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抚琴伎乐俑带钩:古琴与管乐器竽合奏
现今与琴合奏的箫型制源于明清时代,清代《扬州画舫录》首次记述了琴箫合奏琴曲《普庵咒》的事迹,而同时代的《琴谱谐声》《指法汇参确解》中则详细研究了琴箫合奏的定调、合奏原则等内容。民国时期彭祉卿、査阜西首次将概念中的琴箫付诸于实践,开启了近世琴箫合奏的先河。
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通过对传统琴箫文献的解读,再现《扬州画舫录》《指法汇参确解》中的情景,并在继承前辈琴箫合奏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器乐合奏技法,以期在同一旋律中发挥琴、箫等各种乐器之特性,达到“恬雅和静”的风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听古琴之音,赏一轮明月。快来漕河泾听琴吧!
数量有限,发完为止
预约时间:9月18日(周一)
9:00-11:30;13:30-16:30
预约电话:64366239
曲目介绍
碧涧流泉、平沙落雁、普庵咒(节本)、长门怨、良宵引、忆故人、神人畅、杏坛、流水等古琴传统曲目。
主要演奏家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起师从父亲林友仁学习古琴。1993年起先后受教于姚公白、吴文光二位先生。
,全国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一般课题《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形态关系研究》等,。主编《琴学六十年论文集》,出版了《触摸琴史:近现代琴史叙事》《琴史》《古琴——中国国粹艺术读本》等书籍,并与龚琳娜、王华录制出版琴歌专辑——《弦歌清韵》。
受邀参加“比利时欧罗巴利亚艺术节”、“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庆祝古琴艺术成功申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恭王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等活动。其策划的国家大剧院“高山流水——古琴艺术展”、“和鸣——古琴进大学”以及“把遗产交给未来”等系列活动是国内普及古琴艺术的重要活动。同时受邀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举办音乐会。
英国ULSTER大学理学硕士,江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古琴先后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戴树红、林友仁先生,并得中国音乐学院吴文光先生和南京艺术学院成公亮先生的指点。1995年开始随戴树红先生学习琴箫与洞箫的演奏。演奏之余,兼擅雅箫制作。
特邀嘉宾
家嘉宾
邢媛
姚嘉怡
陈相林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