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
各种相同或不相同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叫做节奏,它表达了音的长短关系。
节拍
带重音(强的)和不带重音(弱的)的同样时值的音乐片段的循环重复,叫做节拍,它表达了音的强弱关系。
节奏和节拍永远同时存在于音乐当中,它们以各种不同形式的音的长短关系和音的有规律的固定性的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
在乐曲或歌曲中,强的或弱的等时值的音乐片段,称为“拍”,每个单位拍用具体的音符来表示,叫做拍子。例如,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的称为四二拍或二四拍,其中的第一拍是带有重音的,称之为“强拍”,第二拍是不带重音的,称之为“弱拍”。
表示拍子的记号,叫做“拍号”。拍号用2/4、3/4、4/4、6/8等分数形式来表示,其中分母表示以什么时值的音符为一拍,分子表示每小节有几拍。例如:2/4拍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6/8拍表示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在五线谱中,拍号记在谱号的右边,拍号中间的短横线用五线谱的第三线代替,分子和分母分别记在第三线的上下。在实际记谱中,也可以用标记来表示不同的拍号,例如4/4拍可以用C来表示,2/2拍可以用¢来表示,4/2拍可以用CC来表示。
拍子的特点及强弱规律是通过拍号和小节线的划分来表示的。无论是那种拍子,小节线后面的拍总是强拍,小节线前面的拍总是弱拍。同样的音符,在不同的拍子下会有不同的强弱规律,如下两图,是相同音符的旋律,但不同拍子(2/4拍和3/4拍)的强弱区别:
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
一般地,音符时值的基本划分都是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等,即一个全音符 = 两个二分音符 = 四个四分音符 = 八个八分音符。若是把音符的时值自由均分,这就与基本划分原则不一致,就形成了节奏划分的特殊形式,我们通称为N连音。
三连音
用均分的三部分来代替原本基本划分的两部分,如下图:
五连音
用均分的五部分来代替原本基本划分的四部分。
六连音
用均分的六部分来代替原本基本划分的四部分。
七连音
用均分的七部分来代替原本基本划分的四部分。
如下图:
二连音
用均分的两部分来代替原本基本划分的三部分。
四连音
用均分的四部分来代替原本基本划分的三部分。
切分音
将弱拍或弱位置上的音与后面的连接起来变成了一个强音的节奏组合,称为切分音。切分音打破了原来的节拍强弱规律,形成了切分重音。
切分音的写法是:一个小节内的切分音往往记为一个音符,在跨单位拍且无法写作一个音符时,则写成两个音符,并用连线来连接前后两个音符;两小节之间形成的切分音,不可以写作一个音符,要用连线将前后两小节的音连接起来。几种常见的切分音的写法如下图所示:
单拍子
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二拍子或三拍子,称为单拍子,例如2/4、3/4、2/8、3/8、2/2、3/2拍等。
单拍子中的音符时值组合法
基本单位拍之间应该符尾彼此分开,不相连,形成几个单位拍的音群。若单位拍的音值小于四分音符,那么在节奏不复杂的情况下,用共同的符尾把小节中所有的单位拍连接起来,但为了清晰起见,第二、三条符尾可以根据单位拍分开。
在单个音符时值很小、划分繁复的情况下,每个主要音群可以在分成两个或四个相等的小音群。
包括全小节的音值,用一个音符记写,不用遵守单位拍彼此分开的原则。
休止符也可按照组合法则来记写,但不需要连线。整小节的休止,用全音符来标记。
为了简便记谱,如果可以用带附点的音符记谱时,可以不遵守每个单位拍必须分开的原则。
若单位拍中不止一个音符,且单位拍中的最后一个音的时值要延续到下面一拍时,就不能用附点形式,而要用连线形式。
复拍子
由相同类型的单拍子组成,每小节有两个或多个强拍的拍子,称为复拍子,例如:4/4、6/4、6/8、9/8、12/8等。
复拍子中的强拍与次强拍
由两拍的单节拍组成复拍子,强拍与次强拍是:
由三拍的单节拍组成复拍子,强拍与次强拍是:
复拍子中的音符时值组合法
复拍子中的单拍子要彼此分开,组合法则与单拍子相同。
占据了全小节音值的,用一个音符记写,但九个单位拍的复拍子不能用一个音符来代表。
混合复拍子
由两拍的单拍子和三拍的单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组成的拍子,称为混合复拍子。常见的有5、7、11个单位拍组成的混合复拍子。
混合复拍子的时值组合法
招生范围:各年龄初级入门———艺术类高考生;
胡老师13513677717
郭老师13513677712
添加郭老师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