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第96期博物馆下午茶“宫徵流觞 · 民乐——琵琶”在天津金融博物馆成功举办。本次下午茶活动由天津金融博物馆和天津广播电视台滨海广播联合主办,滨海广播《城市记忆》节目制作人于霁丹女士担任主持。近百名市民参加了本次博物馆下午茶活动,数千人通过“北京时间”平台观看了活动直播。
本次活动中,青年演奏家宫瑶老师将讲座和乐曲演奏相结合,从琵琶的来源讲起,详述其构造、种类、指法与音色,为大家开启宛转悠扬的民乐之门。“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宫瑶老师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民乐知识,使我们深深感受到琵琶的魅力。
琵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手指往前的这一下叫“批”,回来的这一下叫“把”,因此最初把它叫做“批把”,直到秦朝才有了“琵琶”的写法。琵琶盛行于北朝,到了唐代成为当时盛行的乐器,敦煌壁画中描绘最多的便是横抱琵琶的形象。可以说,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琵琶由“头”与“身”构成,木制的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传统上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弹奏技巧上,右手有弹、挑、夹弹等指法,其中弹、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础的指法。左手有揉、吟、带起、捺打等技巧。琵琶音色清澈悦耳,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琵琶的音质特点。
之后,宫瑶老师又用几曲琵琶乐展示了民乐不朽的魅力:《送我一支玫瑰花》、《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十面埋伏》等琵琶乐曲将武曲与文曲的区别展现得淋漓尽致。武曲以戏剧性的表现为主,激烈、壮观;文曲则以抒情优美、简朴动人的旋律,深刻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生动展示令人向往的意境。
除琵琶外,古筝、中阮、二胡、古琴也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舞奏等形式演奏出的传统民族音乐,将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天津金融博物馆下午茶系列讲座自开办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下午茶”主讲嘉宾来自于各个领域,定期为大家讲述各种不同时期的金融历史,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异彩。天津金融博物馆“宫徵流觞”系列活动在近期还将邀请民乐演奏家举办其他乐器专题讲座,最新活动信息请关注天津金融博物馆官方微信、微博,更多精彩活动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