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成教授在中山大学八十五周年校庆广东音乐专场上的表演现场记录。
《禅院钟声》是一首广东民调,由粤乐音乐家崔蔚林创作于抗日战争末期。乐曲讲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女子,他去外地苦读并求取功名后,回到家乡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已经和别人结婚了,于是他就出家了。剃度的当天晚上,他想起负心人的无情无义,再也难以自已,于是在寺庙里就着钟声、风声、木鱼声,唱出了自己的满腹悲苦,和对负心人的谴责……
《禅院钟声》全曲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很深沉的慢板,旋律哀怨、迟疑而又带有期望之情;左手的揉、吟、滑、按含蓄而委婉。乐曲虽然借用了“禅院”之名,意为求平和与宁静,但实际的音乐却让人有触动心底的感伤。第二部分是由反复了三次的1/4拍子的由慢渐快的段落组成,音乐宛然从慢的节奏中渐渐活跃起来,含蓄地表现了人们展望未来,对光明的企盼。
乐曲采用的是“乙凡线”调式,该调式的特点是大量地运用7(低音)、4两音,使音乐的情绪凄凉、悲切、哀怨缠绵。该调式音乐大多用来表现伤感、不幸和心情难过的一类内容。
黄金成: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顾问、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民族管弦乐演奏家。
从事教学、演奏工作四十余年,桃李遍及天下。近年来,应邀到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香港音乐事务统筹处、香港女青年会中乐团讲学及演奏。并参与与中国艺术团、广东电视艺术团、广州侨联艺术团、星海音乐学院艺术团、香港岭南艺术团、香港进恋二十面体、澳门中乐团等团体,远赴美、加、德、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国访问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