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中秋节,少数民族同胞这样过

中秋节,少数民族同胞这样过

2022-03-17 20:11:06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普天同庆,阖家团聚,其乐融融。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它指的不是中秋节,仅仅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唐朝虽然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吴自收的《梦梁录》。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之一。
  
  同一个中秋,不同的过法。今天小编带你走近少数民族的“美丽中秋夜”。



蒙古族“追月”



  中秋月下,蒙古族男女老少跨上骏马,披着银色月光驰骋在草原之上。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他们则朝西放马奔驰,紧紧追随月的足迹,不到月下,“追月”不止。
 
  当然,真追到月亮,那是不可能的。多数都是奔驰一两个小时,然后找一处地方,拿出随身携带的肉干和烈酒,开心吃喝、跳舞唱歌。这种庆祝中秋的方式源于《蒙古秘史》中所记载的古代传说。

苗族“跳月”



  按照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他们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最终幸福地结合在一起。

  对表示怀念,每逢中秋之夜,苗族同胞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并称之为“跳月”。青年们在“跳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藏族“寻月”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寻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傣族“拜月”



  傣族传说,傣族王子岩尖英勇刚强,曾率领傣族人民击败了强敌,深受傣族乡亲的爱戴。


  每逢中秋,傣族小伙子清早就带上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老阿妈忙着做各种美食,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点燃冷香,全家老少开始“拜月”。之后对空鸣放,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阖家围坐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朝鲜族“探月”



  朝鲜族在中秋这天宰牛杀鸡,烹煮佳肴,用新谷制作打糕和松饼等节日食品。入夜时分,朝鲜族人用木杆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乐舞”。

鄂温克族“供月”



  鄂温克族同胞过中秋节以合家欢聚、供月为主要内容。中秋节晚上,鄂温克族同胞聚集于篝火旁,载歌载舞直至深夜。并且将画有月亮的神像挂在对着月亮的地方,向神像磕头并祈求神保佑人们平安、打围顺利、孩子不生病等。

土族“打月”



  在土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人类与月亮的关系密不可分,土族将月亮与太阳并称“日月二吉”,认为二者都是天的一部分。

  中秋之夜,家家院子里放一盆清水,当圆月的倒影出现在盆中时,人们便不停地用小石子击打,直把那轮圆月打得“体无完肤”。

德昂族“串月”



  每逢中秋月明高挂的时候,云南德昂族聚居的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德昂族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壮族“祭月请神”



  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或中秋夜,壮族同胞便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进行“祭月请神”活动。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

  此外,壮族还习惯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则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

黎族 “八月会”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每逢此时,各集镇便会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就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未婚青年则选此良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台湾少数民族“托球舞”



  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集在“日月潭”边,在银辉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相传古代,大清溪边有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鱼度日。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都不见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哭泣。大尖和水花在仙人的指点下,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和吞食月亮的母龙。然后他们拿来大棕榈树枝,把太阳和月亮托上天空。之后,他们就永远守在了潭边,变成了大尖和水花两座大山。这个大潭,人们就称它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为纪念大尖和水花夫妇,都要到日月潭边模仿他们夫妇托起象征太阳和月亮的彩球,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祝全国各民族同胞中秋节快乐!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民族宗教网

监制/孙雅莉 统筹/周芳 编辑/丛蓉 制作/彭凤平




长按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