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太难了,给妈妈买金饰,还要看弟媳脸色

太难了,给妈妈买金饰,还要看弟媳脸色

2022-09-24 20:24:53

女儿有能力孝顺妈妈,给妈妈买金饰戴,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当有心人觊觎妈妈的东西时,就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了。

杨女士,婚后家庭条件不错,平时喜欢买买金银首饰。回娘家的时候就喜欢给妈妈带些项链、手链之类的小饰品。

本来想孝敬妈妈,却没想到惹出了不小的家庭矛盾。一开始杨女士的妈妈收到女儿送的金饰很开心,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戴着,好让身边的人看看自己的女儿对自己有多好。杨女士看着妈妈这样心里也很开心,觉得礼物买到了妈妈的心坎上。

然而有一天杨女士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让她回家一趟。

回到家里,妈妈便把杨女士买的首饰一股脑地都还给杨女士了。杨女士很不解,妈妈跟她说自从戴了这些东西,杨女士弟弟的老婆王女士就经常阴阳怪气的嘲讽她,说她一个老太婆戴的东西比自己还洋气,出去丢人现眼,让她有这闲钱都留给自己的孙子孙女。

被儿媳说多了,老太太心里也不得劲了,就想趁儿媳不在家把东西还给女儿。听完母亲的诉说杨女士也很无奈。此后她都是给妈妈买吃的穿的用的,再也不给妈妈买金饰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杨老太太作为婆婆太弱了,竟然混到要看儿媳脸色的地步。但老太太无非是想平息家庭矛盾,又想守住女儿的钱。女儿赚钱也不容易,为什么要把女儿的辛苦钱给对自己有所图,又不尊重自己的儿媳妇。

很多老太太偏心儿子,仰仗儿子养老,看儿媳想要什么便给什么了,宁可委屈自己,委屈女儿,也不愿意委屈儿媳妇。但对于杨老太太来说:首先她是妈妈,其次她是婆婆,最后她才是奶奶。

在她心里她最爱的人是她女儿,儿媳再好也越不过女儿去,而孙女也有她自己的父母,根本不用她这个老人家替她操心。

杨老太太是宁可委屈了自己,不戴这样金饰,也不想便宜了儿媳。杨女士送杨老太太的金饰属个人物品。物品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完全在杨老太太个人,她的东西她想给谁就给,谁不想给谁就不给谁,这是她的自由。

一位正常的母亲不会去剥削女儿,满足儿媳的虚荣心。也不会用女儿的钱贴补儿子和儿媳。她的东西,她想给谁就给谁,只要是出于她本人的意愿,别人无权干涉。

对于婆婆而言,有了第一次妥协,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的妥协。

下一次,儿媳再看上婆婆的东西,她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将婆婆的东西据为己有。婆婆若不给,儿媳会对婆婆心生不满。婆婆给了,儿媳会觉得理所当然,并不会因此而感激婆婆。

儿媳妇的欲望,会在和婆婆的一次次拉锯中变大。一旦婆婆拒绝给予,儿媳便会怨恨婆婆。

真正可以做到不顾及儿媳看法的婆婆很少。除非她们不住在一起,而婆婆也不指望儿子和儿媳给自己养老。有期望就意味着有妥协。拒绝的话语也因为有指望而难以说出口。

婆婆的举动会让儿媳妇心里不舒服,觉得婆婆拿自己当外人。但其实是儿媳动了不该有的心思。看婆婆的东西好,贵重就想据为己有。

作为儿媳妇,王女士的行为太不应该。不想着孝顺婆婆,婆婆有好的东西还想打劫来给自己的女儿,太不应该了。

婆婆没有主动把好东西给自己的女儿,就对婆婆出言不逊,是王女士的又一错。

而作为杨女士而言,她和杨老太太的行为其实都在迁就王女士。两个人因为不想平白无故把金饰给王女士或她的孩子,所以直接选择了不买不送不戴。她们由此少一些乐趣,但同时也平息了一场家庭纷争。

东西只有心甘情愿地给予才会感到快乐。杨女士无意于讨好弟媳,这样的弟媳她也讨好不好。送东西给她她觉得是理所当然,不送便连亲情都罔顾的女人,不值得过深的接触。

有人可能会说杨女士不会做人,给妈妈买金饰的时候给弟媳也带上一件,她就不会有怨言了。但欲壑难填,王女士这样的人,一味地只想索取不懂感恩,对她再好,她都记不住,而对她有一次不好她便会出言不逊。这样的人,永远讨好不来。

一般情况下,婆婆和儿媳住在一起,明事理的婆婆都不会想把事情弄的太糟糕。

婆媳相处不过是各退一步。儿媳不生不该有的心,恪守本分。婆婆不管儿媳的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