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山西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济道情

【山西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济道情

2021-05-18 23:27:32

永济道情起源于道教音乐,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东、西两路流派。东路道情以卿头镇曾家营村为代表,包括卿头、王杆、高淮等村,人们把它惯称为曾家营道情。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先后属解县、虞乡等县管辖,艺人又多在运城、安邑、临晋、猗氏一带演出,故受蒲州的影响较大。他们伴奏用铜器和鼓板,文武角色俱备,用词典雅,节奏紧凑,风格高昂激越。西路道情以韩阳为代表,流传地包括辛店、王店、双店、盘底等村,群众又称其为韩阳道情。这些艺人多在黄河两岸演出,吸收了当地的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秦曲、眉户的影响,伴奏以三叉板击拍为主,中音乐器较多,旋律缠绵,幽雅动听,具有较强的抒情韵味。

永济道情声腔属板体和曲牌体并用,另外还吸收民间小调的唱腔,主要组成部分是“皂罗袍”、“耍孩儿”。在调式上有宫、徵之分,宫调多表现喜悦的情绪,风格明快豪放;徵调则宜表现忧伤平和的思绪,抒情性较强。永济道情传统曲牌主要有分手大救驾满庭芳乐逍遥渔翁斗鸡嘴愁肠曲吊死鬼风摆柳滴泪巾拜新年]、[四季花等,主要伴奏乐器为四弦、笛子、三才板。传统剧目有《尧访舜》、《煞娘家》、《小姑贤》、《隔门贤》、《恩仇记》等,现代剧目主要有《岭南风云》、《开园时节》等。它通过吟、唱的形式劝化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勤俭持家、扬善弃恶,在宣传教义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来源:山西云




永济大小事

45万永济人都在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 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