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感受国粹,无声流淌在江阴的大街小巷

感受国粹,无声流淌在江阴的大街小巷

2022-03-31 23:21:25


注目江阴,倡导传统
与你共同追逐纯文学梦想的平台    



知微见著-感受国粹



        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这就是我们国家的软实力,也就是我们国家的精髓所在,那就是我们的国粹。从四书五经到农耕节气;从唐诗宋词到紫砂文化;从京昆戏曲到江南丝竹;从文学书法到汉服衣着;从古典舞蹈到茶叶美酒;从漆器木雕到婚丧喜庆等等,无不浸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这就是我们所热爱,所需要弘扬的国粹。我们现在讲弘扬国粹,不必要拘泥于形式的高大上,并非在富丽堂皇的展览馆、博览会、大剧院、研讨会的场合才是在宣传国粹。有时,在细微处,在默默无闻中,在小规模,在网络或现场,大家交流,观摩,品味,借鉴,学习也是很好的方式。

真正热爱国粹文化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为宣传国粹出力和奉献。昨天,我在几个圈内发出一个帖子,转发一个视频:在浙江的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时,一位女子在一个3人小乐队的伴唱越剧“白蛇传”戚派唱腔。演唱富有激情,伴奏颇有功夫,仅仅一把越胡、一块的笃板、一支洞箫就在饭桌上演唱得非常悦耳动听,引起观众的阵阵喝彩。我看,这就是因陋就简,就地演唱,也是体现他们热爱中华戏曲文化精粹的具体表现。

在我们江阴,为弘扬国粹而在奋发努力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没有高调宣扬,然而,他们在为真情弘扬国粹默默地奉献着,辛劳着。新成立的江阴市紫砂协会,以及“黄宝斋”、“宝壶斋”和大批紫砂,陶瓷爱好者们经常在交流,在展示他们的收藏;中式风格群在互相切磋着我们传统的中国风的衣装;在黄山下,“菁莪书院”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讲述我们祖先的优秀礼仪文化;定波路的“江上芸香”,也在为孩子们现场演示古籍刻印的技术,在讲述我们这个城市的大批名人的事迹;汉服群的帅哥和美眉们热爱汉服,把汉服当作是自己的心爱,他们经常在文庙梳妆打扮,身穿古代服装,簪花闪亮,丝绦飘逸,长袖摆动,一步一姿,那是他们青年人对话传统的穿越;许多幼儿园,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咿咿呀呀地背诵唐诗,小学、中学的戏曲进校园也吸引着家长和市民,在锣鼓的有板有眼的敲击下,地方戏曲在孩儿们的水袖舞动和情感演唱中,将永远流传;每年春节,城中社区,北大街社区的居民就想要一幅好对联,表示节日的喜庆。社区满足了他们的心愿,过年的快乐在一幅幅大红的对联中,使千年流传的楹联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我的好友王先生,在盘龙社区又在为居民们上课了,他也在演讲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现代人的结合,使广大居民接受我们先祖的优秀传统教育。他讲的有声有色,循循善诱,居民们则在认真听讲;在南街老年大学“长青艺术团”,越剧团的演员,京剧爱好者们正在排演或演唱。京剧教室里,有不少70-80岁的老人在引吭高歌,他们正在唱“四郎探母”、“生死恨”、“武家坡”...而吴小君她们一班越剧爱好者,正在排练“梁祝”、“孟丽君”等,她们名声在全国响起,在央视11戏曲频道亮相,她们是红遍大江南北的“角儿”。本地的一些朋友们正在收集本地的历史人物,事件,他们是爱国家,爱家乡,在微信圈内传播我们熟悉的,不熟悉的历代、历史事迹;在唐公祠,一批吴文化爱好者有在潜心研究我们先祖的家乡——吴文化的起源和历史渊源,这又是为弘扬家乡的文化精髓开辟的新天地。在健康路“清冽书店”,又有一批关于城墙、玉器、茶具、明清家具等介绍古代文化的书籍到货了,这些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好书,待我去看看...

综上所述,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人民,正在掀起学习,继承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努力。他们或许无声无息,或许我们不为所知,但是,他们就是把我们国家的国粹当作精神财富,在发扬壮大,在极力传承,他们在做默默的,久长的奉献。没有大肆宣扬,没有惊天动地,而我们是见微知著,看到他们每时每刻为继承,发扬,壮大我们的精神世界,让国粹更加繁荣而持之以恒地奋斗者,迈进着。



图片拍自凌云,如有冒犯请联系删除,谢谢。

--------

下方查看相关文章

江阴古桥,梁太子赠锦带波卧遥凌古渡

二月初二,吴文化研究会江阴分会诞生

北门往事,城北老街区同兴里前身由来

江阴味道,春天美滋味好吃还是在北漍

国粹相聚,玫瑰开惊艳时光只为遇见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