时,两人却丝毫没有当初的情分,甚至张月琴要将艾青告上法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提起艾青,我们就想起了他最有名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这首诗中,艾青以潇潇洒洒的笔墨怀念了自己的乳母,表达了自己对乳母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人们都知道这首让艾青名声大噪的诗,却很少知道,这首诗是他1932年因为参加爱国运动被捕入狱后在狱中所作。一次牢狱之灾并没有抹去青年的豪情壮志,铮铮傲骨,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爱国决心。
出狱之后的艾青,机缘巧合地来到了一所学校当老师,打算将自己的所知所学都传授给新一代青年,这也不失为一种为一种报效祖国的方式。只是不曾想,在这所普普通通的学校里,艾青却邂逅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在这里,艾青遇到了热情似火,充满活力的15岁少女张月琴,一个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一个是坐在下面认真听课的学生,在日常的相处中,两人便产生了惺惺相惜,不谋而合的感情。
艾青被张月琴身上洋溢的青春活力所吸引,而张月琴就如同诸多仰慕者一样,被艾青的文人气质和才情所折服 。
两人虽然各怀心思,但谁也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可能是碍于身份和年龄,二人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原本不太可能再有交集,只能将心事藏进心里的二人,却因为诸多变故,重新走在了一起。在张月琴毕业的那一年,她因为家中变故,不得不辍学回家,回来阴差阳错上了前线,成为了一名医护工作者,而艾青也因为无法忍受张月琴的离去,毅然选择了辞职,四处游历。
或许是上天安排的缘分,一别四年,两人兜兜转转,竟又在五年后的一次话剧演出相遇了!
想想,昔日笑靥如花,朝思暮想的人儿就站在自己的面前,艾青怎么能不激动?而对于张月琴来说,这同样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昔日心心念念的对象如今就在自己面前,艾青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感情,当机立断作诗一首,向张月琴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而张月琴在得知艾青也同样喜欢自己时,欢喜自然是可想而知。于是两人便顺理成章的定了情,许下了生生世世的誓言。
坠入爱河的二人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艾青在与张月琴相识之前,早已经在家族父母的张罗下,有了一段名副其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对于受过先进思想的艾青而言,这段婚姻,完全就是一段枷锁和禁锢,自己根本无法忍受。
这种无法忍受,在艾青遇到张月琴后变得更强烈,在和张月琴确定彼此的心意后,艾青迫不及待回到老家,和发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并且净身出户,很快回到了张月琴身边。一年之后,两人如愿进入婚姻的殿堂,结为夫妻,开始了幸福美满的二人生活。
两个相爱的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倒也过得温馨自在,和和气气。不久,张月琴便怀孕了,有了爱情结晶的二人自然是欣喜若狂,十分期待这个新生命的诞生。
在顾小家的同时,艾青仍然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参加一次爱国运动,艾青被反动分子盯上,受到迫害,只得逃亡香港。而妻子张月琴因为怀孕行动不便,便留在了延安。
新婚不久的夫妻,因为时局不得不分隔两地。仍然处在蜜恋中的二人可谓是受尽了煎熬。一个身在香港,躲躲藏藏,思念着远方的妻子孩子。
一个怀着孕,忍受着孕期的各种痛苦,担心着丈夫。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艾青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延安,此时,他们的女儿已经两岁。久别重逢的二人自然是喜极而泣,无比珍惜这一刻。
二人终于能够不必为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而牺牲了,可以如愿安安稳稳过日子了,可是一切并不能按照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有的人注定了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夫妻二人的磨合,家庭的琐碎使得这个家庭整天布满硝烟,一个要求解放思想,一个要求回归家庭,观念的不同使得二人关系越来越紧张。
对于艾青而言,他喜欢的只是当初那个青春活力,充满文艺气息的女学生张月琴,而不是整天为了家庭琐事奔波,洗手作羹汤,生儿育女的妻子张月琴。
当初的二人为了追寻爱情,不顾父母朋友的反对,艾青甚至为了张月琴,抛弃了发妻,如今二人却因为家庭中的琐事不断争吵,不禁让人十分唏嘘 。
艾青作为一个诗人,他想象的生活是充满诗意的,家庭的零零碎碎,鸡毛蒜皮让他不堪忍受。而张月琴,身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而丈夫,让她感觉一点责任都没有。他后来又出轨了一女子高瑛。得知这一消息的张月琴心灰意冷,将艾青告上了法庭。二人从此一别两宽,结束了婚姻。
我们无法否认艾青在中国诗坛上的成就,但他的个人生活却让我们无法苟同。对于他而言,爱情只是一场风花雪月,他只享受爱情的诗意和文艺。
只是可惜了他的历任妻子,尤其是张月琴,不顾一切,满怀期待嫁给他,却只落得个旧人不如新人,一人抚养孩子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