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琵琶行教后记

琵琶行教后记

2022-07-04 18:11:55








作者 拉姆 才让拉毛


 

今天讲完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感觉自己此时还沉侵在文章中浮想联翩。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在浔阳江畔,在枫叶荻花的瑟瑟声响中,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不衰的知音绝唱。恰似俞伯牙与钟子期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你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凭你的才华该是那个年代唐宪宗王国的宠儿,不料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你怀才不遇,终以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于是你带着唐时的郁愤,把心灵融进了土地,把悲悯送给了穷人,把忏悔留给了自己,用诗歌见证了: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一种苦难命运。
    

   当我‘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时。你的琵琶声让我忘了归去,让我的朋友忘了出发。我的思绪随着你的弦声翩跹起舞,瞬间我不知愁是何滋味?
     

    当我添酒回灯重开宴时,千呼万唤才把你邀出来,你却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时候我何种的心情?只觉得你是我江边月夜里最美丽的点缀,婉如我江州司马的冬日暖阳。我从不刻意地去追忆往事,但在你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琴声中,我忆起了我年年岁岁挥不去的忧伤。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瞬间才恍然发觉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感谢你有缘在我的生命里昙花一现,明月夜就让我为君翻作《琵琶行》在字里行间,永远地铭记浔阳江畔初识的你。


 

  曲终人散时,我这江州司马的衣衫已被泪水湿透。欲问今夕是何夕?君已陌路相逢又何必曾相识-------


【晋明心语

看了拉姆的《琵琶行教后记》,唯美的句子把我带到一千多年前的夜晚,文人骚客和天涯歌女演绎的知音绝唱又一次让我想起数日前本平台发表的拙作《渭城朝雨》。同样是一千多年前的故事,似乎《琵琶行》更凄美一些。

      然真到了阳关,才明白王维何以要在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前,加以渭城朝雨、柳色青青。就像,真到了玉门关,才明白何以羌笛怨杨柳,春风不度。因为阳关与玉门关,确实是一片灰色与黄色。雨少,几无绿色,更遑论春风。据说,古之班超在西域纵横无敌,跟各国谈笑风生。老了,求天子,“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情辞哀婉。要真到了酒泉,到了玉门关,才知道他不是撒娇——酒泉与敦煌,好歹有树,有云,有水气。出玉门关,绝壁大漠,一无所有。

    塞外和浔阳是两个世界。一出塞外,人便显得极小。天地茫茫,圆转广被。随便一条垂天长云便如条大鲸,看得让人气短。浔阳江畔,水天一色,在枫叶荻花瑟瑟声响中,夜闻琵琶语,挥泪赋新词;曲终人散时,何必曾相识。感叹命运多舛,同为天涯沦落人……

    作者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教育工作者,用诗的境界归纳了这篇美文,为我们重新建立了一个唐人的世界。回过头来看,古人吧,今人吧,都会为情所困,都有人生诸多不如意。因为人很渺小,所以内心世界很容易被全新的事物击碎或重塑;但人的有趣处也在于,可以持续不断地,在无边的世界里走着,不断创造新世界,拉姆就是这样一个文化行者,向作者致敬!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拉姆 才让拉毛,笔名 雨恨云愁,化隆民族中学任教,喜欢把落寞掩于岁月,把忧伤止于唇齿,屏蔽世间所有身不由已的纷扰,喜欢用音乐雕刻时光,喜欢用文字诠释作茧自缚的痛。


顾问 :孔繁(将 晏兆祥(董事

家,人、画家)

(山西商会会

C0C0兼版面

委:仲晋明 王保彦

制作:曹冬

平台主播:雨寒

影剪:王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郵箱;511552540@qq.com


IOS 苹果系统请长按以下二维码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