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世间已无开封城

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世间已无开封城

2021-09-22 02:19:47

开封,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她一样,承载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清官渴望,绵延万载,出无数包龙图,让神州处处开封府;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她一样,和一幅风华绝代的佳作相伴相行,跨越千年,找一位张择端,画清明盛世上河图。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地下地上同时存在着辉煌建筑的城市,地下究竟埋藏着多少王朝兴亡衰替?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开封。


这是一座活在名著里的城市。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与开封的关系可以说是如影随形。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水浒传》是"起于开封,收于开封"的。《水浒传》一开始,描写的不是书中的主人公,而是宋朝的开国史。《水浒传》称赵匡胤"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说他"一条杆棒等身齐,打下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


《水浒传》中还有两首直接赞颂开封的诗词:"一自梁王,初分晋地,双鱼正照夷门。卧牛城阔,相接四边村。多少金明陈迹,上林苑华发三春。绿杨外溶溶汴水,千里接龙津。潘樊楼上酒,九重宫殿,凤阙天阍。东风外,竹歌嘹亮堪闻。御路上公卿宰相,天街畔帝子王孙,堪图画,山河社稷,千古帝王尊。" 


《水浒传》里另一首诗词也充满了对开封的感情: 


"州名汴水,府号开封。逶迤接吴楚之邦,延亘连齐鲁之地。周公建国,毕公皋改作京师;两晋春秋,梁惠王称为魏国。层叠卧牛之势,;让华夷,太宗一迁基业。元宵景致,鳌山排万盏华灯;夜月楼台,凤辇降三山琼岛。金明池边三春柳,小苑城边四季花。十万里鱼龙变化之乡,四百座军州辐辏之地。黎庶尽歌半稔曲,娇娥齐唱太平词。坐香车佳人仕女,荡金鞭公子王孙。天街上尽列珠玑,小巷内遍盈罗绮。霭霭祥云笼紫阁,融融瑞气蹿楼台。" 



在中国,有哪一座城市,在名著中能得到如此的赞颂,恐怕只有开封了。 


《水浒传》中涉及开封的情节,较著名的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杨志州桥卖刀,宋江樊楼与李师师相会,柴进簪花入禁苑等。其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与杨志州桥卖刀最为脍炙人口。 


鲁智深来到东京,向人打听大相国寺在何处,有人回答:"前面州桥便是。"可见宋代的大相国寺与今日的大相国寺地址是一致的。今日的大相国寺离州桥遗址也不远。鲁智深自西向东而来,与大相国寺相近的著名建筑物也只有州桥了。 


鲁智深到大相国寺后,被分到酸枣门外的菜园里去管菜园。几位泼皮想给他个下马威,制服他,他却将两个泼皮踢到了粪窖里,泼皮们自此再也不敢捣乱,反而花钱请鲁智深吃酒。因为讨厌老鸹叫,鲁智深将树枝里有老鸹窝的绿杨树连根拔起。 


杨志州桥卖刀,更是在《水浒传》作者的笔下被描写得活灵活现。现在,深埋于地下的州桥已被找到,还有《水浒传》中屡被提到的樊楼,都说明了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知名度。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开封是一座活在历史里的城市。


大禹于此处治水,师旷在这里抚琴,孟子告诫梁惠王,切莫五十步笑百步;侯嬴建议信陵君,自当救赵国窃虎符;相国寺外,花和尚倒拔杨柳;州桥桥头,青面兽叫卖宝刀;"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青莲唱侠客行,以酬高适杜甫;"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王安石走变法路,欲求富国强民……


数千年来,开封古城寄放的是中原繁华梦;相国霜钟,撞出了汴水秋雨声。


北宋皇宫现象复原图


一个很久远的传说,说是天下共八十一分,中华民族居住的地方名为赤县神州,居其中之一分;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按照大禹所序,九州之名为冀、幽、并、兖、青、扬、荆、豫、雍。


豫为九州之中,而开封城的位置,就处于豫州的中心,这里土地平易多于险阻,如若天下平定,此处为万国会聚之所,文物荟萃,往往盛况一时,但是,一旦天下有变,此地即为四方征战之地。古城开封所经历的所有磨难之中,几次大的灭顶之灾也都是因为兵革战乱。 


史料记载,历史上开封附近的黄河曾经42次决口,古城曾经两次遭到灭顶之灾。如今黄河河床比城内地面还高11米。地下,历次黄河水患使数座古城池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地上,则因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


两种都堪称世界奇迹的景观同时出现在这一座城市;在黄河流经的所有城市中,像开封这样的并不多见。 



现如今,在开封以北的柳园口,黄河大堤上,可清楚地看到黄河之水已明显高出两岸的地面。大堤北,黄河在奔流,大堤南,村庄、树木、农田,好像落在凹坑里,连那风中飘扬的杨树梢,也远在大堤之下。实地测量表明,柳园口黄河段的河床底部,比宋金皇宫遗址处的龙亭公园内的地面高11.49米。 


开封属黄河中下游,黄河穿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后,进入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流速降低,从中上游带来的巨量泥沙,至此便大量沉积下来,到了开封境内,这种现象最为明显。据统计,每年有3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内,使这段河床每年平均升高2厘米。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使开封河段形成闻名中外的"悬河"奇观。清代的史书中就形容开封城是"城在釜底,仰视黄河"。 


开封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当属战国时代魏都大梁城。


魏惠王选中开封建都,与该地区距黄河、济水较近,水道四通八达不无关系。他迁都大梁不久,就组织大批人力在附近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即历史上有名的鸿沟。在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兵就经黄河引鸿沟水灌大梁,水围3个月后,繁盛一时的大梁城化为一片废墟。


这是开封第一次的"灭顶之灾"。 


1305年黄河决口,开封城变成变成一片泽国。1642年为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掘黄河堤,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37万人仅存2万余人。 


黄河的一次次吞噬,加之风、沙、兵火侵扰,导致曾作为一代雄城的北宋国都开封城元气大伤,逐渐被泥沙掩埋,最后完全从地面上消失了。开封就这样从国都衰落到省城,进而成为一个地区性城市,一步步走向衰落。 


黄河使得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在今日开封著名的龙亭景区地下约8米深处,是北宋东京城的皇城遗址所在地,它分别与金皇城与明周王府紫禁城遗址相叠压。 


繁华的中山路是开封城的中轴线,其地下8米处,正是北宋东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通衢大道--御街,中山路和御街之间,分别叠压着明代和清代的路面,这种"路摞路"的景观还意味着,从古代的都城到现代的城市,层层叠加起来的数座开封城,南北中轴线居然没有丝毫变动。 


在开封城墙西门大梁门北侧,有一条晚清时期的古马道遗迹,在其下深约1米处,又有一段保存完好、清晰可见的古马道遗迹。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第二层古马道下约50厘米深处,又发掘出一条砖层腐损严重、使用时间较长、年代更为久远的古马道。三层古马道上下层层相叠,以立体的形式真切展示了开封城下"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武经总要前集》中的东京瓮城


开封"城摞城"最下面的城池--魏大梁城在今地面下十余米深;唐汴州城距地面十米左右,北宋东京城距地面约8米,金汴京城距地面约6米,明开封城距地面5米左右,清开封城距地面约3米深。可以说层层叠压起来的6座城池,立体地展现了开封自建城以来两千多年来的古代城市变迁史。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其余城市没有一个象开封那样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和变故,在几千年来的历史长河里以国都、省会、普通州府以至废墟的面目不断变幻。


这里曾有过信陵朱亥的大梁悲歌,李白杜甫的梁园长吟,五代纷争的金戈铁马,以及东京汴梁的大宋繁华;同时这里也有过数不清的兵灾水患,天灾人祸。


回首开封,历史上有五次大灾难决定了这个都城的宿命。


第一:【王贲引河沟水灌大梁】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派大将王贲攻魏,引河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魏王假降,魏亡(这是开封第一次毁灭性水灾)


第二:【金人攻破东京】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军攻破东京外城。十二月,钦宗赴金营送上降表,宣布投降。金人烧杀之余,对城内金银丝帛、图书字画、文物珍宝等大肆掳掠。


第三:【金末疫病流行】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三月,蒙古军攻南京(开封)。


第四:【明代黄水灾害】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六月,黄河决口,水自北门入城,淹没官民房舍甚多。惠帝建文元年(1399),黄河决口,水自封丘门入城,官廨民舍塌坏甚多,城内长期积水。成祖永乐八年(1410)秋,黄河决口,毁城200余丈,"民被患者万四千余户,没田七千五百余顷"。英宗天顺五年(1461)七月,黄河再次决口,水自北门入城,官私房舍,淹没过半,居民死亡无数。 


第五:【李自成三次攻城】明末李自成曾率义军三次攻打开封。第一次在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义军围城强攻七昼夜后,主动撤退。第二次在同年十二月至次年正月,义军用大炮火铳,对准开封城昼夜攻打20天后,再次撤退。第三次在崇祯十五年(1642)四至九月。其间,城内官军为消灭义军,在开封之北的黄河大堤扒口两处,使城外一片汪洋,城内更是水深数丈,浮尸如鱼。洪水过后,城内原有的37万多人口,除去少数外逃者,大部溺死,仅剩3万多人。 


当时过境迁,往日的繁华已消逝无影,曾经的荣耀也终于归于沉寂,开封已没有了任何向外人炫耀的资本,七朝古都已是陈年旧事,省会也早已旁落。开封,就像一个身家破败的皇孙一样被历史甩到了身后,尴尬地顶着光环却衣衫褴褛地充当着新贵们的看客,一步一步走向没落。 



现如今,夕照里的古城墙、苍藤枯木、西风斜阳、百年前洪水退却后堆积在城墙边的黄沙,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寒鸦凄鸣,是这座城市悲壮苍凉的无奈呐喊,是这座千年古都繁华散尽后的黯然心伤。


如今走在开封的街道上,只是一片萧索。


最重要的一点是:宋王朝早已荡然无存,美轮美奂的宫殿也早已随着宋都东京的覆灭长埋地下。


现在的开封城,除了铁塔已经没有一处真正的宋朝遗迹了。像大相国寺、延庆观一类,也是明清重修的,而宋都御街更是颇具现代色彩的四不像仿古建筑了。开封现存最早的古迹,是元朝的。它的悲惨景况显示了一个都城的宿命。


今天的开封,冰冷的铁塔不语,火热的开封小吃却热情洋溢,似乎还在向世人提示往日的荣光。当帝王远去,帝都残败,千年的美味却依然不变:桶子鸡,黄焖鱼,五香兔肉,羊肉炕馍……开封就这样迎来了它自己的饮食盛世。


开封夜市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城市之灵。对人而言,没有了水,人将死亡;对城市来说,没有了水,城市便没有了灵魂,不再灵动。


而开封,这颗镶嵌在黄河岸边的明珠,既以七朝古都文明,又以秀美润泽诱人,然而“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盛景已然在黄河母亲的肆虐下悄然落幕。


开封,兴也水,败也水……




- The  End -

欢迎转发朋友圈 |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

本篇为原创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文须注明文博河南(微信ID:zhongyuanguoxue2014)。

⊙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博河南】文博+文学+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