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万能图书馆》优酷开播,本剧讲述了6名工作人员在一间古老的图书馆中所发生的各种离奇神秘的事件,展开了一场前所未见的神奇冒险。轻松的剧情风格、搞笑的台词对白和紧凑而独立的单元情景故事,恰好符合当下网友的“下饭式”观剧需求。
因此,林赞专访了演员孔连顺,以下为专访文字整理:
孔连顺
演员
特效师
《万万没想到》《万能图书馆》
《何以笙箫默》《美人鱼》
《后会无期》 《绝世高手》等
Q
1、您误打误撞在网络神剧《万万没想到》中反串了一系列的角色后便迅速在网络走红,人称“孔女神”,您喜欢这个称呼吗?而给观众固定印象的反串角色会影响到后续的表演发挥吗?会不会想要摘掉这个标签?
孔连顺:其实这个称呼还是挺亲切的,因为一开始也没想到,后来粉丝经常喊“孔女神”,听习惯了不喊我觉得还有点别扭。反串角色其实对于我一个初学表演的人来说的话还是有挺大帮助的,因为一上来就反串演女装的话基本上不需要解放天性,一开始就解放的很开,所以对我来说演员经历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个契机。
之后如果有剧情需求还会继续来演反串女性角色,但不会刻意专门的去演这种角色,还是想表演的更全面一些,能尝试更多的角色。
Q
2、您似乎也参与过特效的制作,甚至之前成龙电影《大兵小将》的特效也是您参与制作,是什么机遇让您从特效师转为演员?现在还在做特效技术吗?
孔连顺:最早第一次来当演员是参与我们公司的《万万没想到》这部戏的时候。基于开拍前跟导演开会,导演觉得心里面缺这么一个角色,就想让我来演。之前我们公司大部分的同事都已经参演过《万万没想到》了,当时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然后就一口答应下来,结果就是第二天拍摄的时候才知道是女装,但是当时化完妆穿完衣服以后同事们觉得挺有意思的,既然同事觉得还挺好玩的,那我直接就这么演了,没想到后来观众也特别喜欢。
现在的话,因为特效师是一个需要长时间专注的工作,现在一直在演戏,没有办法就是能保证特效的时间,只是作为业余的爱好了,但是也还在研究。
Q
3、演了这么多角色,您演的大多数都是喜剧角色,是刻意选择吗?还是说选择喜剧,还是说真的只是喜剧演员?问一个经常问到的问题,喜剧的内核一定是悲剧吗?
孔连顺:演喜剧不是刻意选择,因为一开始就参与喜剧,再加上自己的外形条件,大家觉得演喜剧比较合适,所以演喜剧方面演的比较多,如果之后有其他机会还是想了解的全面一些,多演一些其他类型,比如说正剧之类的角色,毕竟做演员不能说只演一种类型。
“喜剧内核是悲剧”,其实我觉得分好几个方面,一般是观众来理解的。作为喜剧的小人物,虽然处在一个很悲的环境,很多这种角色始终是很向上的,可能在他自己看来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并不是悲剧,在观众看来理解的层面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好的喜剧有很多是悲剧,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喜剧都是悲剧。
Q
4、您算是真真正正意义上,互联网所催生出的明星“网生明星”。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表演之路?自己怎么看待这样一种评价?
孔连顺:最早的表演之路,从《万万没想到》开始演的多数都是段子剧,比较碎片化的表演。外面称我们的表演属于二次元表演,比较接近动画或者漫画的人物。在初期我出去拍其他戏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障碍,比如说跟大家的这个节奏不搭之类的。随着时间越来越长,演的戏越来越多,也一点点摸索到如何控制节奏,如何去跟不同类型的演员、不同类型的戏搭节奏,包括电视剧和电影的节奏也不一样,就一点点自己慢慢摸索学习,出戏大家就会觉得因为是从段子剧转变显得有点浮夸,但自己也在慢慢学着如何更自然、更成熟的去表演。
Q
5、《后会无期》、《美人鱼》、《何以笙箫默》、《绝世高手》,如今您演的戏越来越多,逐渐从网剧走上了大荧幕,电影和电视的表演风格有什么不同吗?自己现在是更喜欢电影还是电视呢?
孔连顺:之前跟一个前辈探讨过关于电影和电视剧表演的区别。电影存在于影院的大银幕上,它要求演员对于精准细节的把握,表演要非常简炼,要精雕细刻地去呈现。而电视剧因为一方面是时间比较长,另一方面它的节奏相对更缓和一些,要求演员能够更自然地去表现。所以这两种表演不太一样。
现在虽然电影演的多一些,但是两种我都还挺喜欢。因为你一旦明白它的原理和两边的区别以后,你会适应不同的表演方法。让我觉得其实对自己也是非常好的锻炼。
Q
6、现在《万能图书馆》正在优酷更新,您又从大荧幕转向小荧幕和易小星再次合作,之间有什么趣事吗?这次的角色和以往的角色有什么不同?自己有多大的自我发挥空间?
孔连顺:这次演《万能图书馆》有意思的事情还挺多的,首先是叫兽已经从之前的形象转变到现在他瘦了很多,在剧里面形象也挺帅的。以至于就是我在现场,在叫兽背影的情况下经常找不到他这会儿在哪,因为以前的话可能顺着亮光找到叫兽了,在拍摄现场经常就认错人,或者说半天找不着叫兽了,这种情况都是有的。而且我们这个剧的特色就是我是一个特别鸡贼,表情很严肃,喜欢给大家灌鸡汤,但是一个吃货老板,而一出场的每一场戏都是在吃。记得有一次吃戏,第一次拍、第一场吃戏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把午餐的饭吃了,而且还没少吃,导致拍的时候根本吃不下去。当时自己的心情就像是小品《吃面》里的陈佩斯老师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次的角色比起以前的角色,它会比起以前本身就很逗逼的角色更有反差。这次是一个老板,他地逗相当于是有一种反差的感觉。表面上很严肃,但在严肃同时又透露出来自己比较逗逼的个性,包括他内心的一点小心思,是一个反差比特别强、特别萌的一个人物。当时接到这个本子我就给这个老板设计了很多细节,包括说话的方式,他表情上的一些小细节之类的。这个角色给了我挺多可以挖掘的空间。
Q
7、《万能图书馆》拍摄当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一场戏?这种戏的话是到越到后期,然后越容易进入状态吗?还是说到后期就越来越疲惫,很难调整自我的状态?自己有什么技巧或者方法之类的吗?
孔连顺:
在《万能图书馆》中难忘的戏真的是挺多的。我记得有一场要给小朱做人工呼吸的戏,当时要求的就是范总已经喝醉了,属于一个神智不清的状态给小朱做人工呼吸,把他当成了小孩子。一方面确实就是当时天太热了,所以顶着那种高温的话其实酒醉跟我们快中暑这种状态混在一起,反而表现出来酒醉的感觉呈现在荧幕上还是挺有意思、比较真实的。因为自己之前做了很多功夫,研究如何能表现出喝醉人的状态之类的。没想到当天就是再配上这种中暑的环境,感觉特别合适,发挥的特别挺得心应手。
拍戏,尤其是拍喜剧,我觉得往往初期是最难的。因为刚跟新演员合作的时候还不太清楚互相的节奏,比如就像《万万没想到》之前的演员,我们会熟悉的比较快一些,能很快进入角色。但是第一次合作的演员在一起就要慢慢去掌握对方的节奏来互相适应,其实是比较难的。当然拍戏的时间这么长总有发挥不好的时候,但是好在如果要是觉得今天发挥的不太好,晚上回去就会思考今天的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及时去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样的话状态就能调整得以恢复。拍戏就像长跑一样,必须保证一个特别稳定的节奏。
Q
8、您现在是一边在拍电影,另一边还在做网剧,觉得哪边觉得更重要?观众的品味和期待值也一直在往上涨,对您的表演和创意上会不会有一些压力啊?
孔连顺:对于我来说,不管是拍电影还是拍网剧,甚至拍一个小视频,我觉得我最重要的不是说在哪里呈现,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传递给观众的感觉,大家看了以后会不会被触动,会不会笑,看了以后会不会觉得有意思,这个对于我来说是现在是最重要的事情。
观众品味和期待一直往上涨,他们可能对于我们的表现、对于我们的演技甚至对于我们承诺呈现的内容有更多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促进我们想办法做出更有意思的内容呈现给大家,压力就是动力。
Q
9、之后重点是在网剧,还是电影大荧幕?在角色塑造和选择上有区别对待吗?拍了这么多作品,最喜欢的是?
孔连顺:之后也没有非得偏向于特别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电影拍的比较多,而且最近拍的几部电影每一个角色之间的区别还是挺大的,不管性格还是身份上都挺大的。导致我没有办法说我最喜欢的哪一个,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特征,就像是自己一幅幅不同的作品,都蛮喜欢的。我希望呈现给大家不一样的笑点、不一样的感觉,希望大家都能觉得很精彩。
Q
10、会介意别人说您是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吗?有种说法是喜剧演员必须看天赋,有些人硬演是演不来的,你会这么看吗?您对想从事表演行业的新人有什么建议吗?
孔连顺:完全不介意,大家说的是事实,确实是非科班出身的喜剧演员。我觉得确实会有一些先天优势的条件,比如说长得比较好笑之类的,而且喜剧演员最大的一个特征,对于我来看没有受过科班教育的话也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特别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反而你信手拈来想到的东西会更开放、更扩散一些,这样的话造出来的人物更让人意想不到,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我觉得从事喜剧表演的人,一方面还是多练习,另一方面还是积累,看的东西比较多。当你戏剧作品包括动漫作品了解较多的话,自然会找到一些笑点的规律。
所以我觉得演喜剧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坚持,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天赋来一带而过,通过自己掌握一些喜剧规律,通过努力也是可以演好喜剧的。希望喜欢喜剧的朋友们可以多多努力学习,甚至有机会的话可以一起交流心得。
• end •
文字 | 林赞
编辑 | 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