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农村电商人都该看的农村纪录片,真实到窒息,县域参考强烈推荐

农村电商人都该看的农村纪录片,真实到窒息,县域参考强烈推荐

2020-07-20 02:56:41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创客快建”“关注”后再点击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每天收到与农村电商相关的文章了,关注“创客快建",提升自身技能,每天都有分享,为精准扶农做一些能做的事儿!

前言:我们做农村电商到底是为了什么,真实的农村是怎么样的,我们经常说要让农民获得电商发展红利,那我们又是否知道他们真正要的是什么,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这部纪录片县域参考强烈推荐,因为真实。


近两年,描写祖国强大的纪录片,越来越多。


强大自然谁都愿夸,那强大之前呢?


今天这部好于91%的纪录片,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乡村里的中国》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那里没有贫穷,没有地域差距,没有……


中国14亿人口,有80%都来自乡村,所以乡村里的中国,才是真实的中国


豆瓣9.2。



真实,是纪录片的一大特色。


《乡村里的中国》把373天的拍摄,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浓缩成了94分钟的影片其他完全没有改动


完整记录了杓峪村村民一年的生活原景,真实的令人窒息



沂源县杓峪村共有167户,种植苹果是主要生活来源。


二十四节气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尤为重要,所以影片就以节气作为节点。



惊蛰修剪果树,谷雨人工授粉,秋分苹果长成,杜深忠夫妇就这样守着自己的苹果树。


他们有一儿一女,为了供弟弟海龙读书,女儿小梅早早辍学出去打工。


家境不富裕,大的辍学供小的读书,再农村已是常事。


海龙通过家里唯一的电视,窥探着外面的世界,电视后面的奖状贴满墙,但我也看见压在他身上的“大山”。



相比于杜深忠与妻子的吵吵闹闹,杜洪法家就显得清净很多。


他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平时也安安生生的种果树,一旦发病就要打人砸东西。


媳妇受不了跑了,留下儿子杜滨才跟着他。


现在儿子上了大学,回来就在一旁细数着这个家的种种“罪状”。



当爹的杜洪法一声不吭的蹲在地上切白菜,生活教会他的是沉默少言



相比不怎么说话的杜洪法,村书记张自恩的嘴却没怎么停过。


村民间发生冲突,左右调解的是他,欢迎领导视察工作,汇报情况的也是他,想为村里修个小广场,和村民不断解释的还是他。


张自恩是个好书记,一心想为村里做些什么实事,可始终没有实钱



一年到头,村会计的工资连摩托车的油钱都不够,书记把自己的补贴让给他,也拦不住他“退出”的身影。


杜深忠是村里少有的才子,写的一手好字,无事就摆弄残破不堪的二胡。



妻子说他握锄拿镰的手,根本没那命


但他还是去县城琴行,买了自己心心念念大半辈子的琵琶。



七百块入手的乐器,被他说成四百多,妻子没有埋怨,只是说四百多也沉甸甸的。


对于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每一分得来的都不容易。



妻子没有什么所谓的梦想,她只是想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给儿子将来上学用,这样女儿小梅也能轻松点。


就是这样现实的事情,在他们面前也是不小的梦想。


杜深忠不觉得自己有错:精神也需要吃饭,也需要哺养



他说:成天省不完的鸡毛蒜皮,就是庄户娘们的素质



她回:整天鞋趿拉袜趿拉,抱着个琵琶穷酸。



这才叫品味!


这夫妻俩的对话,金句百出,笑料连连。



自家玉米地被獾祸害,妻子弄不明白为啥它祸害人糟蹋庄稼,还是保护动物?



它是保护动物,谁保护农民?


是啊,农民怎么没有保护的。



苹果丰收了,但也滞销了,果商五分钱都不愿多出。


要卖就卖,否则就烂地里这种情况下果农总是赔一些的。




一年忙到头,杜深忠家收回一万四,刨下七千多的本钱,才赚七八千块。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都是被逼出去的。



在城里务工的小伙子从高脚架上摔下来,当场毙命。


出去时是一个活蹦乱跳的青壮年,回来却成了骨灰。


下葬时,爷爷告诉带着孝帽的孙子:对,这就是你爸爸的家。



他现在可能还不懂,当他懂那天,会不会也面临进城那天?


但我希望他是进城读书,而不是务工。


地里刨食已经快要赔本赚吆喝,像杜深忠这样的老人进城务工,钱能不能赚到另说,得先豁出命去干。



与其老了豁出命,不如趁年轻出去打工。


虽然说不出哪里错,但厂长觉得就是不太对。


,现实入骨,心酸入心。



苹果卖了钱,少言的杜洪法给儿子打电话说:用钱记得打电话


一位父亲把对儿子的所有爱,都放在了钱里。



这不是《变形计》里,只有金钱的冷漠。


对他们来说如果没钱,所有都要妥协,也包括什么梦想。


整部片子,围绕的都是贫困的人民,贫瘠的土地。



也许这才能代表中国最真实的生存状况。


影片《乡村里的中国》播出后,杓峪村的确发生了变化,开农家乐,搞旅游,办采摘园。


这些的确可喜,但是我不禁想问:中国有多少个“杓峪村”,又要拍多少部《乡村里的中国》?


影片最终只能是千万之一的个例,无法也不能“普度众生”。



本片的导演是焦波,他的《俺爹俺娘》获奖无数,这部片子也同样获得了多个奖项。


也许你会说:真实到窒息,一定又是禁片。


我很负责任说:没有,!



这部纪录片是焦波从


唯一要求:不要拍成宣传片,也不能拍成消极灰暗的东西


贫困的山村,一家忙碌一年仍过得紧巴巴,青年进城卖命务工,留下老人孩子。



这还不灰暗吗?


这就是本片的高明之处。


杜深忠在村民眼里有点“不务正业”,他妻子虽然嘴上责备他乱花钱,但心里依旧崇拜她多才多艺的丈夫。



农村虽然每家都过得不太富裕,但每逢婚丧嫁娶,各家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杜深忠的女儿小梅出嫁,街坊四邻,同族长辈大家三五十块的凑一起,钱虽不多,但分分真意。


他们自有自己的温情幸福所在。



影片从立春又拍回立春,从春耕拍到过年,这是一个轮回,也是一个人生命的几十分之一。


春节这片土地上最盛大的节日,杓峪村的老老少少聚在新建的小广场,载歌载舞。


杜深忠的琵琶练的可以断断续续弹个曲,妻子也喜气洋洋的唱了个《沂蒙山小调》。




杜滨才在全省考了前二十多名,在大会上给爸爸唱了首《父亲》,台下的杜洪法时不时的背过镜头抹眼泪。



张自恩书记看着大家敲锣打鼓,其乐融融,站在人群里也乐成一朵花。



生活的确很艰难,又辛苦又穷困,但艰难有艰难的活法,总能活下去的


镜头拉远,我看着这一张张被生活蹂躏的脸庞,洋溢着幸福,我的眼眶不禁湿润。



我想这就是中国80%的人口的坚韧和伟大。


突然想到了石缝里求生的小花——


只要能扎下根,只要能活下去,总会开花的,总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部分影评:


和此前放出的预告片一致,影片着重讲述了三个人物。


曾经在鲁迅文学院培训班学习,写得一手好书法,喜爱乐器颇有文化的农民杜深忠是村子里的“异类”。他说和人要吃饭一样,自己的精神也需要给养。他会在铺着阳光的地板上蘸着水练毛笔字,会舍得花大价钱买一把心心念的琵琶还不敢告诉妻子真实的价格。村书记张自恩说他“是个才人,就是果树管的少”,在村民眼中杜深忠就是一个不务正业异想天开的人。



村里的书记张自恩一心想干出点事业,为村子谋划些福祉。可总有村民不信任他,有人去举报他贪污,有人因为修路或是杀树和他闹得不开开交,也有人因为纠纷缠着他不放。一年的工资少得可怜,他笑称自己倒是赚了一肚子的酒水。




大学生杜滨才(磊磊)有一个患了神经病的父亲,母亲在他两岁时就因为受不了父亲无缘无故的打骂改嫁别村。他会帮自己的大伯和伯母干活,也会在学校里当上先进模范,这样一个阳光上进的男孩,也会因为父亲的不正常而生气,也会说自己回到家就心烦。




片中有杜深忠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故事,有张自恩和村民们更加世俗的故事;有以杜深忠的妻子为代表的传统农民形象的赞扬,也有对各怀小算盘的农民劣根性的揭露;有老一辈农民对土地的无奈情感,也有新一代农民努力脱离土地的挣扎。


最难得的是,这部片子虽然龙标加身,却有一些不那么端正的片段。


印象最深的是杜深忠说:“我从来就不热爱土地。”


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千方百计想摆脱的东西。


这是最真实的农民,也是最真实的农村。


包括我生长的村子在内,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非城非村的尴尬状态。有人说这是历史化的进程,也有人说这是农业大国的悲哀。



刚结束的大学语文课程中,老师曾经列了个书单让我们写读后感。我选的是费孝通《乡土中国》,上网查阅时,豆瓣上有一则精彩的短评是这样写的:“中国恨不得快点摆脱的土气恰恰是最中国的地方。”


农民们期望着摆脱土地,大概也就是乡村里的中国所说的中国吧。




曾多次执导央视春晚的金越是这样夸赞本片的:《乡村里的中国》直观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不同个体的喜怒哀乐、家庭关系和民俗民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影片结构充满张力,故事复杂,线索清晰,画面朴实,剪辑流畅,同期声音录制完美,“是这个时代有记录意义的、不可多得的中国农村生活标本。”