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李燕萍||鸳鸯湖踏雪

李燕萍||鸳鸯湖踏雪

2020-10-31 21:46:26

鸳 鸯 湖 踏 雪

作者 | 李燕萍   编辑 | 剪风

晨起,推窗一看,又是一场大雪。与前几场不同,这场雪不是杨花柳絮般的悄悄地落地,而是撒盐般的细小雪粒簌籁有声。雪虽下得并不太急,但一直不停,午饭后地上已积了厚厚的一层。

躺在床上,看到微信圈里朋友在晒鸳鸯湖赏雪的美照,心里痒痒的,也想去鸳鸯湖看看雪景。近两个月的流感害得我躺在床上,误了好几场外出赏雪的机会了,现在感冒好多了,该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了。

去年一冬干旱无雪,天气寒冷干燥,好多人染上了流感,直到今年的元月2号才下了第一场雪,承蒙老天爷眷顾,又连下了两场,到今天的这场该是第4场雪了吧。也许是少雪的缘故吧,每下一场人们都欣喜若狂,纷纷呼朋引伴外出赏雪,忙得不亦乐乎。

在电话上约了大妹,我俩分头赶到西关桥头汇合,汇入了鸳鸯湖赏雪的人流。鸳鸯湖其实并没有鸳鸯鸟,跟洞庭湖、鄱阳湖等比起来它也根本算不上叫湖,它只是县政府近年来在城西郊开辟的供人休闲纳凉的一个大园子,里面栽种了垂柳花草,并开辟了一个人工湖,湖面上建了精巧的亭台水榭,也架了一些拱形的水泥桥。它南依君山余脉,北临滔滔渭水,并在穿城而过紧邻园子的渭河上建了一段蜿蜒曲折的廊桥,是县城渭河风情线上的一个亮点工程,是县城的一个的公园。官方叫它武山县生态园,老百姓却习惯叫它鸳鸯湖,我也弄不清大家这么叫的原因。

别看鸳鸯湖园子不大,但在夏天也确实是一城人纳凉散步的好去处。盛夏,酷热难耐的市民们常在清晨或晚饭后赶往这个地方休憩。沿着渭河上新建的廊桥大概走个十几分钟就到了鸳鸯湖。

园里清风习习,湖岸垂柳依依,清澈的湖面上还时不时荡着几只游艇,湖上笑语喧哗。也有一些年轻人租了环湖的特制自行车,车上有几对脚踏可载三几人,他们兴高采烈地蹬着车环湖游览。大部分游人则选择沿湖畔的宽阔平坦的大路散步。湖里翠绿的芦苇迎风摇曳,随着氤氲的水气清凉的微风拂面而来,给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凉爽和愉悦。成群的野鸭悠闲地游着嘎嘎地追逐着,似乎在欢迎着人们的到来。有时还可看到通体雪白,长着尖尖的长喙,细腿修长的白鹭在轻盈地飞上青天。站在高高的紧临园子的渭河长堤上,倚着大堤上精美的栏杆眺望渭河两岸,蒹葭苍苍,水草丰美,很像湿地公园。还有不少叫不上名的水鸟在此嬉戏,而野鸭最多。鸭群最多的是黑色的,也有极少数是红褐色和头上点缀着翠绿色的。再向鸳鸯湖岸望去,垂钓的游人平心静气地等着鱼儿上钩,打太极拳的老者气定神闲,跳广场舞的大妈自得其乐。如果是周末,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他们在大人的陪同下坐碰碰车,玩旋转木马,或兴奋地坐呼啸而来的过山车。有时还能听到欢快的笛子声和优扬的芦葫丝声从园中飞出,那是一些爱好器乐的游人特地到这里练习演奏。夏季园里还会举办全城的纳凉晚会。驾鸯湖在夏天确实是热闹的喧嚣的,它是全城人游乐纳凉的乐园。

冬天的鸳鸯湖则一改往日的喧嚣,随着严寒沉寂了下来。草木凋零,山枯水瘦,满目荒凉。渭河沿岸的老北风刀割似地,刮得人透心发凉,人们去鸳鸯湖的则寥寥无几了,当然下大雪时是例外。

下午2点多我和大妹沿着渭河边的廊桥向鸳鸯湖进发,说是廊桥,其实是架在渭河畔的悬空的类似于栈道的水泥桥,这是政府修建的渭河观光风情线的最有特色的一段,与栈道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面靠山另一面架着扶手栏杆,而是两边都是栏杆,伏在一侧的栏杆上就可观赏滚滚东去的渭河。它也并不像江南的廊桥那样有顶蓬。走在廊桥上才发现廊桥一改冬日的冷冷清请,桥上笑语喧哗,十分热闹,有已踏雪而归的人,还有正前去赏雪踏雪的人,他们扶老携幼,倾城而出,只为一睹雪天的鸳鸯湖的芳颜。

踏着路上厚厚的积雪,看着雪地上踩出的深浅不一的脚印,脚下咯吱咯吱的雪声分外觉得悦耳,桥面积雪已被蜂涌而去的人们踩得溜滑,我俩互相搀扶着一步三滑地往前挪,好几次都差点滑倒。多亏一手还紧紧抓着廊桥的栏杆,不然准得跌个仰面朝天。

才到园门囗就听到人声鼎沸,刚进园就看到满园子的红男绿女,还有好多随大人来赏雪的小孩,他们个个脸蛋冻得通红,嘴里哈着白气,互相追逐打闹拍手跺脚,有的滑雪,有的堆雪人。大人们也一改平日的稳重,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有的抓着雪球打雪仗,有的爬着或躺在雪地上,有的甚至在雪地上打滚儿,有的双腿腾起跳得老高,有的顺手扯下了脖子上花花绿绿的围巾挥舞着呐喊,摆出了各种姿态拍照,都想通过镜头留住与雪共伴的这美好的一瞬。人们笑着闹着简直乐疯了,个个兴奋得像过大年一样。

再看湖面上已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冰面上白茫茫的一片,枯黄的芦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岸边静静地停泊着几艘无人问津的游艇,真有点"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况味。抬头远望,北面的山头上银装素裹,河水也消瘦了许多。渭河滩头一片空旷静寂,鸟雀一只也看不见,衬得似乎潺潺的流水声也分外清晰了。这画面令我忽然想起柳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此时若再配个“青箬笠绿蓑衣"的垂钓者就更有诗意了。下午,雪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阳光洒在湖面上,鸳鸯湖一边是雪天山水的寂静,一边是游人狂热的欢闹,一边是皑皑白雪,一边是红装素裹,在一抹午后的斜阳的映衬下分外妖娆。

曾记得有"咏絮才"的晋代才女谢道愠把雪比为"未若柳絮纷纷起"而受到叔父谢安的称赞,而其兄比拟为"空中撒盐差可拟”被叔父认为不够形象,其实今天的这场雪厚厚地铺在地上,水分很少,白得耀眼恰似撒在地上的厚厚的盐层。看来雪有时像杨花柳絮,有时像空中撒盐,不可一概而论。这银白的雪又令我想起了《水浒传》中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景,林冲顶着朔风踏着碎琼乱玉前行,对,这踩在脚下的白雪叫它碎琼乱玉真倒真是十分形象。

我和妹妹照了几张像后,妹妹忽然说鸳鸯湖的野鸭怎么不见了,别是冻得飞到其他地方去了吧。我说鸭们大概藏在那高高的芦苇丛中避寒了吧。正说着,就见从芦苇荡里一只只黑色的野鸭拖儿带女地游了出来,在湖心还没结冰的水面上尽情地嬉戏着,银白的湖面点缀着黑色的野鸭,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好一幅寒鸭戏水图,简直美极了。再回望渭河滩头的湿地,一丛丛的水草中出现了隐隐约约游动的黑点,渐渐地游近了,又是成群的野鸭。有的从芦苇边探头探脑地张望,有的轻快地拍打着水面,有的亲密地偎依在一起。仔细观察,才发现鸭群中大多是成双成对不离不弃的,一只飞起必有另一只跟着飞起。我至此似乎明白鸳鸯湖命名的原因了。再看它们的生存状态,原来野鸭并没有随着严寒销声匿迹,反倒活得更欢腾了。呵呵,苏东坡曾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之赞,而我此时也斗胆想说“渭河水寒鸭不惧"了。鸭们的耐寒能力可真强啊,寒冷的冬天冰凉的河水并没有阻挡它们生存的脚步,反而使它们的生命力更为顽强。人们该如何对待情感对待生存,这群野鸭难道不是已经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了么?

虽然戴着口罩,但脸和耳朵还是冻得生疼,尽管如此,我感到这次郊游还是不虚此行,我们看到了雪天的鸳鸯湖的另外的一面,就像飘飘洒洒的雪花如柳絮的轻盈灵动的美,纷纷扬扬的雪粒有空中撒盐的凝重厚实的美一样,鸳鸯湖的美在不同的季节也各有不同,这次踏雪而行,鸳鸯湖又为我们展示了它雪天的别样的美。

2018128

作者简介

李燕萍,女,武山县洛门镇吉家庄人。高中语文教师,现任教于武山一中。经常坚持散文写作,有多篇散文发表各类报刊。

联系我们

欢迎各位喜欢文字的朋友投稿, 统一投稿邮箱:39058825@qq.com(友情提示: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附上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二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