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美文荐读】吴琼丨《红楼梦》告诉我们的六条人生真理

【美文荐读】吴琼丨《红楼梦》告诉我们的六条人生真理

2022-09-24 21:22:11

关于《红楼梦》,三毛说,《红楼梦》是一生一世都要看下去的书。周汝昌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王国维说,《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如果说,世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那么对于《红楼梦》,后人似乎永远都怀揣着崇敬和赞扬,迄今为止还没有听到过反面的声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带给我们的价值与思索以及其他的方面实在太多太多,譬如,从《红楼梦》中六位女性身上便能找到受用一生的人生真理。

一、薛宝钗:无论是奉承他人还是展示自己,都要适可而止,太过分了就惹人讨厌了。宝姐姐也说不好是不是《红楼梦》中的女二号,如果说这是一部双女主的小说,那么她与林妹妹姑且都算做是女一号吧。她的好处是大家所公认的,稳重大方、处事圆滑、恪守礼教,不过这些好并不是她自身的优点,而是她为了迎合当时那个大环境的需要而刻意伪装出来的,你从来看不出,她自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所以,讨厌她的人就不仅仅是有点讨厌,而是十分的讨厌。从她进入贾府的那一刻起,就想给贾母和王夫人这两个贾家的绝对权威性人物一个好的印象,直到后来待选才人失败了,开始把目光放在了贾宝玉的身上,于是也就越发的想把这个印象变得完美,从每说一句话到每一个举动,步步为营、无孔不入。可对于她的良苦用心贾母似乎并不领情,反而表现出了反感。

有例为证,贾宝玉被父亲打得皮开肉绽那一回,什么也不想吃,就想吃小荷叶儿小莲蓬汤,王熙凤表示要请大家吃这道平常难得一尝的皇家御膳。贾宝玉一向是贾母的心头肉,贾母对王熙凤也一向是喜欢的,听她这样说,免不了要夸她,“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这话我听了都替她恶心。首先,贾母叫王熙凤“凤丫头”“凤辣子”那是奶奶对孙媳妇的昵称,可王熙凤是薛宝钗的表姐,她这样叫就是一种没教养的表现;其次,一个是奶奶,一个是孙媳妇,一个是封建大家长,一个是代替大家长管理家族内部事务的晚辈,这二者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较谁更巧,那是对贾母极大的不尊重。果然,“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刘姥姥游大观园那一回,贾母带领众人来到薛宝钗的住处,“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她想告诉贾母,我是成熟的、注重女德的、适合做一个贤妻良母的,不像同龄的女孩子那样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内心有那么多的想法。但贾母却给她泼了盆冷水――“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从书中可以看出,贾母是个爱热闹的人,又一直活在富贵人家,吃穿用度自然不喜欢太素净,更何况是装出来的素净,更加惹人厌弃。

二、李纨:人在低谷时不要向别人抱怨,没有谁会与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都是旁观者。李纨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子贾珠的妻子,按理说,在贾府中的地位应该并不低,但她在小说里却没什么存在感。并不仅仅因为她出场的次数少,更是由于故事开始时贾珠便已经离世,她以一个寡妇的身份出现,而且是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典型,书中描述她“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待亲养子,处处陪伴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在那个时代,孀居者有很多场合是不能出现的,比如婚礼、丧礼,而且不能涂脂抹粉,衣服也要穿素色,就像尤氏在李纨那里洗了脸,还要用李纨身边丫鬟的胭脂水粉,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看不到李纨在什么事情上有发言权,即便是凤姐生病,她和探春、宝钗一起管理贾府的时候,也不做什么决定,下人们有什么事,都叫去回探春。

黛玉刚进贾府那一年,李纨的儿子五岁,按照古人十几岁就结婚的习俗,她那时也不过就二十多岁。而且书中交代,李纨也是出身官宦人家,颇通诗书,还跟大家一起办诗社、作诗、行酒令。一个年轻又有学问的女人,又“处膏粱锦绣之中”,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那是因为她深知一个道理:这是她唯一的生活模式。在那样的时代下,那样的家庭里,不允许她花红柳绿,不允许她浮想联翩。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她对这样的状态和境遇安之若素。没有人听到她抱怨过,或者说对谁倾诉过,无论她内心如何,表面都是一副无知无觉的样子。她知道跟谁说都没用,人家即便有同情和怜悯也只是暂时的,没有人会日日对着你那副怨妇般的脸孔,甚至保不齐那些比她过得好的人还会暗自窃喜。

三、平儿:做人永远要为自己留条后路。平儿虽然表面看去只是一个丫鬟,但她的实际身份是王熙凤的得力助手、贾琏的半个小妾。作为贾府首席执行官的王熙凤,对平儿是十分信任和依赖的,贾琏对她也并不是没有感情,她完全有理由狐假虎威,也完全可以“近墨者黑”,可曹公却把她塑造成了一个温和善良的人。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的都是在做事决绝毒辣的王熙凤苛待下人的时候,她偷偷地放人家一条生路,生性风流的贾琏在外面拈花惹草的时候,她悄悄地帮他瞒过,以至于当王熙凤失势垮台的时候,作为她的心腹,平儿并没有受到牵连,仍旧有人念着她的好。

四、鸳鸯:有些人站在你的立场上为你说话,并非真心对你好,只是在利用你达到自己的目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女人,没有点特性、没有点分量是很难被读者注意的。鸳鸯作为一个丫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那一回。好色了大半辈子的贾赦,老了老了还要纳贾母身边这个贴身丫鬟为小妾。鸳鸯哭着在老太太面前剪下了半绺头发、发誓终身不嫁的时候,虽然也以胜利告终,但贾母没有把她送给贾赦,并不是真心把她当做体己人、为了她好。“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这老太太不过是时间长不管家了,借机会敲打一下众人:我才是这个大家族里的number one!

五、贾探春:一个人的清醒和干净,改变不了糊涂的年月和肮脏的世界。“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从给三姑娘的判词上不难看出,雪芹先生对她是既喜爱又惋惜的。探春没有理由让人不喜爱,贾府在经济逐渐陷入困顿之时由她接手管理,一上任便实行了很多开源节流、改革新政的措施,其中最伟大的一项便是将大观园承包了出去――“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这样的思想,别说是一个封建社会未出阁的姑娘,就算是现在的很多管理者恐怕都是在遵循她的这条路线行走。偌大个贾家,内务曾被很多个女人管理过,前有贾母和王夫人,成书之时是王熙凤,后有李纨、薛宝钗,可王夫人是迂腐陈旧,王熙凤是中饱私囊,李纨的能力不够,薛宝钗是为了爬到宝二奶奶的位置上故意做给人家看的,只有探春是真心的为了贾家好。在查抄大观园的时候,她会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样的见识怕是那座园子里任何女人都不具备的。可,那又有什么用呢?正如她自己说的一样:“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六、林黛玉:你是什么货色,我给你的就是什么脸色。说实话,一部千古奇书,最让我叫屈的就是世人为什么都认为林妹妹那张嘴尖酸刻薄、林妹妹爱使小性儿、林妹妹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有人会说,林妹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呀,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她的这些特征多么的显著。可她的尖酸刻薄只针对宝姐姐,那是因为她是她的情敌,这是一个女孩儿再正常不过的反应;她的小性儿只使给宝哥哥,那是因为她爱他,她见不得一贯博爱的贾宝玉跟别的女孩儿亲近;她的理想化只留给自己,那是因为她很早便没了父母,在外婆家寄人篱下,外婆那时已经不管家了,真正的掌权者是从一开始就戴着有色眼镜看她的舅妈,感伤身世是每一个少女的本能,现实情况不允许她没心没肺,她不得不伤春悲秋。谁见到她这样对待过别人?她那样自命不凡,可当香菱要从零基础学作诗的时候,连老好人薛宝钗都懒得教她,林妹妹却欣然接受了这个学生,悉心教导;她那样心直口快,可当从没对她好过的王夫人走进潇湘馆的时候,她仍旧是搬来椅子倒来茶水;她那样风流婉转,以至于让阅女人无数的薛蟠见了一眼就遍体酥麻,可一天也离不开女人的贾琏却一路护送她从京城到姑苏,办完了林如海的丧事,又完完整整的把她带回来,都不敢沾惹她分毫。可见她比谁都明白,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方式对待。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曹公眼中真实的红楼梦中人又是什么样的,这六条真理足以让我们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