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今天我当班】法制日报: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法官奔赴山乡夜袭查“老赖”

【今天我当班】法制日报: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法官奔赴山乡夜袭查“老赖”

2022-02-23 02:26:51



3月1日晚,甘肃省庆城县,元宵节前夜,一轮圆月高挂天空,正是万家团圆之时。
  晚8时30分,,,向西北方向的山乡疾驰而去。
  这晚,法官要驱车奔赴山乡夜袭,让“老赖”们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法制日报》记者全程目击这次行动。



  “白天找人太难,有些人故意躲避执行。”在路上,“执行能手”郑富春法官向记者介绍,这次要找的第一个被执行人郭某,法官已经跑了四五次,只有一次找到了人。



  车辆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了40分钟后,抵达马岭镇琵琶寨村郭某家。看到有人来,门口拴着的大狗拼命地吠着。
  执行干警叩响大门,一分钟后,铁门打开。开门的是郭某的父亲,但干警找遍院落,都未找到郭某。
  “我们是来执行的,郭某在不在?”郑富春问郭某的父亲。
  “人出去打工了,不在。”
  “你知道他去哪里了吗?能联系上吗?”
  “不知道,也联系不上,他经常换电话,打不通。”
  问不出有效线索,法官对郭某的父母说明来由。
  原来,郭某以奖金周转为由,向王某借款8600元。,郭某只归还了4500元,之后就很难再找到人。
  “那让王某(申请执行人)来要,他来要我们就给。”郭某的母亲说。
  郑富春严厉地说:“我们是执行生效判决,。”
  听了这话,郭某的父母表示:“等郭某回来问清楚了,他没钱我们替他还。”
  此时,常务副院长郭伟说:,白纸黑字的,你别说‘问清楚’再还,就说什么时候给。”
  郭某的父亲表示,他家最近在修坍塌的院墙,一个月之内,。



  “还是没找到人。”从郭某家出来,郭伟告诉记者,对执行干警而言,夜间工作是常态,很多被执行人白天根本找不到人,要么电话不接,要么就说在外地。元宵节了,人多半都在家里。
  离开郭某家,执行团队奔赴下一个被执行人路某家。
  路某是一名90后,因琐事和邻居发生争吵、厮打,导致申请执行人史某一根手指骨折,.3万余元。判决生效后,路某拒绝履行,今年1月12日,。
  虽然明月高悬,但山村的夜晚找人十分不易。四处打听,几番周折,终于在晚10时见到了路某和她的丈夫。
  “当时史某也打我了,而且误工费算了70多天,。”路某对执行法官委屈地说。
,而且判决也生效了。现在到了执行环节,。”郑富春解释说。
  路某的丈夫提出,既然事发生了,钱他们肯定出,就是想把事说清楚。
  “你的意思是看有没有和解的可能,那我们可以主持调解一下,但还要看申请执行人的意愿。”郑富春对路某的丈夫说。
  “好,,你们主持调解一下。”路某的丈夫表示,他希望此次赔偿后,两家能和睦相处。“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
  从路某家出来,执行团队决定当夜顺路向被执行人徐某发出执行通知书。车辆沿着乡道前行,于晚11时许到达葛崾岘办事处。
  找到徐某后,法官让徐某填写了财产申报令,发放了执行通知书,限期郭某履行义务。



  当晚的执行告一段落。此时,已是零点10分,元宵节已经来临。
  返回的路上,郭伟告诉记者,,2017年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600多件,同期增长57%。,探索建设立案、审理、执行信息对接机制,结案率达到了96%。
  记者获悉,。2017年,,结案率100%,到位标的80余万元,标的到位率100%。
  历经4个小时,全程100余公里,翻越两山两沟,穿越两个乡镇,办理3起案件……记者的体验式采访完成了,但执行工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午夜时分,执行团队返回县城,小城安详宁静,街上行人稀疏,元宵节之夜,灯火正阑珊。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赵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