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人物】王小刚:一位年轻制笛师的竹笛情怀

【人物】王小刚:一位年轻制笛师的竹笛情怀

2020-10-15 04:37:29

情怀、奋进、逐梦

——记王小刚竹笛独奏音乐会

/徐登朝

 

【多年来,唯一不变的是我对音乐以及竹笛的热爱与情怀,我要把自己热爱的专业,当成一生陪伴的事业!】——王小刚

2017年12月16日,浙江音乐学院,“且听风吟”王小刚竹笛专场音乐会在这里圆满举行。
音乐会导聆:徐登朝


这天对于王小刚来说应该是这一生中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圆了他这生中第一场个人竹笛独奏音乐会。正如其恩师马迪老师所说的,王小刚是建国以来第一位年轻竹笛制作师举办专场音乐会,也是第一个在音乐学院举办专场音乐会的竹笛制作师。

时间如梭,转眼间,王小刚自1999年南下杭州学艺,也有十八年之久。这些年来,他在生活上、事业上、情感上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方有了如今的些许平静,总结一下过去,努力当下,着眼未来。多年来,唯一不变的是他对音乐以及竹笛的热爱与情怀。如今,更加坚定信念,踏实努力的吹笛、制笛、教笛,传播竹笛文化,把自己热爱的专业,当成一生陪伴的事业,为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而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作为小刚在杭州18年之久的朋友,也是非常期待这场来之不易的音乐会,并受邀担任他这场音乐会的导聆,在音乐会开始前的开场白,我并没做过多的准备,思绪万千,蜂涌而来,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要说要讲的实在太多,总想把信息多传递给观众们。临场前的半小时左右,梳理了一下内容,我想作为导聆,除了介绍作品本身外,如何引导观众聆听音乐会是很重要的!王小刚老师30多年来,将自己对竹笛的一份情怀与执着浓缩在了这场“且听风吟”专场音乐会中,音乐会的主题也是他的爱人起的名,特别有意义。今天,现场的各位,用什么样的心情和心态来聆听这次音乐会,我想主要是小刚老师对笛乐艺术的一份感恩之情,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实现到达自我艺术海洋的彼岸!所以,也正是点出了本文的标题“情怀、奋进、逐梦”。

音乐会一曲马迪老师经典的代表作《秦川抒怀》拉开了序幕,他的竹笛演奏与钢琴、古筝的默契配合,使得南北风格的笛曲精彩立现,或刚或柔,或激情或细腻婉转,美丽的音符不绝于耳,收获了现场如雷的掌声。妆台秋思》、《秦川叙事曲》、《幽兰逢春》、《二凡》、《跑旱船》等经典曲目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音乐会中助演曲目《帕米尔的春天》和《茉莉花变奏曲》由双竹竹笛艺术团的学生和双竹竹笛教研组的老师们完成,两首助演节目亦获得现场观众一致好评尤其是下半场第一马迪老师的作品《塞上风情》,开始前由王小刚演唱的一段信天游与曲子相结合,更是获得了在场所有嘉宾和朋友的热烈掌声。

音乐会后,浙江音乐学院的青年竹笛演奏家赵琦老师给出了如下的话语:南下杭州学艺十八载,只为年少励志初心梦 我们祝愿王小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加一帆风顺,事业上道路更加平坦宽广!

本文作者系笛友之家品牌创始人、《中国竹笛》杂志总编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小刚感言】:多年来,感恩我的家人不离不弃,坚定支持;感恩那么多传授、关心、支持、鼓励、爱护我的老师、兄弟、朋友、制笛同行。我出社会较早,特别感谢一路过来的恩师,吕广东先生、马迪先生、杜如松先生、应明章先生、周林生先生,感谢他们对我多年的义务、无私的奉献、全方面的教导。要说的太多,本次活动是我们一个既定的内部音乐会,提供给孩子们一个感受竹笛音乐会的机会,同时也是我的一份追求,一个梦想,一个小小的竹笛情怀。真诚感谢大家的关注、鼓励与支持!

此文发表于2017年第58期《中国竹笛》杂志

《中国竹笛》杂志第58期封面人物:刘铁男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获取《中国竹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