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燕,一九四八年生于音乐气氛浓厚之广东省台山市大江镇,自幼于乡间耳襦目染,深受音乐之薰陶;少年时代得陈品豪老师的启蒙以擅操笛曲名闻闾里。
廿二岁毕业于广州音乐学院笛子专业,师承陈添寿老师,罗德栽教授。七九年来港,应聘香港中乐团为笛子演奏员,尝随团赴澳大利亚,新加坡、北京及台湾等地演出。九O年五月应澳门文化学会之邀,赴葡萄牙演出。陈君现任香港浸会学院及演艺学院之笛子教师。
陈君习笛,恒持"学无止境"、"精益求精"之态度,故近年尝数度束袂北上杭州,拜学于笛子大师赵松庭门下,并有缘与当代第一笛子演奏家俞逊发、蒋国基及周林生等定交,相互论学,造诣益进。陈君于求学期间,常代表广东演艺界出席"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担任笛子独奏,深获好评。八六年曾多次与泛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大型中国笛子协奏曲"走西口"。八八年七月参加马文先生指挥之"张晓峰作品音乐会"首演笛子协奏曲"诗韵三章",令人耳目一新;其卓越娴熟之技巧,深得乐界之推崇,报界曾以"潇洒典雅"誉之;张晓峰先生于音乐会后兴奋得赋诗一首为赠:"诗韵三章遇能人,鸿燕一曲四座惊,莫道关山万里隔,世上处处有知音"。诚为乐坛佳话;,陈君参与香港中乐团团长黄安源指挥之"江南春--陆春龄笛艺六十年"音乐会,与陆春龄大师同台演出陆氏作品"今昔"及"水乡新貌",深受陆氏及乐评人赞赏。
▲ 《红叶吟》
演奏:陈鸿燕
作曲:胡结续
五律.红叶吟
文/梧桐絮语
本是常青叶,相思染老红。
风歌轻舞袖,霜吻好羞容。
意象海升日,神仪壁立松。
不争春卉色,魂落故园中。
深秋时节,我走进山里,来看我牵挂了一年的红叶。
在山脚下,我抬头仰望,但见山峦起伏连绵,片片、团团、簇簇的满山红叶,似燃烧的火焰,又似天边的云霞,红的让人眩目。
山里的秋是清凉温柔的,秋风轻轻抚摸我的面颊,我沿着铺满红叶的小径往前走,途中不时有片片红叶从树上飘落,婉如翩翩彩蝶落在我的身上,让人从心里感受到被热情似火的红叶轻拂带来的快意。
满山遍野的红叶,点燃了自己翠绿的生命,染红了秋的斑斓,浸濡了情的热烈。红叶似火、如云、如绛帐、如红巾,那一片片、一簇簇、一团团、一行行的树和叶,仿如排列成行的红帷帐,排满山山峦峦、坡坡岭岭,于是,整座山、整个世界被红丝毫不露地遮盖起来。
红艳似火,美如云锦,姹紫嫣红,妖娆美丽。红叶红得文人诗圣们坐不住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似二月花。”“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烟火,如花不待春。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这些诗赋无不写出了红叶的凄美与灿然。
我爱红叶,痴迷的却是它的品格。
在万木萧萧秋风肃杀的暮秋,那一坡如火如荼的红叶犹如翩翩红云弥漫在山岗,定会使你豁然开朗心情振奋。
红叶没有花朵那样娇艳妩媚的千姿百态,没有种子那样播撒四方的传宗接代,它不脆弱、不娇惯、不张扬、不喧闹、不躁浮、不附势、不迎俗,不择佳壤,不卑不亢,不求回报,不恋城市繁华,不计陪衬角色,不管世人评说,不与白花争艳,不与碧桃争春,不与石榴花竟夏,不与金桂比芬芳,不与春花比嫩红,不与夏荷比浅红,不与牡丹比羞红。它红的老迈,红的透彻,红的端庄。它的红不为招蜂引蝶,不供闲人装饰盆景,不媚纨绔子弟垂青,不与轻薄女郎樵采。它红出了自己的风骨,红出了自己的品位,红出了自己的真实和纯美。
红叶凝重、朴实,它安安静静,平平常常,不声不响,不浮不躁,它长在深山,与崖鹰为友,和风岚相伴,听飞瀑清歌,含和守素,耐得寂寞。它阔阔的叶子就像一轮太阳,清晰地叶脉仿如人生旅途,春天的它与花儿一同点染山野,夏天的它陪着花儿孕育果实,秋天的它默默地送走落花,自己却毫不保留地从此红透,默默地把绚丽的红留在秋冬,像是在继续着花儿的未尽事业,直到伴着皑皑白雪落地为泥,来年又一往情深无怨无悔地再做护花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