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舞笛丨悠悠万事 唯“1”为大

舞笛丨悠悠万事 唯“1”为大

2021-04-17 03:07:03

    有次我打出租车,广播里正传出一则煤矿发生重大事故的消息,司机随口问我:“你在煤矿企业工作,你说这煤矿会不会不出事故?”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我反问:“师傅,你也长年开车,你说这路上会不会不发生交通事故?”

师傅笑着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是,会,也难!”

打那以后,我就常常在思考“怎样才能不出事故”的问题,不停地琢磨怎样解决单位的矿工们对待“安全和生产”这一对矛盾的认识和态度问题,这是培训的关键性课题。

这两年,每到安全技术资格培训任务繁重或者新增员工需要岗前培训的时候,作为单位煤矿安全技术业务培训部门主管,我便到职工学校去课。当然,尽管讲课的主题基本不变,但每次讲的方法、内容还是有所不同的。我曾留意过,学员们听得最有兴趣的、反应最为热烈的,还是我那段关于“1”的阐释。

抓好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我们煤炭企业生产的重中之重。
  矿井生产安全耶?为天也!
  在此,不妨接过课堂上讲课的话题,漫谈一下我们的安全生产与那个“1”的关系……
  课,正讲到兴致高峰,我用粉笔在黑板上自上而下轻轻下划一道,而后认真的向大家发问:“这是什么?”
  大概由于我写下的这个“字”过于简单,一时间学员们个个茫然四顾,面面相觑,莫明其妙,半晌竟没一个人答得上来。

  当我用眼睛对着大家反复征询“谁来回答”时,学员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再三顾盼之后,终于有一个人疑虑重重且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说:

  “这,这,这……这不是个‘一’麽?”
  我一比大拇指:“恭喜你,答对了!”
  于是课堂一片哗然,学员们情绪顿时热烈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这时,我便毫不保留的慢慢道来一回——
  不错,这是个"一"。
  但是,这个一,它表示什么呢?
  它在这里只是一撇一捺,天地间的一个“人”!包括你、我、他,都是这么个“1”
  一个人,在这里,我们只管把它看作一个实数。
  接下来,我在黑板上又划个小圈“0”,再提问是什么时,可能大家有了经验,齐声回答:“是个零”。
  我再次伸出大姆指来:“恭喜你们,都学会抢答了!”
  学员再次轰堂大笑一阵,课堂气氛自此不再沉闷。
  而此时,我的话开始语重心长起来——
  有位专家说过,如果“1”代表一个“人”的话,那么他后来的相貌、名声、地位、金钱、学历、才干、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尊卑身份等等,都用可以“0”来比附,或者随便代入你的人生价值方程式。

  通俗一点讲,就是说,当你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你便拥有了“1”这个本钱。倘若日后,你长得漂亮,出落得标致,那你的生命就等于添加了一个“0”,其生命价值就会成为“10”。如果学习好的话,上了中学,你就有了“100”的身价。要是能争口气拿到了大学文凭,就又变成了“1000”。若是又上完了研究生,可有了“10000”的本钱。如果够能有更好的家庭条件,就等于再加上了一个“0”。倘若再找上个漂亮的配偶,就有了被人羡慕的条件,等于又多出一个“0”来。倘若你混得好,买到了又大又漂亮的住房,当然生命质量又会高出一个“0”来。依次类推,如果当了劳模,如果有了突出贡献,如果升了官甚至高级官员,如果更幸运的成了耀眼的明星,如果成了富豪,成了国家领袖,那么,每一个条件的添加,你的“1”都会次递增生出一个“0”来,你的生命价值会呈倍增效应扩展……你得到的“0”越多,说明你的命相越贵重,前面的“1”就会几何翻倍增值。
  大家听得屏气静心,极其认真。

然而,我要说,一旦一大串的“0”前面的“1”没有了,我们再来看是什么结果?
  ……

课堂上极静!俄顷,唏嘘不断。
  我抬高声调:无论多少零,都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只有保证你的“1”之完好,那些“0”才有意义有意义有价值
  每当讲到这里的时候,学员们便会恍然大悟: “哦,原来人世间最最珍贵的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不是荣誉,而是人的生命……”
  是吧?难怪我们的党会提出一个安全生产方针来,其目的是为了体现“生命至上”这个“人本思想”啊!

  既然明乎此理了,我们的思想障碍就得以解决了。回望过往,放目社会,各行各业,血的教训多不胜多。但凡规章制度,无不是无数生命、滴滴鲜血写就的。作为矿工,今后再面对违章现象时,就知道该怎样对待了!技术好,是业务素质要求的一个方面,还要我们从观念上、从认识上、从心态上强根固本,才可以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彻底抛却“三违”!否则,即使技术高、设备好、有制度,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需要不带血的产品,家庭需要不带血的成员,个人需要完好一生的身体。当我们面对“三违”现象时,为了这一点,我们的态度只有一个:坚决抵制,即为上上之策,善之善者也!

  保护好每个“1”才是硬道理啊!

  好几年后,一个当年听过我讲课的员工跟我说:“你讲的课非常形象,印象极深,对我影响很大,过去俺们这些年轻孩儿都不在乎那么多,总是不守规矩,后来也都不再任性了。这些年咱们矿大事故没发生过,小事故也少得多了,真得感谢老师您的教诲啊!”

直到此时,我才发现了我讲课的意义,找到了被粉笔末染白了的华发的价值。心头顿生丝丝欣慰!

 

作 者 简 介

舞笛,本名蔡全胜,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长期工作于煤矿企业,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煤矿作协会员,。曾在报刊上用本名和舞笛、狄湖龙等多个笔名发表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三部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