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8.昭君留给大同的礼物(琵琶老店)《大同民间故事广播剧》

8.昭君留给大同的礼物(琵琶老店)《大同民间故事广播剧》

2021-10-26 23:00:16


琵琶老店

    大同古城大西街,座北向南有一座旅店,门前曾挂一块木匾(现在大同博物馆)上面刻有四个大字“琵琶老店”,店主人还保存过一把琵琶。相传,汉代昭君出塞,路过平城(今大同)在此店住宿,那把琵琶也是昭君走时留给店主人的。

    琵琶老店的原名叫做东胜店,主人家姓韩。这家客店地处繁华地段,雅静舒适,过往官宦多歇于此。

    昭君本是民间一个绝色佳人,是在西汉元帝举办的选美大赛时被征进深宫的。昭君对皇帝选美十分厌恶,一路上对押送的官员痛骂不停。按昭君的美色,本应被选为妃子,可因为得罪了选美的官宦,有人在昭君的画像右脸蛋上加了个黑点。女子起黑痣为不祥之兆,于是,昭君被打入冷宫不得进朝。

    当时,西汉和北部匈奴战争不休,国库兵员空虚,双方都求和心切。匈奴单于(Chán yú)呼韩邪深明大义,愿意求和,汉元帝求之不得,两国互低使节,长期战乱结束。呼韩邪不顾千里劳苦三次朝拜汉元帝,第三次,他提出要娶一位公主回去。汉元帝为长期平息战火,也有此意。就让呼韩邪在行宫等候,听侯佳音。究竟让谁去,一时成为难题,因为几位公主年幼无知,就是能去,金枝玉叶之体怎能经受塞外风寒之苦,在宫中选一个才貌双全的宫女,封为公主,倒是良策,可左挑右挑也找不到合适人选。元帝为此事心中烦闷,只见淡月当空,跟随两个小太监在花园信步漫游。忽听后宫传来隐隐约约的琵琶弹奏之声,悦耳动听,悲切凄苦。元帝顺着声音到了冷宫,叫人打开铁锁,见一个绝世美女怀抱琵琶正在为同伴弹唱,元帝大喜,这不正是和亲之人吗?昭君见了万岁驾到,就把如何进宫被害一事奏于圣上。元帝大怒,传旨严惩从中作梗官员,并把昭君召进宫中,昭君虽是女子,但胸怀大志,精通事理,为了双方百姓不受战乱之苦,欣然答允。元帝就封昭君为公主,许于呼韩邪为妻。

    第二天皇宫上下喜气洋洋,恭贺与匈奴和亲之喜。元帝派使节陪送单于夫妇,一支由数百骑车马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离开京师北上。

护送昭君的队伍路过大同,地方官员迎进城中,把单于和昭君安排在东胜店。昭君得知明天就要离开汉土,依依不舍,久久不能入睡。昭君独自踱到院内,望着当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命人取出琵琶,实奏思乡之曲,表达对故土留恋之情,悠扬的乐曲惊动了平城百姓,围在店外洗耳恭听。昭君边弹边唱,唱自己坎坷一生,唱自己的满腔怒恨,唱到对故土的留恋,声声泪,字字悲。大同的民间艺人把曲谱集成册,传说,就是现在的大同耍孩腔。

    在东胜店住宿一晚,第二天继续上路,大同百姓夹道而送。过了武州寨,看见了外长城,汉马停步不前,又得换上匈奴的座骑。昭君扶着马背说:“连马也知道留恋故土,我却要离乡远去。”当她看到一望无际的烽火台,想到了为了两族和好,永不交战,毅然换马北上。这也就是“汉马不过边城”的故事。

    昭君走后,韩掌柜请名家书写“琵琶老店”四字挂在门前,从此买卖兴隆,“东胜店”这个名称也渐渐被人忘记了。

流传地区:大同一带

采集时间:1983年8月


演员表

主播--大飞

制作--小东

导演--霍达

出品--蓝博沐文化传媒

(考拉FM、喜马拉雅FM同步推送(搜索《大同民间故事》即可收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