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箫曲欣赏】《古刹幽境》品一盏清茶,听一首清乐

【箫曲欣赏】《古刹幽境》品一盏清茶,听一首清乐

2020-11-10 01:22:25

每天推送总第282期!2017第92期。精心编选,用心编辑。每天七点,准时送达!一切,都是为了观看管乐飞扬的您---我的朋友!


好消息:为方便朋友们查阅编发的内容,本平台开通了号内搜功能,点击打开下方的“阅读原文”,在新页面内输入想要查询的关键词,可以搜到本平台编发过的相关内容。这样做,是更好的为朋友们方便查阅。


▲    箫演奏:张维良

       作    曲:张维良

       所属专辑:茶雨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灵隐寺》

《古刹幽境》,引宋之问《灵隐寺》之诗而作。


乐曲起始由拨弦乐器模仿三声古剎钟鸣,如黎明前的早课晨钟,在雾气氤氳的山林间缓缓远递; 主奏乐器則是张维良亲自演奏的洞箫,内敛的箫声娓娓诉说灵隐寺的古朴灵秀,至于随主旋律游走的竖琴、铝片琴音則是山泉的淙淙水流,清澈沁涼,伴隨古剎千年不息。


《古刹幽境》中,古刹的钟声,浑厚,深沉。有风吹过,铃声叮当。是谁,是谁在这个静谧的夜晚,将那一管班驳泛紫的竹子吹响,清越、深远。一声声淡远的哀鸣,莹莹点点,从箫孔滴滴滑落。不由屏吸凝神,任那一腔幽怨在胸中回荡。


这一曲《古刹幽境》,正应了曲名中的“幽”字。幽静、悠远,似远古吹来的风。箫声缥缈,思绪随之而飞,时间停滞。


钟声扣扉,琴箫和鸣,妙指妙心,音落意绵,曲终了,心却轻灵起来,如寒山古寺中寂然打坐的一禅子,伴青灯黄卷,闻远钟好风,看月移树动,心迹冷然。

夜深独坐幽思品一杯清茶,聆一曲《古刹幽境》,细听箫声,宁静而悠扬,心却随着音乐的慢慢铺开,让清心淡雅的逸情在心中流淌,对生活的美又有些悸动。


都说箫是孤独的。当看到幽暗泛着紫光的箫,便觉他历经沧桑,却又孤傲潇洒。听着这个曲子,眼前似乎出现一座古刹,月光清幽洒下,于松柏间,一男子悠然吹响那一管紫箫。箫声呜咽,天地间一片寂然。


洞箫名曲《古刹幽境》,那沉郁低徊、空灵幽静的绵长哀婉音符把闲落的思绪引向了一个奇雅、清秀、素心向佛的世界。欣赏这样的音乐,是一种心灵上的憩息和听觉上的愉悦和宁静。

沉闷的钟声、清脆的银铃、凝润曲折低婉的萧韵,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听之,仿佛置身于远离喧嚣尘世的幽谷,虽然没有世外桃源的闲适安逸,但却能在沉寂的环境中梳理思绪,遥看芸芸众生,感悟岁月沧桑,也是一种难得的情致。素净清雅,不沾一丝的杂念。旷幽、淡远的音韵能让人想起什么呢?


是“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的轻柔含蓄?还是“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离愁别绪?亦或还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极深哀痛?谁能说得清呢?


舒缓幽悄的绵绵离恨中,似乎有一缕浅淡的玫红含在里面,隐约依稀,如同天边的云霞,妩媚婀娜中幻出了水中月雾中花的浪漫,但也只可朦胧地远观,不可近亵,伸手触摸时,便消失无踪影。凝眸,是瞬间的缥缈,如幻如电,但也就是这星点的虚幻,在电光石火的刹那,化作悱恻凄凉的低诉吟唱,镌刻于心。

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上柳梢头,幽静、悠远的箫音,似远古吹来的风袭来丝丝寒意,给静谧的夜晚,带来如怨如诉的思绪,使人因迷恋这箫音而久久不能成眠。箫声缥缈,思绪飘飞,在钟声扣扉、琴箫和鸣里,体味出妙指妙心、音落意绵、曲终人散的意境。在寒山古寺中寂然打坐的一禅子?冷然的心迹伴青灯黄卷、闻远钟好风、看月移树动,禅思梵音的苍凉在舒缓的音乐里渲染得淋漓尽致。太过的静谧凄凉幽怨,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需要用心仔细体会品味,才能悟出其中的绝妙来。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不曾到谢桥。”听这样的乐曲,不由得想到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采桑子。浓情淡语悲婉凄楚的思绪都隐含在了清空如画自然平浅的曲调里了。

很多人对古刹却充满了一种敬畏膜拜的心情。这里是一片远离繁华的幽僻之地,葱郁茂密的松柏、巍峨耸立的山峰,层峦叠嶂上的奇花异草,轻盈妙曼的云雾,还有潺潺的溪水、清澈甘甜的山泉、自由嬉戏的鱼虾,在静谧旷远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空盈灵动,让思绪超脱了灵魂的局限和世俗的纷争,飘然逸到了广袤的寰宇。


真的如此纯而真的沉寂吗?


寻遍了古刹的千年古槐、万年松柏,在山崖的缝隙里、在僧人的木鱼声中、在散发着檀香木余香的宗卷上,似乎看到了紫骝骄嘶、柳映画桥,也看到了佛前莲子在哀怨地诉说着寒武纪的心事。是昨梦前尘?霸桥柳的凄迷?还是西湖水的柔婉?重睹芳华,霏霏细雨,可否能飘洒一珠帘的浪漫?在秋的萧瑟里却透出了春的柔情和冬的寒意。

世纪的轮回也许在花草树木的寂静里已悄然萌发,低沉的洞箫缠绵悱恻哀婉如诉,可是女儿家那深藏心底的思绪?在睫毛的掀动里,明眸,能否看得见一个真实的魂魄?那粉红与碧绿的画卷是否已清晰如栩?


也许,凡尘中的俗子是无暇顾及这些清新脱俗的清雅。默了无数遍,只把心海的涟漪轻漾,还是洗不去逐水枫叶的痕迹。佛曰:心中有尘。于是欲把心剥离。其实,心是剥不掉的,血肉相连,洁白的宣纸上,是点点殷红。


人如朝云,飘然远逝,卷帘,映出雪地梅花的清幽与寒素,亦幻亦真、亦虚亦实。在残红褪尽的时候,显出一片纯净的雅致与高洁。秋的萧冷,可否凝成一派清蕴深婉的北国冰川的韵致?落花残影都袅在哀婉迂回的曲子里了。


看似沉寂,实际极其幽怨。凄凉孤寂中有诉不尽的愁绪。人生如梦如云,聚无由、散去容易。斜月画屏,烟雾迷梦,消魂处便是断肠时。空把洞萧抚遍,灯火阑珊,微雨。


在幽静的地方的,古刹象征着什么?寓意何在?


幽的谷、奇的峰、秀的水、郁的树,在香烟缭绕中,有人祈祷。衣袂飘飘、环佩叮当,也不过是浮华里的几分浅淡点缀罢了。我辈皆是红尘中人,即使游离在青山秀水之中,也脱不去一个俗。于是,我便置身于尘俗里,用难得的片刻宁静,去聆听古刹的钟声和叮咚泉水了。


佛曰:不可说。我便悄悄地将那半窗疏影珍藏在心间。


陶醉在幽静悠然的洞箫古刹的幽境里,感悟着世态炎凉和岁月沧桑,在宁静中赏曲赋词,欣然。


《古刹幽境》曲谱

 张维良 曲

 寒山 记谱

 红楼月影 制

资料来源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走过路过 不要错过

               传承国乐  传播国乐  

               管乐飞扬  每天七点

               与您有约  不见不散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寒山僧踪佛上殿 | 怀古 | 朝元歌 |  高山流水 | 赤壁怀古 | 大雄宝殿  九华苍松 |  双声恨 | 洞箫入门 |  阳关三叠 |  碧涧流泉 |  渔礁问答  |  葬花吟 春江花月夜 |  秋江夜泊  |  屈原问渡  | 梅花三弄 |  红楼梦曲集   |  良宵引 | 泛沧浪 |  梵海云僧 |  峨眉佛光 |  宝鼎赞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任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